冯瑞华;张德栋;王俊
本文介绍美军“仁慈号”医院船执行“太平洋合作伙伴”任务的基本情况及具体做法,总结归纳其主要特点为,①谋划时间早且针对性强;②注重计划的可操作性;③注重对受助国医务人员和民众开展专业培训和健康教育;④注重对任务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据此对我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做好“和谐使命”任务提出建议,主要包括,①加强医疗服务的针对性;②制定与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相配套的训练教材及考核标准;③坚持医疗服务与教育培训并重;④建立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实际效果评估体系。
作者:王海威;罗晶;高朝辉;樊伟;孙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某军队中心医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面临的问题,探讨有效管理对策。方法针对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落实不到位的状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中高级职称编制限制、骨干作用发挥不明显、初级别护士积极性发挥不够、晋级考核不够客观全面、以及奖金分配不够合理五个方面,采取优化职称评聘政策、细化责任制工作职责、拟定提前晋级方案、简化晋级考核标准、改革奖金分配方案等管理对策,收集完善护士岗位管理措施前后1年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完善护士岗位管理方案后,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行为规范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较改善前明显提高( P<0.05)。结论经过调查研究后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可有效解决护理岗位管理中的难点,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作者:徐蕴芳;周丽梅;陈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于大多数医学研究生来说,能成功地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从发表SCI论文投稿前的准备、投稿的具体步聚,以及修回后的处理等几个方面,探讨高效地发表SCI论文。
作者:王斌;沈峰平;王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一场深刻的卫生变革,本文从加速军队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发展为着力点,探讨加强学科建设的途径和举措,谋求创新发展,以提高维护与促进军民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以建设具有军队特色技术的健康管理学科。方法通过对军队医院健康学科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制约问题与因素,运用深化编制改革、人才与标准化管理、信息与创新技术等学科建设要素,提出建设思路与方法。结果军队健康管理学科建设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科建设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虽取得进步,但在组织编设、人才技术队伍、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和技术品牌等方面存在与学科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结论稳步推进军队医院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发展的措施有,加强顶层设计与管理;建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全面建设;搭建信息数字化平台;打造技术品牌。
作者:卢放;谢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互联网对民众的生活、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大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让时有发生的医疗事件有了更高的关注度,甚至常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医疗网络舆情形成、传播和蔓延,与事件性质、媒体报道、大众关注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医院没有恰当对策,将有损医院形象,干扰正常医疗秩序,恶化医患关系,甚至会使医院陷入舆论危机。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经典医疗网络舆情事件及相关文献,分析医疗网络舆情特点,提出医院应该重视医疗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舆论引导,积极化解舆论危机,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作者:汪卫龙;许苹;李嘉浩;于伯洋;孙鸿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军民融合发展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军队医院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当前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坚持特色,聚焦主体任务;军地联动,破除机制障碍;对接制度,加快人才培养;发扬传统,倾心服务百姓;优势互补,推动技术创新等5个方面的对策。
作者:刘磊汉;白雪;夏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外,凡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国家进行论文统计时不予统计。因此,希望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并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我刊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和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
作者:《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品供应是灾害医学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前的预估,合理选择运输和投放的时机与方式,对于有效控制救援成本,提高救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之后的灾后救援工作提供经验。
作者:王楠;陈力;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军队心理工作人员的从业现状。方法采用钱铭怡、陈红等编制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随机对陆军、空军、海军、二炮、武警的各级医院、卫生所心理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144名进行问卷测量。结果军队心理卫生人员心理工作年限较长、每周心理工作小时数较多,但心理咨询与治疗较少,心理测量较多;药物治疗较多,家庭治疗、森田疗法运用较少。军队样本在治疗按计划结束、治疗过程中脱落、因治疗困难转介、需要危机干预等条目上均低于地方医学样本,其中治疗按计划结束和因治疗困难转介同时低于全国样本。结论我军具有做好心理工作的有利条件,但军队心理服务工作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有关自身心理健康维护和治疗技术进步的督导较少,完整、规范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个案服务欠缺。
作者:冯杰;吕锐;杨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集训期维和医疗分队人员的影响效果。方法分别在官兵到达集训地后开始集训前一天和临集训结束前一天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来自不同部队的63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2次测试维和医疗分队官兵心理健康(SCL-90)状况较好。且集训结束时,SCL-90总分和部分因子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显著低于集训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集训期维和人员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乃震;牛晓棠;韩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健康教育是疗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完成新形势下疗养保健任务,探讨研究型疗养院建设中健康教育的特点;本文回顾研究型疗养院的提出历史、内涵及对健康教育的要求,指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并就新形势下的健康教育提出意见。
作者:齐艾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从机动卫勤分队专业技术队伍的稳定性、专业素质和保障效能、训练的规范性等几个方面提出机动卫勤分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试行队员资格认证、任期制及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卫勤分队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岗位练兵、聚焦技术创新和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提高核心保障能力;通过与作战部队联训联演和基地化培训提高卫勤战备实战化水平的建设思路。
作者:张殿勇;顾雪辉;徐纪平;邱佩琪;曹洁;钟海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提出军队三甲医院员工绩效考评体系构建原则和指标要素;建议军队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定位、发展战略,在医疗、科研、教学上设置不同的权重,紧紧贴近实战,做到医为战、研为战、教为战,把提升卫勤保障能力作为医院存在的根本,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调流程管理,突破部门组织特殊和人员身分复杂的壁垒,对员工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
作者:杨勇;周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某部驻训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知觉压力量表(CPSS-10)对1243名驻训官兵进行调查。结果①驻训官兵PSQI总分为(5.64±3.35)分,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25.4%。与常模比较,除日间障碍项分值差异不显著外,余项分值差异均显著( P<0.01)。②驻训官兵PSQI总分与入伍意愿、军事经历、SCL-90总分、EPQ各分及CPSS分值显著相关(P<0.01)。③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依次为SCL-90总分、入伍意愿、EPQ-P分值和PSS分值。结论部分驻训官兵存在睡眠障碍。普及睡眠知识教育、改善心理健康、培养稳定成熟个性、加强特殊环境下的睡眠训练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卢山;黄志平;徐珺洋;张宇;于均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从2013年厦门地区46687例超声健康体检报告疏理出威胁人体健康的十大健康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厦门地区接受健康体检的46687例体检人员进行常规检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结果接受健康超声体检的46687例体检人员中,检验异常者36976例,疾病检出率为79.2%。年龄、教育程度、收入、居住地是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作为常规定期检查,对威胁人体健康疾病的早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郭东宇;王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相互独立、相互分散,数据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协同理论思维为指导,将医院财务与业务信息化统一谋划、系统建设,建立基于开放性、实时性、标准性、决策性和共享性的财务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式,实现财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
作者:杨少春;王志勇;王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某市近三年来205例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探讨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医患纠纷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其优势和不足。方法查阅资料,对2012—2014年期间医调委介入处理的205例医疗纠纷过程和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纠纷调解例数分别为29例、40例和197例;205例纠纷中,调解成功197例,失败6例;成功案例调解时间均在7天以内。结论第三方调解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的新模式,是一种快速、有效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但其职能和体系设置还有待优化。
作者:赵海波;况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与总结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上半年抢救成功率未达标原因,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创新院前急救模式、推行区域一化体卫勤保障等9个方面措施,提升院前、院内危重症抢救水平。结果2010—2014年上半年抢救成功率提高至85.12%~92.10%,达到三甲医院要求。结论采取综合措施能显著提高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罗克品;王惠;朱中权;曹国辉;李宏平;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晨间小讲课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素质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每日晨间交班后由教学组长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人员进行小讲课,实现知识共享,互学互促。结果通过晨间小讲课,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技术操作、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均较开始小讲课之前有显著提高。结论晨间小讲课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能力中起到很好的应用,是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方法。
作者:师剑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针对国内医院和医患冲突特点,制订实用的风险预测和管理工具,改变医院的被动应对,大限度预防冲突发生、降低冲突后果。方法综合利用文献回顾、量表检测、生化检测、行为观察、专家咨询、心理咨询与训练等方法。结果动态监测医患人际互动过程,确立医患冲突的先兆风险因素,以医院内部信息集成系统为依托,完成多向度指标的融合和预警体系的构建,并逐级、逐类分别制定针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医院管理机构的干预方案。讨论三位一体的人本化动态管理模式包含医院和患者的平等化管理,契合医学新模式;医护人员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保健,体现人文关怀;积极有效的微观预警与干预体系,融入医院常规活动和流程。
作者:柏涌海;严文沛;王沛;陈羽中;庞娇艳;陆莉;朱有为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