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向东
一、湿郁血瘀胃痛案兰某,男,41岁,1999年6月11日初诊.近两月经常感冒,胃脘作痛,晨起或饿或寒冷时痛作,纳减,大便稀散.1991年始,多次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等.
作者:鲁承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粘附分子E-Cad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环节.方法:制备消痰散结药物血清,体外培养MKN-45人胃癌细胞,拟消痰散结方药物血清干预培养细胞,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转移的环节可能和影响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粘附性机制有关.
作者:王建平;魏品康;许玲;李毅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及随访期血清肝功能、免疫和病毒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期总有效率达90.0%和86.7%,其降低ALT、AST水平,提高CD4,CD4/CD8比,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能调达肝气,健脾化湿,恢复肝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李秀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痤疮病损部位与相关脏腑面部痤疮的发生是受多种致病因素影响所引起.经笔者对1992~1999年治疗的660例痤疮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生的部位与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及所影响因素似有一定规律可循.
作者:朱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诸参”反藜芦记载在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的十八反歌诀中.早由五代后,以韩保升为主编著的《蜀本草》提出“《本经》载药365种,有单行者71种,相须者12种,相使者90种,相畏者78种,相恶者60种,相反者18种,相杀者36种.”其中“相反者18种”是早“诸参”反藜芦理论的出处,但未见有更详细记载.
作者:赵文瑞;刘宝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根据1990年5月在北京全国老年痴呆专题研究会上修订的《老年痴呆诊断评定标准》[1]为依据,凡年龄在60岁以上,起病缓慢渐进,表现为痴呆,记忆缺损,人格障碍,病程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本病.中医辨证与“虚者”证相符.
作者:袁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痛和腰腿痛常见的病证之一,以青、壮年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城市发病率已达1‰,国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则在1.5‰以上.
作者:高维;魏俊杰;王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运用补肾养血调经之法,以固定中药复方治疗12例中医证属血枯经闭的有卵泡型卵巢早衰患者.服药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其中1例妊娠成功.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显著下降,有8例患者月经来潮,占75%;并有5人出现BBT双相改变,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许昕;腾秀香;佟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27岁,2000年3月15日就诊.患者心悸怔忡2个月,多食易饥,失眠多梦1个月,双下肢胫前水肿1周,经检查,肝、肾功能正常,24hEKG示多发性室早,血液检查:WBC4.8×109/l,LYM%:56%;
作者:董倩;尹柱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李广钧教授业医40余载,精研经典,谙熟各家学说,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更是精深.其临证功底深厚,疗效卓著,对内科、妇科、儿科等症的治疗均有独到之处,尤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肖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是:肢体末端麻木、疼痛,感觉迟钝,肌无力或萎缩.
作者:张广辉;徐大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荨麻疹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西医多采用镇静、抗过敏及激素治疗,效果往往不够满意.笔者近年来运用中医理论,自拟瘾疹汤治疗该病140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在中国医学史上,许多医家学者以及医学流派的出现,就其继承性来说无不源于《内经》,千百年来它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作者:周杰;段延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自1997~2000年,笔者临床累计观察了1629例痤疮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毒蕴(急性发作期),其中年龄小者15岁,大者为35岁,平均年龄为25岁;18~28岁1452例,占89%.
作者:韩树勤;王树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一般资料89例患者中,男42例,女47例;年龄小14岁,大30岁;病程短2个月,长8年.二、治疗方法1.针刺主穴:肺俞、胃俞、大肠俞、血海、足三里、曲池.配穴:便秘者加天枢;月经不调者加关元.
作者:宋玉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发菝葜对S180荷瘤鼠的抑癌机理.方法:将S180腹水瘤小鼠随机分为4小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和预防给药组,用复方菝葜灌胃,观察复方菝葜对S180荷瘤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复方菝葜有增加荷瘤鼠血液中SOD活力、降低LPO含量的作用.结论:复方菝葜可能是通过提高体内SOD活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来延长荷瘤鼠生存时间的.
作者:文朝阳;丰平;丁相海;王学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芪茸保元汤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随机分组对比观察.结果临床观察,对血红蛋白含量,芪茸保元汤优于中、西药对照组(t检验,P<0.05和<0.01=;实验研究芪茸保元汤各组RBC、HGB、HCT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芪茸保元汤能较好地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贫血状况.
作者:孙淑玲;李斌;郭德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我院1995年2月~2000年8月收治的病人,共38例.其中住院11例,门诊27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
作者:李顺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研究运用神经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化学的方法观察中药复方以及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为核心目的,并通过与脑血管病发病有密切关系的几种血管活性物质探讨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因素.
作者:张志真;周德安;刘慧林;盛丽;刘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血回流障碍所致的一种病症,多发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其发病率高.近两年来,笔者选用活血通脉片内服,自制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50例,获显著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叶明;王延;张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