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杨绛先生走了,可说长寿,更可说定格了一幅民国后一位名女子的水墨画卷。
作者:宋殿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哪里的花开了,养蜂人就会去哪里;哪里的花落了,养蜂人就会离开哪里。因为,养蜂人是追逐花香的人。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从病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常处在不满、恼怒等不良情绪中,久而久之,便会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逐步由不良情绪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众所周知,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保持身心的健康,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作者:陈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闲暇的时候,喜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泡一杯薄荷茶,放在茶几上,陪我度过一段寂静的光阴。
作者: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心理案例王婶莫名其妙的病王婶是个快60岁的人,夫妻恩爱,儿孙满堂。本该可以安度晚年,可近年来却总是疾病缠身。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其在西方国家患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痛。而在我国患病率很低,临床报道病例很少。所以,人们的认识往往不足,易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病等。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初秋的肌肤容易干燥。气温降低,皮肤新陈代谢对气候变化有个适应过程。这个时候,皮脂与汗水的分泌明显减少,皮肤就会显得干燥、粗糙。说到美容护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护肤品。其实,只要经常食用蔬菜,照样能让肌肤光彩照人。
作者: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丹经也认为目是神之游宅,眼睛是元神游走、外示的处所。内丹修炼的根本和起始在于元神显现,如此才可能聚摄先天之气,才谈得上真正修炼。元神要显现,必须心静,心安方能神宁。丹经认为,人在受胎的时候,先生出来两只眼睛,人的神在于两目之光,即元神之发机在于目,在于眼睛。元神是主人公,两眼是元神接触外界的门户,元神常由眼睛散发于外,也可以由双目回光返照收摄于体内。
作者:王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年人工作的劳碌,老年人岁月的磨蚀,生理上的需求大多已经让位于精神需求,可是生命的反应仍不可或缺,缺少了肌肤感觉,自然满足不了精神上对于性的需求。长期以来,老年生活常常回避性,似乎中老年人谈到性就是道德败坏,品质不端。谈性并非不道德,而回避性问题才是违背人性的。人一生对于性的需求是不分年龄的,只是年轻人侧重于生理感觉,中老年人需要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满足。
作者:郝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壮肾宝配方:鹿茸片、杜仲、黄芪、海龙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步入中年后的我,每每去参加一些同事或亲朋好友的父母的葬礼时,心灵就不由深受触动:父母去世了就永不复生,儿女再悲痛欲绝,花再多钱财办丧事,于去世的父母来说都毫无意义,唯有父母健在时,及时奉献满怀孝心,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关爱,让他们安心快乐度晚年,这才实实在在有意义;再是尽孝父母不能等待,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局面出现。如此,儿女才能坦然面对逝去的父母,不愧疚、不遗憾。
作者:陶绍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翻阅夏天这本书,大自然的朴素与繁盛,生活的简单与充盈,世界的清朗与烦忧,一行一行,一章一章,在我们的面前展开。
作者:姜炳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气功实践中的感受既虚幻又真实,当下感受多因人而宜,常以“有”呈现,终了“无”痕迹。幻真之间,说“有”称“无”,不离人的六根取舍,故不可泥执。“有”“无”交变的关键在于人心感知,有感者说“有”,无觉者称“无”。故心当常出“有无”看“有无”,平常以处。
作者:许峰;李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保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推行低碳生活的话题也成了热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不难见到常开着的电脑、滴水的水龙头、随手丢的垃圾等,这些小细节也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根源所在。我们不妨来看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这样就会对低碳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者:大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喝微小水祛除冠心病等需要管住嘴,给脱水细胞补水就可重做健康人患者喝微小水给脱水细胞补水后,修复细胞和衰弱器官,并且合理膳食,管理健康,会使许多病症消失,多病同治,可以自己主宰健康。
作者:陆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如今随着CT、磁共振等造影技术和介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频繁使用造影剂会产生新的疾病,即“造影剂肾病”。
作者:吕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40岁,人到中年,也到了不惑之年,生活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时候,应该学会为人生做做算术题。
作者:王国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道德经》中共出现了十一个“同”字,大致可分为两种意义。
作者:肖起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