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再婚中老年夫妻的“敌人”

郝环

关键词:再婚, 中老年人, 夫妻, 生理与心理, 老年生活, 精神需求, 道德败坏, 年轻人, 不道德, 生命, 人工, 品质, 年龄, 磨蚀
摘要:中年人工作的劳碌,老年人岁月的磨蚀,生理上的需求大多已经让位于精神需求,可是生命的反应仍不可或缺,缺少了肌肤感觉,自然满足不了精神上对于性的需求。长期以来,老年生活常常回避性,似乎中老年人谈到性就是道德败坏,品质不端。谈性并非不道德,而回避性问题才是违背人性的。人一生对于性的需求是不分年龄的,只是年轻人侧重于生理感觉,中老年人需要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满足。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品茶自有乐趣

    小时候,我玩累了,到家捧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个底朝天,直呼:“真解渴,真过瘾。”父亲摸着我的头,惋惜地说:“哪有这样喝茶的?嗨!”

    作者:秉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喝微小水调解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一)

    喝微小水祛除冠心病等需要管住嘴,给脱水细胞补水就可重做健康人患者喝微小水给脱水细胞补水后,修复细胞和衰弱器官,并且合理膳食,管理健康,会使许多病症消失,多病同治,可以自己主宰健康。

    作者:陆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点穴治疗舌出症

    清晨醒来,发现自己或家人舌头伸向口外,请不必惊慌。中医有种病症叫舌出症,只要辨证施治,完全可以通过点穴疗法,一次治愈。

    作者:梁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本社读者服务部特别推荐图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乱“贴秋膘”损健康

    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能够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作者:常怡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禅意芬芳

    看了一篇《房前种菜,屋后栽花》的文章,文中写到一个女孩在哈佛读完博士回国,却放弃了本能当上大公司CEO的机会,跑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房前种菜,屋后栽花,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她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长久以来,我们的日子单调乏味,让人心生厌倦。匆忙之中,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品味,人越来越像被生活摆布的木偶。

    作者:王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如今随着CT、磁共振等造影技术和介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频繁使用造影剂会产生新的疾病,即“造影剂肾病”。

    作者:吕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现代养生》杂志社读者服务部优惠邮购养生图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退休了,换一种活法享天年

    退休十载有余,赋闲安逸,衣食无忧,快乐度日,身体尚可,乐哉悠哉。体会是:退休了,换一种活法,坚持以身体健康为中心,慢慢尝试,细细感悟,渐渐得道,没有大碍活到了今天。这里,将自己追求健康的点滴体验粗略诉述,以期抛砖引玉,与众分享。

    作者:成养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巧用药膳治哮喘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并伴有喘鸣音的呼吸系统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其发生多因宿痰内伏于肺,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出现此类病情多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和对外界环境刺激不耐受。临床上可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分为寒性哮喘和热性哮喘。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地控制病情,病因得不到治疗,治标不治本,若能对症配合药膳食疗,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几种材料易得,制作简便,无副作用,且行之有效的药膳方,供读者参考。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来更觉夏日短

    如今,尽管已不再年轻,但小时候经历过的每一个夏天依旧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想起,都格外清晰,仿佛就在昨日。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薄荷

    闲暇的时候,喜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泡一杯薄荷茶,放在茶几上,陪我度过一段寂静的光阴。

    作者: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水墨杨绛

    杨绛先生走了,可说长寿,更可说定格了一幅民国后一位名女子的水墨画卷。

    作者:宋殿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人晨僵也要警惕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其在西方国家患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痛。而在我国患病率很低,临床报道病例很少。所以,人们的认识往往不足,易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病等。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周易和中医为什么强调中庸

    学过周易和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庸非常重要。阴阳和五行,都要中庸。养生和保健,也都提倡中庸,这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名贵药材如何进补

    人参人参适用于身体虚弱、呼吸气短、走路气急、盗汗肢冷、咽干舌燥、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佳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肝阳、肝肿瘤、慢性肾炎、心肌炎等患者;红参补益脾胃,补气补血补阳均可奏效,但阴虚火旺者和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脚不暖、头昏体倦、四肢乏力、关节酸软、气血不和、年老体衰和妇女贫血等患者;西洋参适宜人体肝火旺、口腔生热疮、阴虚阳亢、便于尿赤等患者,可补阴生津,有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效。

    作者:郭庆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花开花落的时光

    哪里的花开了,养蜂人就会去哪里;哪里的花落了,养蜂人就会离开哪里。因为,养蜂人是追逐花香的人。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事之秋”要善调多管齐下忧愁消

    “多事之秋”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有人这样解释,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情,人们因而伤感。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先闻”。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云“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都是这种现象。

    作者:钱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人应谨防痰作怪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留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存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黏稠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如感受热邪、湿邪,过食肥甘厚味或血淤内停等。

    作者:武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现代养生》杂志社新书推荐

    本书针对癌症患者和家属可能遇到的病情问题,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解答,给广大读者提供识癌、治癌、防癌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广大群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综合治疗,充分展示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这既是一本帮助读者有的放矢,增强展示病魔信心的强心剂,也是一本非肿瘤专业的医护人员、中医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参考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