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易和中医为什么强调中庸

高峰

关键词:周易, 中医, 道中庸, 阴阳, 养生, 五行, 保健
摘要:学过周易和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庸非常重要。阴阳和五行,都要中庸。养生和保健,也都提倡中庸,这是什么原因呢?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养生》杂志社新书推荐

    本书针对癌症患者和家属可能遇到的病情问题,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解答,给广大读者提供识癌、治癌、防癌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广大群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综合治疗,充分展示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这既是一本帮助读者有的放矢,增强展示病魔信心的强心剂,也是一本非肿瘤专业的医护人员、中医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参考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女人是什么做的

    20~30岁的女人是水做的。婚前的她们,清澈如水,纯净如水,水汪汪的双眸,水嫩细滑的肌肤……碧波荡漾,波光潋滟,引得无数少年儿郎竞折腰;婚后,她们更是极尽如水般的温柔和妩媚,令男人疼爱有加,更是男人在外面打拼归来后的温馨港湾。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禅意芬芳

    看了一篇《房前种菜,屋后栽花》的文章,文中写到一个女孩在哈佛读完博士回国,却放弃了本能当上大公司CEO的机会,跑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房前种菜,屋后栽花,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她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长久以来,我们的日子单调乏味,让人心生厌倦。匆忙之中,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品味,人越来越像被生活摆布的木偶。

    作者:王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从气功实践到传统文化之“有”“无”观

    气功实践中的感受既虚幻又真实,当下感受多因人而宜,常以“有”呈现,终了“无”痕迹。幻真之间,说“有”称“无”,不离人的六根取舍,故不可泥执。“有”“无”交变的关键在于人心感知,有感者说“有”,无觉者称“无”。故心当常出“有无”看“有无”,平常以处。

    作者:许峰;李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从健康角度谈团结

    从病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常处在不满、恼怒等不良情绪中,久而久之,便会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逐步由不良情绪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众所周知,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保持身心的健康,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作者:陈华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CNG2基因过表达对甲状腺癌裸鼠移植瘤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人K1甲状腺癌移植型裸鼠模型,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的体内抑制肿瘤效应。方法将18只4周龄SPF级BALB/C雌性裸鼠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对照组和CCNG2基因转染组,每组6只。常规扩大培养三种细胞,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消化后重悬于无血清培养基中,0.2ml/只(终浓度为5×107)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按组别接种建立甲状腺癌动物模型,同时游标卡尺测量瘤体的长轴、短轴计算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30天后断颈处死所有组别的裸鼠,摘取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CNG2蛋白的表达。结果所有组别裸鼠全部成瘤,成瘤率100%(18/18)。CCNG2基因转染组细胞组裸鼠成瘤时间延迟、瘤组织体积及生长速度缓慢,平均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对照组(F=54.983,P<0.001),体积抑瘤率分为67.07%、62.3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示:LV-CCNG2转染组染色阳性指数分别为9.79±0.658,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对照组染色指数4.659±0.371和4.719±0.3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CCNG2过表达于人K1甲状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作者:梁会杰;刘阁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品茶自有乐趣

    小时候,我玩累了,到家捧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个底朝天,直呼:“真解渴,真过瘾。”父亲摸着我的头,惋惜地说:“哪有这样喝茶的?嗨!”

    作者:秉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葬礼触灵魂倾心孝父母

    步入中年后的我,每每去参加一些同事或亲朋好友的父母的葬礼时,心灵就不由深受触动:父母去世了就永不复生,儿女再悲痛欲绝,花再多钱财办丧事,于去世的父母来说都毫无意义,唯有父母健在时,及时奉献满怀孝心,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关爱,让他们安心快乐度晚年,这才实实在在有意义;再是尽孝父母不能等待,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局面出现。如此,儿女才能坦然面对逝去的父母,不愧疚、不遗憾。

    作者:陶绍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人应谨防痰作怪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留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存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黏稠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如感受热邪、湿邪,过食肥甘厚味或血淤内停等。

    作者:武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再婚中老年夫妻的“敌人”

    中年人工作的劳碌,老年人岁月的磨蚀,生理上的需求大多已经让位于精神需求,可是生命的反应仍不可或缺,缺少了肌肤感觉,自然满足不了精神上对于性的需求。长期以来,老年生活常常回避性,似乎中老年人谈到性就是道德败坏,品质不端。谈性并非不道德,而回避性问题才是违背人性的。人一生对于性的需求是不分年龄的,只是年轻人侧重于生理感觉,中老年人需要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满足。

    作者:郝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花开花落的时光

    哪里的花开了,养蜂人就会去哪里;哪里的花落了,养蜂人就会离开哪里。因为,养蜂人是追逐花香的人。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如今随着CT、磁共振等造影技术和介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频繁使用造影剂会产生新的疾病,即“造影剂肾病”。

    作者:吕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薄荷

    闲暇的时候,喜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泡一杯薄荷茶,放在茶几上,陪我度过一段寂静的光阴。

    作者: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退休了,换一种活法享天年

    退休十载有余,赋闲安逸,衣食无忧,快乐度日,身体尚可,乐哉悠哉。体会是:退休了,换一种活法,坚持以身体健康为中心,慢慢尝试,细细感悟,渐渐得道,没有大碍活到了今天。这里,将自己追求健康的点滴体验粗略诉述,以期抛砖引玉,与众分享。

    作者:成养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翻阅夏天这本书

    翻阅夏天这本书,大自然的朴素与繁盛,生活的简单与充盈,世界的清朗与烦忧,一行一行,一章一章,在我们的面前展开。

    作者:姜炳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点穴治疗舌出症

    清晨醒来,发现自己或家人舌头伸向口外,请不必惊慌。中医有种病症叫舌出症,只要辨证施治,完全可以通过点穴疗法,一次治愈。

    作者:梁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饮食不伤肾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遵循健康饮食对洗肾患者而言非常重要。由于肾脏功能不全,完善规划饮食是维持健康的关键,洗肾患者必须谨慎管理饮食,尤其必须注意每日饮食中所摄入的蛋白质、热量、水分、维他命和矿物质分量。

    作者:雷辉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级食物打造健康“营”家

    “人如其食”这句话表明:你我所选择的食物,攸关健康,决定了自身生命的质量与活力。夹一根菜、吃一口饭、尝一块鱼,看似小事,其实都是让身体摄取营养或造成负担的重大选择。超级食物的存在,能够让人们活得更久,且活得更好。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辟谷法门的理法与实践

    人的生理结构为天生的素食结构人依赖食物精微以延续生命。食物入口其第一道关口为牙齿。人的牙齿结构是板形的,与食果蔬、草类动物的牙齿结构相一致;而肉食动物则尖牙、利齿,与草食动物迥然有别。食物入口的第二道关口为唾液,人与果蔬、草食动物也一样,唾液是偏碱性的;而肉食动物的唾液是酸性的。人与果蔬、草食动物的肠道细小且迂回曲折;而肉食动物的肠子则粗且短。“心物一元”,人与果蔬、草食动物性情温良;而肉食动物则剽悍、勇猛。由此可见,吾人的一日三餐宜以谷类、果蔬等素食为主,肉类为辅,方顺天理、物情,以充分发挥人体的天生生理功能,如此则人体必多安少病,耳聪目明。“不知常(道),妄作凶”。如果天天山禽海味不断,反常道而行,就会打乱人体之自然生理机能,及固有的信灵系统,导致怪病丛生,而且生生不已,正所谓“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类如果再不清醒,其“健康前景”实在不妙!人过中年以后,人体功能态的逐渐退行,各种慢性病症的滋生(包括慢性中毒)与迁延,以及衰老的加速到来,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长期的“肠道积污”的影响尤大。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病理学家梅基尼可夫写道:“大肠中粪便秽积,因而产生腐败细菌,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食物慢性中毒,于是发生疾病和衰老现象。”据查,有的大腹便便者,肠道中的积粪可达十余公斤之多。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穆斯指出:“衰老的主因,是身体中因食物而产生的毒素。试管试验证明,老年人的血液含有毒素;若能抑制人体毒素,可以延长寿命。”我们老祖宗于数千年前开创的“辟谷食气”法门与学说,正是治疗这些病理现象的高招与妙招。

    作者:曾庆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内丹修炼入手的运“目”之法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丹经也认为目是神之游宅,眼睛是元神游走、外示的处所。内丹修炼的根本和起始在于元神显现,如此才可能聚摄先天之气,才谈得上真正修炼。元神要显现,必须心静,心安方能神宁。丹经认为,人在受胎的时候,先生出来两只眼睛,人的神在于两目之光,即元神之发机在于目,在于眼睛。元神是主人公,两眼是元神接触外界的门户,元神常由眼睛散发于外,也可以由双目回光返照收摄于体内。

    作者:王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