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辉志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留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存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黏稠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如感受热邪、湿邪,过食肥甘厚味或血淤内停等。
作者:武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本书针对癌症患者和家属可能遇到的病情问题,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解答,给广大读者提供识癌、治癌、防癌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广大群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综合治疗,充分展示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这既是一本帮助读者有的放矢,增强展示病魔信心的强心剂,也是一本非肿瘤专业的医护人员、中医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参考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在帮助腰颈关节痛的患者康复的过程中,治疗师通常会利用特定仪器或设备来促进患者复健效果,目前较为常见的复健治疗设备包括。
作者:王三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小区对面新开了家超市,经营超市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除了偶尔有一个年轻点的老太太过来帮帮忙外,其余时间都是老人一人打理店面。老人腿脚不好,做什么都要撑着拐杖,虽然店面不大,但因为她的身体状况,总是忙得团团转。
作者:刘亚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学过周易和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庸非常重要。阴阳和五行,都要中庸。养生和保健,也都提倡中庸,这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小时候,我玩累了,到家捧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个底朝天,直呼:“真解渴,真过瘾。”父亲摸着我的头,惋惜地说:“哪有这样喝茶的?嗨!”
作者:秉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其在西方国家患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痛。而在我国患病率很低,临床报道病例很少。所以,人们的认识往往不足,易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病等。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壮肾宝配方:鹿茸片、杜仲、黄芪、海龙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步入中年后的我,每每去参加一些同事或亲朋好友的父母的葬礼时,心灵就不由深受触动:父母去世了就永不复生,儿女再悲痛欲绝,花再多钱财办丧事,于去世的父母来说都毫无意义,唯有父母健在时,及时奉献满怀孝心,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关爱,让他们安心快乐度晚年,这才实实在在有意义;再是尽孝父母不能等待,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局面出现。如此,儿女才能坦然面对逝去的父母,不愧疚、不遗憾。
作者:陶绍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看了一篇《房前种菜,屋后栽花》的文章,文中写到一个女孩在哈佛读完博士回国,却放弃了本能当上大公司CEO的机会,跑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房前种菜,屋后栽花,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她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长久以来,我们的日子单调乏味,让人心生厌倦。匆忙之中,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品味,人越来越像被生活摆布的木偶。
作者:王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民间自古就有“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的说法,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贴秋膘”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体消耗比较大,秋季适当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能够恢复和调节各脏器机能,达到养生目的。但专家提醒,若乱补、猛补、急补,则可能事与愿违。
作者:常怡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的生理结构为天生的素食结构人依赖食物精微以延续生命。食物入口其第一道关口为牙齿。人的牙齿结构是板形的,与食果蔬、草类动物的牙齿结构相一致;而肉食动物则尖牙、利齿,与草食动物迥然有别。食物入口的第二道关口为唾液,人与果蔬、草食动物也一样,唾液是偏碱性的;而肉食动物的唾液是酸性的。人与果蔬、草食动物的肠道细小且迂回曲折;而肉食动物的肠子则粗且短。“心物一元”,人与果蔬、草食动物性情温良;而肉食动物则剽悍、勇猛。由此可见,吾人的一日三餐宜以谷类、果蔬等素食为主,肉类为辅,方顺天理、物情,以充分发挥人体的天生生理功能,如此则人体必多安少病,耳聪目明。“不知常(道),妄作凶”。如果天天山禽海味不断,反常道而行,就会打乱人体之自然生理机能,及固有的信灵系统,导致怪病丛生,而且生生不已,正所谓“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类如果再不清醒,其“健康前景”实在不妙!人过中年以后,人体功能态的逐渐退行,各种慢性病症的滋生(包括慢性中毒)与迁延,以及衰老的加速到来,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长期的“肠道积污”的影响尤大。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病理学家梅基尼可夫写道:“大肠中粪便秽积,因而产生腐败细菌,形成有害物质,引起自身食物慢性中毒,于是发生疾病和衰老现象。”据查,有的大腹便便者,肠道中的积粪可达十余公斤之多。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穆斯指出:“衰老的主因,是身体中因食物而产生的毒素。试管试验证明,老年人的血液含有毒素;若能抑制人体毒素,可以延长寿命。”我们老祖宗于数千年前开创的“辟谷食气”法门与学说,正是治疗这些病理现象的高招与妙招。
作者:曾庆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保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推行低碳生活的话题也成了热点。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不难见到常开着的电脑、滴水的水龙头、随手丢的垃圾等,这些小细节也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根源所在。我们不妨来看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这样就会对低碳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者:大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清晨醒来,发现自己或家人舌头伸向口外,请不必惊慌。中医有种病症叫舌出症,只要辨证施治,完全可以通过点穴疗法,一次治愈。
作者:梁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40岁,人到中年,也到了不惑之年,生活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时候,应该学会为人生做做算术题。
作者:王国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多事之秋”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有人这样解释,秋天草木凋零,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触景生情,人们因而伤感。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先闻”。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云“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都是这种现象。
作者:钱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闲暇的时候,喜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泡一杯薄荷茶,放在茶几上,陪我度过一段寂静的光阴。
作者: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它比砒霜还要毒68倍,比氰化钾要毒10倍,它的致癌能力比苯并芘大4000倍,比“六六六”大10000倍。它广泛存在于发霉变质食物之中,它的名字叫--黄曲霉素。
作者:杨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哪里的花开了,养蜂人就会去哪里;哪里的花落了,养蜂人就会离开哪里。因为,养蜂人是追逐花香的人。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常见的子宫疾病主要有宫颈炎症、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宫颈癌等,而且这些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抵御细菌入侵。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疾病发生,如子宫内膜炎即多发于性活跃期的妇女。随着两性观念的日渐开放,未婚先孕的女性越来越多,反复流产对子宫的伤害很大,产后或流产术后的感染、经期不注意卫生、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等都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症。
作者:郑金美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