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华
壮肾宝配方:鹿茸片、杜仲、黄芪、海龙等。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点,杨绛先生以105岁的高龄驾鹤西去。虽然她离开了我们,但她的人品和作品,将会伴随着时间沉淀。在静静地思考中回味着她的文字,深刻地感受着她豁达的人生观时,我们能从她从容面对生命坎坷与不屈不挠的历程中,得到智慧的启示。102岁的杨绛,是“生命的烤火者”,她的生命和文字质朴厚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卞文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闲暇的时候,喜欢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泡一杯薄荷茶,放在茶几上,陪我度过一段寂静的光阴。
作者: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年人工作的劳碌,老年人岁月的磨蚀,生理上的需求大多已经让位于精神需求,可是生命的反应仍不可或缺,缺少了肌肤感觉,自然满足不了精神上对于性的需求。长期以来,老年生活常常回避性,似乎中老年人谈到性就是道德败坏,品质不端。谈性并非不道德,而回避性问题才是违背人性的。人一生对于性的需求是不分年龄的,只是年轻人侧重于生理感觉,中老年人需要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满足。
作者:郝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留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存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黏稠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有时还与某些外感或内伤的因素直接相关,如感受热邪、湿邪,过食肥甘厚味或血淤内停等。
作者:武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它比砒霜还要毒68倍,比氰化钾要毒10倍,它的致癌能力比苯并芘大4000倍,比“六六六”大10000倍。它广泛存在于发霉变质食物之中,它的名字叫--黄曲霉素。
作者:杨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并伴有喘鸣音的呼吸系统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其发生多因宿痰内伏于肺,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出现此类病情多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和对外界环境刺激不耐受。临床上可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分为寒性哮喘和热性哮喘。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地控制病情,病因得不到治疗,治标不治本,若能对症配合药膳食疗,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几种材料易得,制作简便,无副作用,且行之有效的药膳方,供读者参考。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遵循健康饮食对洗肾患者而言非常重要。由于肾脏功能不全,完善规划饮食是维持健康的关键,洗肾患者必须谨慎管理饮食,尤其必须注意每日饮食中所摄入的蛋白质、热量、水分、维他命和矿物质分量。
作者:雷辉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40岁,人到中年,也到了不惑之年,生活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这时候,应该学会为人生做做算术题。
作者:王国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小区对面新开了家超市,经营超市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除了偶尔有一个年轻点的老太太过来帮帮忙外,其余时间都是老人一人打理店面。老人腿脚不好,做什么都要撑着拐杖,虽然店面不大,但因为她的身体状况,总是忙得团团转。
作者:刘亚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本书针对癌症患者和家属可能遇到的病情问题,组织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解答,给广大读者提供识癌、治癌、防癌的基础知识,从而帮助广大群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综合治疗,充分展示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这既是一本帮助读者有的放矢,增强展示病魔信心的强心剂,也是一本非肿瘤专业的医护人员、中医爱好者值得一读的参考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采取正确的睡眠方式,掌握好这一人生固有的生理过程,将使人精力充沛,增进健康。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获得更甜美的睡眠呢?
作者:叶水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其在西方国家患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痛。而在我国患病率很低,临床报道病例很少。所以,人们的认识往往不足,易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病等。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向一位百岁老婆婆请教长寿秘诀,她送我5个字:心静自然“良”。老婆婆女儿解释道:“我妈说的心静自然‘良’,是良好的‘良’。”
作者: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初秋的肌肤容易干燥。气温降低,皮肤新陈代谢对气候变化有个适应过程。这个时候,皮脂与汗水的分泌明显减少,皮肤就会显得干燥、粗糙。说到美容护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护肤品。其实,只要经常食用蔬菜,照样能让肌肤光彩照人。
作者: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杨绛先生走了,可说长寿,更可说定格了一幅民国后一位名女子的水墨画卷。
作者:宋殿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如今,尽管已不再年轻,但小时候经历过的每一个夏天依旧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想起,都格外清晰,仿佛就在昨日。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道德经》中共出现了十一个“同”字,大致可分为两种意义。
作者:肖起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真实案例:做事干练、活力四射的晓娴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行业内刊报社工作。因为做事麻利,领导和同事对她印象都很好,领导还多次表示只要她好好干,肯定有前途。但晓娴不满足于现状,她认为待在名不经传的内刊报社没有追求,总觉得自己能在更广阔的地方施展拳脚,便努力考上了某高校的研究生。
作者:章月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看了一篇《房前种菜,屋后栽花》的文章,文中写到一个女孩在哈佛读完博士回国,却放弃了本能当上大公司CEO的机会,跑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房前种菜,屋后栽花,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她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长久以来,我们的日子单调乏味,让人心生厌倦。匆忙之中,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品味,人越来越像被生活摆布的木偶。
作者:王纯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