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民;梅明;王薇
感染性角膜炎至今仍是常见的致盲眼病,约20%的盲人因眼部感染而失明.保守估计全球每年约50万人发生感染性角膜炎.主要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真菌、病毒,近年来有关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报告亦不断增加.由于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以往相比角膜感染性病原体谱及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有显著变化.同时随着基础研究和药物研究的进展,许多新观点和新药物引入临床.因此,将感染性角膜炎的过去和现状进行回顾性、前瞻性分析,对于提高感染性角膜炎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家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二部中有关眼科用药方面的内容,简要归纳新增或未收载的品种与修改的内容.
作者:边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干眼的主要症状有眼部干燥、异物感、视疲劳、畏光及视力下降等,轻者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导致眼表尤其是角膜组织干燥、融解、穿孔,严重危害视功能.流行病学临床调查表明,美国65~84岁的人群中,14.6%的人患干眼;在德国55~59岁的人群中,22.8%的女性和9.9%的男性有干眼的不适症状,45~54岁的人群中,约20%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干眼病.我国虽然至今尚无干眼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但根据我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发病率可能高于以上的报道.目前干眼患者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且其年龄分布范围也逐渐增大,因此,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刘祖国;钟铮;梁凌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眼手术中发现囊浑浊的白内障患者,按常规完成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旁中央区刺一小口,自此口内向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间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一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现后囊浑浊行后囊环形撕囊68眼,对其中儿童白内障12眼和术中玻璃体脱出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轴清晰,无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治疗白内障后囊浑浊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庆英;宫献珍;冯淑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增高或低血流灌注压等多种因素引起视神经损害的一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原因,青光眼致盲主要的原因是视神经损害及由此引起的视野损害.
作者:葛坚;郭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是圆锥角膜进一步发展而突然发生后弹力膜破裂,内皮屏障功能丧失,房水涌入基质而引起的基质层和上皮层水肿,一般8~16周可自行愈合[1].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滴高渗盐水、糖皮质激素眼液加压绷带包扎等,效果均不理想.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所采用前房内注入50%SF6气体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10眼,并与同期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的10眼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焱;孙秉基;李家臣;赵东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患者均为外伤病例,分别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3~12个月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本组16例均一次悬吊成功,均在安全稳定的眼内压条件下完成手术,并显著提高了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廖奇志;郁丽娟;刘若屏;薛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酒精可以致病,甚至导致受伤死亡.许多药物与酒精有相互作用.约有25%以上的急诊系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严重的相互作用导致丧失记忆的人群数量尚不能统计.Alcohol Alert报道了重要的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与违禁药物、处方与非处方药物)事件如下.
作者:梁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β射线、丝裂霉素综合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追踪观察278例、319眼翼状胬肉术后联合β射线、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的情况,其中原发性256例,复发性22例,观察时间8个月~4年.结果 319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为3.1%.其中原发性6眼,复发性4眼,复发率原发性者仅为2.3%,而复发性者高达18.2%.结论综合治疗翼状胬肉,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杰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药物副作用的常见表现多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及皮肤过敏等方面.药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易被忽视,有的眼科医生甚至还误将有些药源性眼病当作原发性眼病治疗,收效不佳.临床观察表明,抗生素药、解热镇痛类药、糖皮质激素类是较多导致药源性眼病的药物.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羊膜是胎盘的内层,厚0.02~0.05mm,透明、有韧性,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羊膜由外向内可分为上皮层、基底膜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和海绵层,其抗原性极低,被应用于多种手术[1,2].羊膜在眼科用于重建健康眼表,防止角膜结膜化、血管化、感染或睑球黏连等,已成为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现将羊膜在现代眼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礼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近视眼患者的逐渐增多和激光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有500多家医院或眼科中心开展了此项手术,使很多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屈光矫正.
作者:李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概述氟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交叉耐药现象少,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体液及组织液浓度高,细胞内浓度高,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细胞内病原菌的作用较差.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作者:田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ate,SH)是大分子黏多糖,存在于各种动物的组织中,但以鸡冠和人的脐带和胎盘组织中居多,目前临床应用的SH主要是从鸡冠中提取和通过发酵法制得.
作者:韩嵩;赵梅生;宫贤慧;唐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采用改良式翼状胬肉摘除联合干细胞移植术治疗35、38眼,成功率100%,随访3个月~2年,无1例复发,此术式在原有降低复发率的基础上易于操作,时间缩短约2/3,且愈后外形美观,疗效满意.
作者:戎光;贾会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角膜穿通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行此手术.结果经随访观察1年,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力不小于0.6者15眼,0.5~0.3者10眼,0.3~0.1者5眼,0.1以下2眼.结论多联手术是眼前段结构紊乱重建、恢复视功能的首选术式之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娴熟的技术,可方便患者、节约治疗费用.
作者:郁丽娟;廖奇志;刘若屏;薛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观察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2月用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34例、40眼.结果 37眼一次治愈占90%,4眼复发,行二次激光治疗,治愈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Nd:YAG治疗泪道阻塞安全有效,体现了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和颜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要视Nd:YAG治疗后的重复冲洗或扩张.
作者:王礼欣;韩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肉毒毒素的结构肉毒毒素(BTX)是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外毒素,根据抗原性分为A、B、C1、C2、D、E、F和G型等8种不同的毒素,是迄今所知强的毒素.其中3种(A、B和E型)是常见于人类的肉毒中毒.
作者:吴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概述有效的眼内药物浓度是治疗众多眼病的关键.由于眼球独特的解剖学结构--血眼屏障的存在,全身用药难以达到眼球中有效的药物浓度.此外,眼角膜表层为亲脂性、内层为亲水性,而目前的眼用滴剂和膏剂均不能同时具备脂溶性和水溶性,故眼科局部用药也难以达到有效的眼内浓度.数十年来改变眼用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期提高眼内药物浓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谢立信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