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种药物可引起眼部不良反应

张颖

关键词:多种药物, 药源性眼病, 解热镇痛类药, 药物副作用, 皮质激素类, 神经系统, 皮肤过敏, 抗生素药, 不良反应, 原发性, 胃肠道, 观察表, 病治疗, 医生, 眼科, 临床, 多导
摘要:药物副作用的常见表现多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及皮肤过敏等方面.药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易被忽视,有的眼科医生甚至还误将有些药源性眼病当作原发性眼病治疗,收效不佳.临床观察表明,抗生素药、解热镇痛类药、糖皮质激素类是较多导致药源性眼病的药物.
食品与药品杂志相关文献
  •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多中心研究的初步报告

    目的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治疗不同阶段圆锥角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12例13眼不同发展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病例筛选标准:(1)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者;(2)圆锥角膜完成期,伴有智力障碍者,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3)一眼接受了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曾发生排斥反应,另一眼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3者.手术方法:植床大于锥底,剥离板层角膜接近后弹力层.供体植片直径根据患眼眼轴长度确定,眼轴≥24.5mm者,植床与植片等大,眼轴<24.5mm者,植片较植床大0.25mm.术后随访:术后对并发症、视力、角膜曲率、免疫排斥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35月,平均19.1个月.5例、5眼对侧眼曾接受PKP.接受LKP12例、13眼,佳矫正视力0.5者3眼,≥0.8者7眼,不合作2眼;角膜散光在2.5~5.5D之间,平均3.4D.PKP术后的5眼佳矫正视力≤0.3者2眼,0.5者1眼,≥0.8者2眼;角膜散光在4.2~9.6D之间,平均5.8D.观察期内接受了PKP的5例对侧眼中3眼发生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所有行LKP的病例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LKP是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1眼已发生过免疫排斥反应、术后随访不便和伴有智力障碍的患者.

    作者:李绍伟;谢立信;高华;肖凤枝;张立军;范玉香;王超庆;史建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房内注入SF6气体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

    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是圆锥角膜进一步发展而突然发生后弹力膜破裂,内皮屏障功能丧失,房水涌入基质而引起的基质层和上皮层水肿,一般8~16周可自行愈合[1].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滴高渗盐水、糖皮质激素眼液加压绷带包扎等,效果均不理想.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所采用前房内注入50%SF6气体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10眼,并与同期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的10眼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焱;孙秉基;李家臣;赵东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眼内植入型长效释药系统

    1概述有效的眼内药物浓度是治疗众多眼病的关键.由于眼球独特的解剖学结构--血眼屏障的存在,全身用药难以达到眼球中有效的药物浓度.此外,眼角膜表层为亲脂性、内层为亲水性,而目前的眼用滴剂和膏剂均不能同时具备脂溶性和水溶性,故眼科局部用药也难以达到有效的眼内浓度.数十年来改变眼用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期提高眼内药物浓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谢立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进一步观察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2月用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34例、40眼.结果 37眼一次治愈占90%,4眼复发,行二次激光治疗,治愈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Nd:YAG治疗泪道阻塞安全有效,体现了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和颜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要视Nd:YAG治疗后的重复冲洗或扩张.

    作者:王礼欣;韩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眼手术中发现囊浑浊的白内障患者,按常规完成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旁中央区刺一小口,自此口内向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间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一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现后囊浑浊行后囊环形撕囊68眼,对其中儿童白内障12眼和术中玻璃体脱出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轴清晰,无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治疗白内障后囊浑浊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庆英;宫献珍;冯淑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四联手术在眼外伤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角膜穿通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行此手术.结果经随访观察1年,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力不小于0.6者15眼,0.5~0.3者10眼,0.3~0.1者5眼,0.1以下2眼.结论多联手术是眼前段结构紊乱重建、恢复视功能的首选术式之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娴熟的技术,可方便患者、节约治疗费用.

    作者:郁丽娟;廖奇志;刘若屏;薛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润洁萘扑维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润洁萘扑维滴眼液治疗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润洁萘扑维滴眼液治疗视疲劳42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3、7、14d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总积分(P<0.000)、异物感(P=0.003)、烧灼感(P=0.004)、眼痛(P=0.006)、流泪(P=0.014)、充血(P=0.01)积分于用药后1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畏光(P=0.001)、睑痉挛(P=0.026)、头晕头痛(P=0.005)积分于用药后3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头晕头痛积分有反弹外(用药后7d及14d P>0.05),其余指标的积分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恶心呕吐症状在用药观察期间无明显改变.8例发生一过性眼局部不良反应,其中1例伴有轻微的头痛.结论润洁萘扑维滴眼液14d内能安全有效地缓解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刘祖国;虞东芳;林跃生;姚勇;邹文进;杨文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康唑治疗1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报告

    植物性角膜外伤后,真菌常浸润角膜,导致真菌性角膜溃疡.随着各种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普遍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抗真菌药物中,多烯类、嘧啶类和咪唑类在抗真菌谱、毒性、水溶性、眼穿透性、制剂稳定性及疗效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临床使用三唑类抗菌药物氟康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半衰期长、眼穿透力强等优点.2000年3月~2002年4月我们应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伟;郭维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透明质酸钠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ate,SH)是大分子黏多糖,存在于各种动物的组织中,但以鸡冠和人的脐带和胎盘组织中居多,目前临床应用的SH主要是从鸡冠中提取和通过发酵法制得.

    作者:韩嵩;赵梅生;宫贤慧;唐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屈光性角膜手术26743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10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3年5月至2003年5月包括行PRK,LASEK及LASIK的患者共26743例,44580眼,应用数学模式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14 691眼,女29889眼;年龄9~57岁平均27.2岁;左22 443眼,右22 137眼.术前裸眼视力0.10±0.07;矫正视力0.98±0.37,其中≥0.5 43 794眼,占98.2%,≥1.0 41 066眼,占92.1%,≥1.5 2218眼,占5%;眼压15.76±7.25;屈光度球镜-0.75~-18.00D(-5.65±3.24D),柱镜-0.25~-5.00D(-0.051±0.77D);角膜曲率(K)值K1 43.94±3.57,K2 42.98±3.50.筛选圆锥角膜0.99%,亚临床圆锥角膜0.93%;眼底病变及视网膜周边变性0.39%,排除系统疾病及不宜行激光手术者.术后裸眼视力0.98±0.34,其中≥0.544580眼,占100%,≥1.0 44031眼,占98.8%,≥1.5 4732眼,占10.61%;矫正视力1.03±0.33;眼压14.87±7.06;屈光度球镜-0.001±0.058D,柱镜-0.000±0.027D;K值K1 38.07±9.83、K2 37.20±10.84.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1.00范围内98.7%.临床、亚临床圆锥角膜及眼底病变者不手术;视网膜周边变性眼底激光1月后可手术,以LASEK为主.3种手术长期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RK1周内基质细胞明显减少,10d、1月基质细胞数量增加,3月减少,6月后逐渐恢复正常;LASIK各时间点角膜细胞变化差异很小,神经纤维在3~6月恢复正常.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2%,因手术方法、时间而有差异.术后早期(6月内)主要是激素性高眼压、Haze或角膜混浊、眼干;中期(6月~3年)主要是屈光回退、眩光;远期(3年以上)主要是角膜混浊、屈光回退.PRK,LASEK及LASIK屈光回退分别为3.2%,2.9%,1.1%.PRK后主要为激素性高眼压、屈光回退、Haze和激素性青光眼,分别占5.3%,2.4%,2.5%,0.02%;LASEK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占1.5%,激素性高眼压占0.3%;LASIK后角膜瓣及瓣下混浊占0.18%,感染占0.016%,上皮下植入0.18%.术后均可出现眼干燥、眩光表现,分别为3%,1.5%,LASIK发病率相对于PRK及LASEK高,95%患者1年左右明显好转.屈光度高、年龄大、术后激素用量不足是PRK后Haze的主要原因,术后激素用量大、时间长、患者未按医嘱用药是激素性高眼压或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医源性因素、有脚手癣患者易发生感染.角膜瓣不全、薄厚不均、角膜瓣下异物是LASIK手术后角膜混浊的主要原因.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安全、有效,98.7%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期的屈光矫正.

    作者:李莹;王忠海;金玉梅;孙玉敏;李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式翼状胬肉干细胞移植术

    采用改良式翼状胬肉摘除联合干细胞移植术治疗35、38眼,成功率100%,随访3个月~2年,无1例复发,此术式在原有降低复发率的基础上易于操作,时间缩短约2/3,且愈后外形美观,疗效满意.

    作者:戎光;贾会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收载眼科用药的对比

    对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二部中有关眼科用药方面的内容,简要归纳新增或未收载的品种与修改的内容.

    作者:边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自1952年开始在美国使用一直至今,因其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成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药物的首选.然而,红霉素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吸收不规则,在胃酸中不稳定,消除半衰期短,有胃肠道刺激作用,以及抗菌谱较窄,尤其对流感嗜血杆菌缺乏抗菌活性.

    作者:田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色觉的变化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前后患者色觉的变化.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7例,进行色觉检查及填写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1)白内障术后患者色觉较术前明显改善;(2)单眼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感觉手术眼较未手术眼看色彩鲜艳,2个月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双眼看色彩颜色一致.结论早期行白内障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的色觉.

    作者:李学民;梅明;王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羊膜的眼科临床应用新进展

    羊膜是胎盘的内层,厚0.02~0.05mm,透明、有韧性,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羊膜由外向内可分为上皮层、基底膜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和海绵层,其抗原性极低,被应用于多种手术[1,2].羊膜在眼科用于重建健康眼表,防止角膜结膜化、血管化、感染或睑球黏连等,已成为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现将羊膜在现代眼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礼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患者均为外伤病例,分别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3~12个月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本组16例均一次悬吊成功,均在安全稳定的眼内压条件下完成手术,并显著提高了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廖奇志;郁丽娟;刘若屏;薛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会讯与征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穿琥宁静脉滴注引起血小板减少3例

    穿琥宁注射液是从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制成的脱水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的中成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的治疗.我院眼科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角膜炎、色素膜炎等,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应用过程中曾出现3例血小板减少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颖;巢国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种药物可引起眼部不良反应

    药物副作用的常见表现多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及皮肤过敏等方面.药物引起的眼部不良反应易被忽视,有的眼科医生甚至还误将有些药源性眼病当作原发性眼病治疗,收效不佳.临床观察表明,抗生素药、解热镇痛类药、糖皮质激素类是较多导致药源性眼病的药物.

    作者: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门诊外用药品情况调查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眼科专科医院,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医务人员20余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见长.2003年门诊就诊人次约4万人.笔者对该院2003年门诊外用药品的用药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颖;袁长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食品与药品杂志

食品与药品杂志

主管: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主办: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