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内植入型长效释药系统

谢立信

关键词:植入型, 长效, 药物浓度, 解剖学结构, 眼用药物, 眼球, 血眼屏障, 全身用药, 给药途径, 脂溶性, 眼角膜, 水溶性, 亲脂性, 亲水性, 治疗, 眼科, 眼病, 内层, 局部, 剂型
摘要:1概述有效的眼内药物浓度是治疗众多眼病的关键.由于眼球独特的解剖学结构--血眼屏障的存在,全身用药难以达到眼球中有效的药物浓度.此外,眼角膜表层为亲脂性、内层为亲水性,而目前的眼用滴剂和膏剂均不能同时具备脂溶性和水溶性,故眼科局部用药也难以达到有效的眼内浓度.数十年来改变眼用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期提高眼内药物浓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食品与药品杂志相关文献
  • 屈光性角膜手术长期临床疗效的观察

    随着近视眼患者的逐渐增多和激光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有500多家医院或眼科中心开展了此项手术,使很多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屈光矫正.

    作者:李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氟康唑治疗1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报告

    植物性角膜外伤后,真菌常浸润角膜,导致真菌性角膜溃疡.随着各种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普遍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抗真菌药物中,多烯类、嘧啶类和咪唑类在抗真菌谱、毒性、水溶性、眼穿透性、制剂稳定性及疗效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临床使用三唑类抗菌药物氟康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半衰期长、眼穿透力强等优点.2000年3月~2002年4月我们应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伟;郭维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眼内植入型长效释药系统

    1概述有效的眼内药物浓度是治疗众多眼病的关键.由于眼球独特的解剖学结构--血眼屏障的存在,全身用药难以达到眼球中有效的药物浓度.此外,眼角膜表层为亲脂性、内层为亲水性,而目前的眼用滴剂和膏剂均不能同时具备脂溶性和水溶性,故眼科局部用药也难以达到有效的眼内浓度.数十年来改变眼用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期提高眼内药物浓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谢立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色觉的变化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前后患者色觉的变化.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7例,进行色觉检查及填写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 (1)白内障术后患者色觉较术前明显改善;(2)单眼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感觉手术眼较未手术眼看色彩鲜艳,2个月内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双眼看色彩颜色一致.结论早期行白内障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的色觉.

    作者:李学民;梅明;王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透明质酸钠及其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ate,SH)是大分子黏多糖,存在于各种动物的组织中,但以鸡冠和人的脐带和胎盘组织中居多,目前临床应用的SH主要是从鸡冠中提取和通过发酵法制得.

    作者:韩嵩;赵梅生;宫贤慧;唐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门诊外用药品情况调查

    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是卫生部直属的眼科专科医院,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医务人员20余人,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见长.2003年门诊就诊人次约4万人.笔者对该院2003年门诊外用药品的用药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颖;袁长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翼状胬肉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β射线、丝裂霉素综合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追踪观察278例、319眼翼状胬肉术后联合β射线、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的情况,其中原发性256例,复发性22例,观察时间8个月~4年.结果 319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为3.1%.其中原发性6眼,复发性4眼,复发率原发性者仅为2.3%,而复发性者高达18.2%.结论综合治疗翼状胬肉,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杰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会讯与征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进一步观察Nd:YAG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2月用激光泪道治疗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34例、40眼.结果 37眼一次治愈占90%,4眼复发,行二次激光治疗,治愈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Nd:YAG治疗泪道阻塞安全有效,体现了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和颜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要视Nd:YAG治疗后的重复冲洗或扩张.

    作者:王礼欣;韩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房内注入SF6气体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

    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是圆锥角膜进一步发展而突然发生后弹力膜破裂,内皮屏障功能丧失,房水涌入基质而引起的基质层和上皮层水肿,一般8~16周可自行愈合[1].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滴高渗盐水、糖皮质激素眼液加压绷带包扎等,效果均不理想.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所采用前房内注入50%SF6气体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10眼,并与同期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的10眼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焱;孙秉基;李家臣;赵东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将59例干眼症患者分为局部滴用人工泪液(A组)与滴用人工泪液加中药治疗(B组),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种疗法使不同程度的干眼症都有改善,单纯局部用药组早期疗效比较明显,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63.1%,与联合中药治疗组疗效无明显差异.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减弱,治疗8周后,有效率降到40.3%.联合中药治疗组,治疗4周时,有效率为70.7%,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有加强的趋势,治疗8周时,有效率为82.7%.终的总体疗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明显优于A组.

    作者:方静;李菊;王海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1概述氟喹诺酮类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交叉耐药现象少,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体液及组织液浓度高,细胞内浓度高,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细胞内病原菌的作用较差.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作者:田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生物制剂肉毒毒素的研究进展

    1肉毒毒素的结构肉毒毒素(BTX)是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的外毒素,根据抗原性分为A、B、C1、C2、D、E、F和G型等8种不同的毒素,是迄今所知强的毒素.其中3种(A、B和E型)是常见于人类的肉毒中毒.

    作者:吴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式翼状胬肉干细胞移植术

    采用改良式翼状胬肉摘除联合干细胞移植术治疗35、38眼,成功率100%,随访3个月~2年,无1例复发,此术式在原有降低复发率的基础上易于操作,时间缩短约2/3,且愈后外形美观,疗效满意.

    作者:戎光;贾会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穿琥宁静脉滴注引起血小板减少3例

    穿琥宁注射液是从中药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制成的脱水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为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的中成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的治疗.我院眼科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角膜炎、色素膜炎等,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应用过程中曾出现3例血小板减少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颖;巢国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四联手术在眼外伤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角膜穿通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行此手术.结果经随访观察1年,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力不小于0.6者15眼,0.5~0.3者10眼,0.3~0.1者5眼,0.1以下2眼.结论多联手术是眼前段结构紊乱重建、恢复视功能的首选术式之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娴熟的技术,可方便患者、节约治疗费用.

    作者:郁丽娟;廖奇志;刘若屏;薛爱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中后囊浑浊的处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眼手术中发现囊浑浊的白内障患者,按常规完成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旁中央区刺一小口,自此口内向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间注入黏弹剂,用撕囊镊做一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现后囊浑浊行后囊环形撕囊68眼,对其中儿童白内障12眼和术中玻璃体脱出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轴清晰,无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治疗白内障后囊浑浊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庆英;宫献珍;冯淑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收载眼科用药的对比

    对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与2000年版二部中有关眼科用药方面的内容,简要归纳新增或未收载的品种与修改的内容.

    作者:边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选用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自1952年开始在美国使用一直至今,因其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而成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药物的首选.然而,红霉素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吸收不规则,在胃酸中不稳定,消除半衰期短,有胃肠道刺激作用,以及抗菌谱较窄,尤其对流感嗜血杆菌缺乏抗菌活性.

    作者:田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与视神经保护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增高或低血流灌注压等多种因素引起视神经损害的一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原因,青光眼致盲主要的原因是视神经损害及由此引起的视野损害.

    作者:葛坚;郭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食品与药品杂志

食品与药品杂志

主管: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主办: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