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明
为了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已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找准定位、强化质量、以人为本、科研创新、充实人才、美化环境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才能引领医疗市场的良性竞争,才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才能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谢平初;黄少平;王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医院跨越的立足点.本院依托全军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之际,从完善质量体系、规范医疗技术、强化能力素质、落实规章制度、开展优质服务,以及防范医疗风险等方面人手,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水平与长效发展态势.
作者:胡月静;刘轶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对各手术科室和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军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文结合医院管理实际,介绍手术分级管理的组织构成、实施工作及其成效.这在有效防范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方面进行尝试,同时通过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手术分级管理,提高医疗及管理质量.
作者:吴再新;周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系统总结妇产科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更加全面地了解纠纷的成因,从而更好地规避妇产科医疗纠纷.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CNKI 1999-2010年数据库,全面搜集有关妇产科医疗纠纷、医疗安全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篇文献,对医疗纠纷成因的一系列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妇产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进行表述.结论 妇产科医疗纠纷的成因以医方及患方因素为主要因素,普及科普知识及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为主要防范措施.
作者:杨建华;张锦奇;陈奕霖;许苹;邵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信息化全程实时监控对手术安全质量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根据手术安全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应用于实践.对实施信息化全程实时监控前后手术患者的质量数据做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结果 信息化监控后外科平均住院日较之前缩短3.1 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从3.86%下降到2.79%(P<0.001),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0.8%下降到0.59%(p<0.01);手术死亡率由0.256%降低至0.128%(p<0.005).结论 建立健全手术安全质量信息化全程实时监管体系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樊宏;胡剑超;阳红;张彦;谭旭芬;王乃俊;查正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我国产科医疗风险防范管理的对比研究,为我国产科医疗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彭飞;石玉柱;杨建华;许苹;吴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卫生应急状态内涵的解读,明确卫生应急目的,以此为标准,提出以立法为支撑,明确分工,构建卫生应急体系;以信息建设为重点,科学监控,实现沟通顺畅;以应急需求为牵引,储备资源,确保有效供给;以针对性训练为方法,加强教育,提升应对效果的应对策略.
作者:马玉琴;贾彬莉;陈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院从“流程和细则管理、五师服务临床、合理用药、感染控制、重症管理”等五个关键环节人手,实行“选择式目标管理”,将目标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实行跟踪问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孟威宏;车兆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监测伤害患者的性质、部位、程度和结局,为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07-2009.12期间急诊科就诊的10 157例伤害监测患者的有关临床信息.结果 ①伤害性质软组织损伤73.44%、骨折13.94%、脑震荡/脑挫裂伤5.43%、器官系统损伤1.60%.②伤害部位四肢伤52.00%、头部伤33.84%、躯干伤7.51%.③伤害程度轻伤85.56%、中度伤16.95%、重度伤2.49%.④伤害结局治疗后回家77.70%、观察/住院/转院21.39%、死亡0.22%、其他0.69%.结论 伤害监测患者是急诊科的主要救治对象,医师配置应以创伤外科、骨科、颅脑外科、普通外科为主,应提高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能力.有潜在危险的“轻伤”患者应提倡留院观察,有利于提高伤害监测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军;张涛;陆海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提出“全军中医内科中心”建设,促进军队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我军卫勤特色形成,其临床技术发展思路必须基于中医药特色与军事应用目标,通过创建临床病证辨治技术与研发中药新药、强化科学管理与锻造精英人才,方能彰显学术标志、提升为军服务职能,使其成为国家中医药创新和军事应用的摇篮.
作者:李锋;周登峰;姚战鹏;王德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大部分医院学科人才建设现状,其主要矛盾是人才资源的缺乏与浪费并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提出立足现有学科人才、积极建立虚拟学科人才队伍,搭建多种专业平台、解决“两虎相争”的人才内耗,建立善任敢免机制、促进人才队伍有效新陈代谢,构建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体系的哲学思维.
作者:赵升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0年6月-2011年2月,本人作为赴黎巴嫩医疗分队队长,受命率60名医护人员,在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任务区(United Nations Interrim Force in Lebanon,简称UNIFIL)承担一个Ⅱ级医院(LEVELⅡHospital)救治任务,同时医院编制2个空运医疗队承担伤员空中救护任务.
作者:谭映军;罗皓;刘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阐述照顾医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照顾医学与“治未病”、“健康管理”和“3P”医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出将三个医学模式各自的优点融入到照顾医学中,建立医院、社区两级实施平台,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师林;柯斌;肖烈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方法 分析存在的问题,借鉴成熟的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理论和KPI方法,提出以BSC理论为基础的KPI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法,有效应用于医院管理实践.结果 依据医院管理模式及实际情况,建立以临床、医技、护理、职能等四个职系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分类、分层的三级KPI绩效考核体系.结论 绩效体系的实施使得存在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得出有效推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东;刘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军队医院制剂室换证验收后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促进医院制剂的健康发展.方法与结果 从医院制剂室管理现状人手,对制剂室的硬件建设、质量管理、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结论 医院制剂室的规范化建设,管理是关键,而且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张荣;王庆芬;陈根光;吴坤林;林海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积极响应总部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目标要求,聚焦使命任务和能力建设,围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转化型医院”发展目标,结合连续7年主题年建设活动经验,把年度发展主题确定为“研究型医院建设”,用创新驱动切实加强医院内涵质量建设,在卫勤保障能力、为部队服务水平、学科人才建设、医疗数质量指标、教学质量层次、科技创新成果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作者:易学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皮肤科门诊患者来源、病种等分布特征,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10年皮肤科门诊患者来源、分布及病种构成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皮肤科门诊量为36 930人次,门诊以初诊为主(66.6%),复诊较少,配药、代配药(共21.2%)相对较多;医保患者(65.8%)和本地患者(92.8%)占绝大部分;就诊病种前5位分别是湿疹样皮炎(17.1%),湿疹(12.5%),荨麻疹(6.6%),银屑病(6.5%),痤疮(5.6%).结论 要保持及提高皮肤科门诊量,关键要保持医疗特色及水平;开展皮肤科医疗咨询窗口,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科学调配人员、设备等资源,有利于增加社会及经济效益.
作者:林洁;孙然第;顾俊英;沈志琴;徐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整体医疗管理模式是对医院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由量化评估患者整体状况、优化整合学科资源配置、建立健康管理服务架构等十大模块组成,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内涵,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加快军队医院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步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向月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简明阐述医疗质量的概念和医疗质量管理的特点,在分析医疗质量管理的结构(要素、环节和终末三级质量)及其标准基础上,系统回顾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及效用评价,并对未来医院质量模式展开展望和探索,提出质量文化、第三方评价和技术规范等质量管理发展的新思考.
作者:肖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应用SWOT分析法对军队医院转型升级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实行管理与服务转型升级,采取多种措施实行人才队伍升级,实施差异化战略,发挥军队医院品牌优势等对策.
作者:朱世和;王庆林;向月应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