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胎盘滋养细胞分离培养及HPV6感染研究

孙新六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滋养层细胞, 分离纯化, 细胞凋亡, 胎盘, 胚胎学
摘要:目的 研究人胎盘滋养细胞分离纯化培养及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感染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用酶消化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细胞,免疫细胞组化染色鉴定其纯度,以HPV6感染后检测滋养细胞凋亡率.结果 获得纯化的滋养细胞,HPV6感染48h后检测其凋亡率为(38.26 ±6.38)%.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6型能感染滋养细胞并诱导其凋亡.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SE联合影像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影像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经病理学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局限期的患者62例,统计其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NSE的水平,并结合同期的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疗效评价为稳定的患者组(SD)、部分缓解的患者组(PR)及进展的患者组(PD)化疗前血清中NSE水平无明显差异,化疗4周后,各组血清中NSE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NSE的变化与影像学检查所提示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相吻合,可将NSE作为小细胞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阳;邹明雷;贺新爱;吕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分析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静息活动及心室率变化、心功能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静息心室率为(121±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42±22)次/min,治疗后静息心室率为(74±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94±13)次/min.对照组治疗前静息心室率为(120±14)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37±22)次/min.治疗后静息心室率为(87±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25±18)次/min,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室率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在降低心室率指标方面,观察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LVEF为(34±5)%,治疗后(42±6)%,对照组治疗前为(31±5)%,治疗后(34±5)%.观察组LVEDV治疗前(158±41)ml,治疗后(129±32) ml,对照组治疗前(138±32)%,治疗后(134±41)%.观察组LVESV治疗前(96±35)%,治疗后(70±32)%.对照组治疗前(95±38)%,治疗后(75±28)%.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可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广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和研究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检测值相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治疗中,其能够强化利尿制剂所产生的降压作用,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瑞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慢阻肺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49例为急性加重期作为急性组,51例为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的FEV1%和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FEV1%和FEV1/FVC%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耀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4年7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脂及补液等治疗.治疗1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d.结果 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血清HMGB1、S100β水平[(11.64±2.07)、(11.96±2.41) mg/L、(5.69±0.39)、(5.87±0.54) μg/L]均高于对照组[(0.96±0.35) mg/L、(0.89±0.51)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后7、14d血清HMGB1、S100β水平[(4.55±1.21)、(6.97±1.04)、(2.04±0.53)、(3.87±0.62) mg/L、(2.67±0.39)、(3.84±0.37)、(1.12±0.09)、(2.04±0.33)μg/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7、14、21 dNIHSS评分[(10.30±3.82)、(11.87±3.84)、(7.03±2.35)、(9.23±2.94)、(4.50±1.39)、(6.67 ±2.08)分]与同组治疗前[(13.97±5.03)、(13.68±5.3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14、21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降低脑梗死患者HMGB1、S100β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

    作者:张茂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周家桥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周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共调查居住在上海市周家桥社区一年以上的老年人(≥60岁)1059人,使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筛查出MCI患者137人,患病率为12.9%.MCI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病史(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较高,应予重视,尤其需要注重社区老人慢性病的治疗.

    作者:方红;盛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段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刺梨叶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刺梨叶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2型糖尿病成模大鼠和正常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G),糖尿病模型组(MG)、二甲双胍治疗组(MET)、刺梨叶水提物低剂量组(LD)和高剂量组(HD).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60mg/kg,刺梨叶水提物低和高剂量组分别按250mg/kgW和500mg/kgW给药;实验周期为5周.第5周取血测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留血样测SOD和MDA.取枕叶大脑皮层、左心室及胰腺组织用于检测SOD和MDA含量.结果 与相应MG组相比较,MET组、LD组和HD组T-CHO及MET组、LD组LDL出现明显下降.刺梨叶水提物低(LD)和高剂量组(HD)血浆、枕叶大脑皮层、胰腺和左心室组织出现了SOD的升高趋势和MDA值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刺梨叶能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起一定治疗作用,抗氧化应激活性是起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孙兆峰;张霞;夏作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患有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86例疗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立哌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过3个疗程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1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Y-BOS评分治疗前(25.57±6.64)分、治疗后(4.76±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Y-BOS评分治疗前(25.73±6.35)分、治疗后(10.98±3.55)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术后腹胀病因及治疗的研究综述

    术后腹胀是临床常见症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负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快速改善腹胀,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分别从中医、西医角度对术后腹胀病因的认识及治疗现状进行简单回顾,提出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红;刘仰东;周宗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自控镇痛对老年肺叶切除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和分析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对老年肺叶切除病人的自控镇痛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需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病人者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45例.PCA泵的镇痛药为吗啡1mg/ml,A组在使用PCA泵时使用帕瑞昔布钠40毫克,采用静脉注射方式,B组同时则注射生理盐水,分别比较镇痛开始后的12、24、36与48小时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观察两病人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病人在四个时间点的安静痛评分低于B组,咳嗽痛评分也明显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 (4/45),B组则为22.22%(10/4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吗啡自控镇痛效果显著,对老年肺叶切除术病人的呼吸功能起到促进和恢复作用,更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瑞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脑细胞保护及抗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2周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微循症状.结果 经过连续2周的临床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治疗前相比,两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改善.

    作者:吴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妊高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妊高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8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从心理、产后出血、防止子痫、防止血栓、预防心衰等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产后24h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产后>24 ~48 h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妊高征患者发生子痫、大出血、血栓、急性心衰等恶性事件的风险.

    作者:李磐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卫生所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试验组治疗后的控制发作时硝酸甘油片的用量(5.37±2.28)片/w,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用量(11.65±4.13)片/w,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自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疾病不确定感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以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方法 采用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析.结果 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高的患者,其焦虑、抑郁评分也越高,治疗依从性越差.结论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疾病患者不确定感越强,其存在的负性情绪越严重,治疗依从性越差,越不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

    作者:马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伐昔洛韦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5月选择健康受试者16例,第1周,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晨空腹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300 mg,温开水200 ml服下,服药后2h方可饮水,服药后4h统一进食;隔1周后进行第2周期单剂量600 mg给药,再间隔1周后进行第3周期单剂量900 mg给药,给药方法同第1周.各剂量组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2.5、3、4、6、8、10、12、24h抽取前臂静脉血.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模拟确定模型,选择佳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各个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按梯形面积法计算.结果 本研究中阿昔洛韦的回收率高,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变异小.受试者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300、600、900 mg后,三个剂量间滞后时间(lag time)、分布半衰期(t1/2la)、消除半衰期(t1/2ke)、达峰时间(tmax)、清除率(CL/F)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丽三个剂量间峰浓度(Cmax)[(0.50±0.16)、(1.05±0.25)、(1.36±0.20) μg·h/mL]、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7.00±1.13)、(13.64±2.60)、(18.60±2.49)μg·h/m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作者:马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作用

    目的 通过医护同组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提高护士核心能力.方法 对该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进行平行分组、同步查房、诊疗、每周大交班、共同开展医护业务讲座考核、共同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及病例讨论等形式实现医护同组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结果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均明显改善了护士知识和技能水平、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P<0.05).结论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有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佳丽;孙运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孕期软指标阳性对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估价值

    目的 对早孕期胎儿超声软指标在胎儿心脏结构评估中的价值展开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孕11~14周胎儿,均开展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妊娠结局进行记录分析,对超声软指标在早孕期胎儿心脏结构检查中的阳性率进行计算,评价其对严重CHD胎儿评估的敏感性.结果 100例孕11 ~ 14周胎儿头臀长范围44.7~83.6mm,平均头臀长(66.7±13.1)mm;胎儿颈项透明带厚度范围0.8~2.7mm,平均颈项透明带厚度(1.5±0.3)mm;可见左室流出道切面60例(60.0%),可见右室流出道切面50例(50.0%),可见四腔心切面93例(93.0%),可见三血管切面36例(36.0%).伴随孕周增加,胎儿心脏各切面显示率均提升(P<0.05).孕11周四腔心切面显示率70.6%,显著高于其他切面显示率,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例胎儿疑诊复杂CHD,包括左心发育不良1例,右心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中度反流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1例.结论 早孕期超声软指标中NT超过3.0mm、三尖瓣反流或静脉导管A波倒置对胎儿心脏结构有确切的临床评估价值,孕11~14周胎儿超声心动图可筛查呈现四腔心结构异常复杂CHD.

    作者:惠华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保肛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肛手术治疗基础上的末端回肠造瘘治疗,然后对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漏及并发症发生率0、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4/40)、20.0% (8/40)(P<0.05).结论 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作者:王伟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保定市城区居民对PM2.5应对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保定市城区居民针对PM2.5采取措施的状况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与途径,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的六个居民区91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在出行时是否会根据PM2.5污染状况采取防护措施的分布在文化程度、月收入、日常出行方式、是否认为PM2.5对呼吸或心血管系统有害、是否患有呼吸或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PM2.5相关信息比较需求的问题是“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希望获取PM2.5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和“网络”.结论 保定市城区居民在出行时针对PM2.5采取相关防护措施的水平总体还比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帮助保定市城区居民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增强他们对PM2.5的健康危害认识,以减少PM2.5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作者:郭昊天;夏学仓;贾思侬;刘亚彬;李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