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周家桥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方红;盛建华

关键词:社区, 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周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共调查居住在上海市周家桥社区一年以上的老年人(≥60岁)1059人,使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筛查出MCI患者137人,患病率为12.9%.MCI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病史(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较高,应予重视,尤其需要注重社区老人慢性病的治疗.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伐昔洛韦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5月选择健康受试者16例,第1周,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晨空腹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300 mg,温开水200 ml服下,服药后2h方可饮水,服药后4h统一进食;隔1周后进行第2周期单剂量600 mg给药,再间隔1周后进行第3周期单剂量900 mg给药,给药方法同第1周.各剂量组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2.5、3、4、6、8、10、12、24h抽取前臂静脉血.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模拟确定模型,选择佳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各个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按梯形面积法计算.结果 本研究中阿昔洛韦的回收率高,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变异小.受试者口服伐昔洛韦缓释片300、600、900 mg后,三个剂量间滞后时间(lag time)、分布半衰期(t1/2la)、消除半衰期(t1/2ke)、达峰时间(tmax)、清除率(CL/F)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丽三个剂量间峰浓度(Cmax)[(0.50±0.16)、(1.05±0.25)、(1.36±0.20) μg·h/mL]、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7.00±1.13)、(13.64±2.60)、(18.60±2.49)μg·h/mL]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作者:马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PAP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持续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2例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持续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SBP、24hDBP、dSBP,sDBP、nSBP、nDBP、血压昼夜节律及OSAHS病情.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SBP、24hDBP、dSBP,sDBP、nSBP、nDBP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效果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善比例显著占优(x2=5.3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HI、LSaO2 、MSaO2及E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能较单纯降压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旭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

    目的 了解丹参酮ⅡA(STS)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168例符合新诊断标准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4人.两组均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分别从肺动脉压力、血氧分压、血流粘稠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呼吸频率、指脉氧、肺动脉压力下降,血氧分压、血粘度明显改善.结论 丹参酮ⅡA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动脉压力,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右心衰竭症状.

    作者:郑秀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人住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加强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10±1.05)个月,术后出现1例血管神经损伤,1例感染,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7.55±2.10)个月,术后出现3例神经损伤,4例感染,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愈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崔艳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段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预测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对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片(博路定片0.5mg/次,空腹口服,1次/d)治疗.常规生化指标血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采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进行检测;应用ABH300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检测HBV-DNA(检测低限值为500 copies/ml);酶联免疫法(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平均值由治疗前37.04g/L升高至45.26g/L;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DNA载量和AFP分别由治疗前104.25 μmol/L、290.65 U/L、7.35log拷贝/ml、116.54 g/L降低至11.74.μmol/L、29.13U/L、2.64log拷贝/ml、13.86g/L,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患者HCC预测评分平均值由治疗前20.46分降低至6.02分,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抗病毒干预治疗是否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尚不明确,但本研究证明恩替卡韦的规范合理治疗能够将HBV病毒载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改善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AFP)等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

    作者:辛庆锋;李超彦;王桂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患有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86例疗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立哌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过3个疗程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1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Y-BOS评分治疗前(25.57±6.64)分、治疗后(4.76±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Y-BOS评分治疗前(25.73±6.35)分、治疗后(10.98±3.55)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远期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骨折患者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16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80例,给予观察组抗骨质疏松治疗,并补充维生素、钙剂,对照组自主进行钙剂、维生素联合治疗,未采取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后随访1~2年,比较两组骨质密度、住院时间、二次骨折时间、二次骨折发生率及死亡率,以对抗骨质疏松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MD-T值(-2.58±0.76)显著高于对照组(-3.21±0.64),住院时间(28.06±5.22)d较对照组较低(0.76±0.31)d,术后再次骨折时间(1.32±0.48)年较对照组(0.76±0.31)年更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骨折及死亡率分别为6.25%、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1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折的远期效果显著,对改善老年患者生存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志伟;王德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音乐疗法对改善癌症病人疼痛及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音乐对缓解恶性肿瘤晚期的疼痛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干预1组患者接受莫扎特音乐疗法+常规治疗,干预2组患者接受梁祝音乐疗法+常规治疗,干预10 d后,通过分析疼痛评估量表及睡眠质量评估量表指标变化来评价不同类型音乐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1组患者的疼痛得分和睡眠质量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患者的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睡眠质量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扎特音乐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而梁祝音乐能够缓解癌痛但不能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郭晓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针对川芎嗪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多贝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川芎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0%,对照组为8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眼动脉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也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川芎嗪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失明率,为此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梅杰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定点定时对PICC患者导管维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定点定时对PICC导管维护的影响,以减少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留置PICC的2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院内维护组对PICC导管维护较社区维护组或居家维护组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院内维护组对PICC导管维护出现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定时(5~7天)对PICC导管维护较不定时(<5天或>7天)出现并发症及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定点(院内)对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定时对PICC导管维护出现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定点可降低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PICC的有效使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定时与否并不增加留置PICC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

    作者:杨吉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保肛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肛手术治疗基础上的末端回肠造瘘治疗,然后对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漏及并发症发生率0、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4/40)、20.0% (8/40)(P<0.05).结论 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作者:王伟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脑细胞保护及抗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2周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微循症状.结果 经过连续2周的临床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治疗前相比,两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改善.

    作者:吴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保定市城区居民对PM2.5应对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保定市城区居民针对PM2.5采取措施的状况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与途径,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的六个居民区91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在出行时是否会根据PM2.5污染状况采取防护措施的分布在文化程度、月收入、日常出行方式、是否认为PM2.5对呼吸或心血管系统有害、是否患有呼吸或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PM2.5相关信息比较需求的问题是“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希望获取PM2.5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和“网络”.结论 保定市城区居民在出行时针对PM2.5采取相关防护措施的水平总体还比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帮助保定市城区居民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增强他们对PM2.5的健康危害认识,以减少PM2.5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作者:郭昊天;夏学仓;贾思侬;刘亚彬;李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分析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静息活动及心室率变化、心功能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静息心室率为(121±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42±22)次/min,治疗后静息心室率为(74±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94±13)次/min.对照组治疗前静息心室率为(120±14)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37±22)次/min.治疗后静息心室率为(87±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25±18)次/min,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室率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在降低心室率指标方面,观察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LVEF为(34±5)%,治疗后(42±6)%,对照组治疗前为(31±5)%,治疗后(34±5)%.观察组LVEDV治疗前(158±41)ml,治疗后(129±32) ml,对照组治疗前(138±32)%,治疗后(134±41)%.观察组LVESV治疗前(96±35)%,治疗后(70±32)%.对照组治疗前(95±38)%,治疗后(75±28)%.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可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广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SE联合影像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影像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经病理学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局限期的患者62例,统计其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NSE的水平,并结合同期的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疗效评价为稳定的患者组(SD)、部分缓解的患者组(PR)及进展的患者组(PD)化疗前血清中NSE水平无明显差异,化疗4周后,各组血清中NSE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NSE的变化与影像学检查所提示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相吻合,可将NSE作为小细胞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阳;邹明雷;贺新爱;吕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魏酸钠注射液与氯沙坦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与氯沙坦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的UAER、Scr、BUN、FBG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的UAER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魏酸钠注射液与氯沙坦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润肺抗痨汤联合化疗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润肺抗痨汤进行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体征、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和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治疗后2个月为观察点,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毒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阴转率和促进病灶吸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结核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和消除作用,且作用迅速,在空洞闭合、病灶吸收方面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抗结核西药治疗,能明显减轻抗痨西药的毒副反应,减少复发率和耐药现象.

    作者:王加坤;韩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对提高护士核心能力的作用

    目的 通过医护同组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提高护士核心能力.方法 对该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进行平行分组、同步查房、诊疗、每周大交班、共同开展医护业务讲座考核、共同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及病例讨论等形式实现医护同组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结果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均明显改善了护士知识和技能水平、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P<0.05).结论 医护同组一体化工作模式有助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佳丽;孙运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周家桥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周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共调查居住在上海市周家桥社区一年以上的老年人(≥60岁)1059人,使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筛查出MCI患者137人,患病率为12.9%.MCI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病史(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较高,应予重视,尤其需要注重社区老人慢性病的治疗.

    作者:方红;盛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