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预测指标的影响

辛庆锋;李超彦;王桂叶

关键词: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细胞肝癌, 风险预测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对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片(博路定片0.5mg/次,空腹口服,1次/d)治疗.常规生化指标血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采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进行检测;应用ABH300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检测HBV-DNA(检测低限值为500 copies/ml);酶联免疫法(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平均值由治疗前37.04g/L升高至45.26g/L;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DNA载量和AFP分别由治疗前104.25 μmol/L、290.65 U/L、7.35log拷贝/ml、116.54 g/L降低至11.74.μmol/L、29.13U/L、2.64log拷贝/ml、13.86g/L,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患者HCC预测评分平均值由治疗前20.46分降低至6.02分,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抗病毒干预治疗是否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尚不明确,但本研究证明恩替卡韦的规范合理治疗能够将HBV病毒载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改善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AFP)等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骨折患者远期临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骨折患者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160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80例,给予观察组抗骨质疏松治疗,并补充维生素、钙剂,对照组自主进行钙剂、维生素联合治疗,未采取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后随访1~2年,比较两组骨质密度、住院时间、二次骨折时间、二次骨折发生率及死亡率,以对抗骨质疏松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MD-T值(-2.58±0.76)显著高于对照组(-3.21±0.64),住院时间(28.06±5.22)d较对照组较低(0.76±0.31)d,术后再次骨折时间(1.32±0.48)年较对照组(0.76±0.31)年更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骨折及死亡率分别为6.25%、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11.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折的远期效果显著,对改善老年患者生存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志伟;王德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保定市城区居民对PM2.5应对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保定市城区居民针对PM2.5采取措施的状况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与途径,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保定市的六个居民区91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在出行时是否会根据PM2.5污染状况采取防护措施的分布在文化程度、月收入、日常出行方式、是否认为PM2.5对呼吸或心血管系统有害、是否患有呼吸或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对PM2.5相关信息比较需求的问题是“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希望获取PM2.5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和“网络”.结论 保定市城区居民在出行时针对PM2.5采取相关防护措施的水平总体还比较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帮助保定市城区居民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增强他们对PM2.5的健康危害认识,以减少PM2.5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作者:郭昊天;夏学仓;贾思侬;刘亚彬;李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刺梨叶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刺梨叶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并从氧化应激角度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2型糖尿病成模大鼠和正常大鼠共36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G),糖尿病模型组(MG)、二甲双胍治疗组(MET)、刺梨叶水提物低剂量组(LD)和高剂量组(HD).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60mg/kg,刺梨叶水提物低和高剂量组分别按250mg/kgW和500mg/kgW给药;实验周期为5周.第5周取血测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留血样测SOD和MDA.取枕叶大脑皮层、左心室及胰腺组织用于检测SOD和MDA含量.结果 与相应MG组相比较,MET组、LD组和HD组T-CHO及MET组、LD组LDL出现明显下降.刺梨叶水提物低(LD)和高剂量组(HD)血浆、枕叶大脑皮层、胰腺和左心室组织出现了SOD的升高趋势和MDA值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刺梨叶能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起一定治疗作用,抗氧化应激活性是起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孙兆峰;张霞;夏作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润肺抗痨汤联合化疗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润肺抗痨汤进行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临床体征、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和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治疗后2个月为观察点,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毒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阴转率和促进病灶吸收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结核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和消除作用,且作用迅速,在空洞闭合、病灶吸收方面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抗结核西药治疗,能明显减轻抗痨西药的毒副反应,减少复发率和耐药现象.

    作者:王加坤;韩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胎盘滋养细胞分离培养及HPV6感染研究

    目的 研究人胎盘滋养细胞分离纯化培养及人乳头瘤病毒6型(HPV6)感染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用酶消化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细胞,免疫细胞组化染色鉴定其纯度,以HPV6感染后检测滋养细胞凋亡率.结果 获得纯化的滋养细胞,HPV6感染48h后检测其凋亡率为(38.26 ±6.38)%.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6型能感染滋养细胞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孙新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卫生所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试验组治疗后的控制发作时硝酸甘油片的用量(5.37±2.28)片/w,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用量(11.65±4.13)片/w,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自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和研究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检测值相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治疗中,其能够强化利尿制剂所产生的降压作用,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瑞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脑细胞保护及抗凝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2周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微循症状.结果 经过连续2周的临床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治疗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治疗前相比,两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改善.

    作者:吴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分析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静息活动及心室率变化、心功能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静息心室率为(121±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42±22)次/min,治疗后静息心室率为(74±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94±13)次/min.对照组治疗前静息心室率为(120±14)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37±22)次/min.治疗后静息心室率为(87±13)次/min,运动后心室率为(125±18)次/min,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室率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在降低心室率指标方面,观察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LVEF为(34±5)%,治疗后(42±6)%,对照组治疗前为(31±5)%,治疗后(34±5)%.观察组LVEDV治疗前(158±41)ml,治疗后(129±32) ml,对照组治疗前(138±32)%,治疗后(134±41)%.观察组LVESV治疗前(96±35)%,治疗后(70±32)%.对照组治疗前(95±38)%,治疗后(75±28)%.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可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广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SE联合影像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影像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经病理学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为局限期的患者62例,统计其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NSE的水平,并结合同期的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疗效评价为稳定的患者组(SD)、部分缓解的患者组(PR)及进展的患者组(PD)化疗前血清中NSE水平无明显差异,化疗4周后,各组血清中NSE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NSE的变化与影像学检查所提示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相吻合,可将NSE作为小细胞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阳;邹明雷;贺新爱;吕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4年7月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脂及补液等治疗.治疗1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d.结果 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血清HMGB1、S100β水平[(11.64±2.07)、(11.96±2.41) mg/L、(5.69±0.39)、(5.87±0.54) μg/L]均高于对照组[(0.96±0.35) mg/L、(0.89±0.51)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后7、14d血清HMGB1、S100β水平[(4.55±1.21)、(6.97±1.04)、(2.04±0.53)、(3.87±0.62) mg/L、(2.67±0.39)、(3.84±0.37)、(1.12±0.09)、(2.04±0.33)μg/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7、14、21 dNIHSS评分[(10.30±3.82)、(11.87±3.84)、(7.03±2.35)、(9.23±2.94)、(4.50±1.39)、(6.67 ±2.08)分]与同组治疗前[(13.97±5.03)、(13.68±5.3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14、21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降低脑梗死患者HMGB1、S100β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

    作者:张茂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88例接受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血糖水平将其分为非糖尿病(非DM)组和糖尿病(DM)组,全部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血糖水平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15.5%,非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7.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病率曾正相关,高血糖是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陆静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音乐疗法对改善癌症病人疼痛及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音乐对缓解恶性肿瘤晚期的疼痛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干预1组患者接受莫扎特音乐疗法+常规治疗,干预2组患者接受梁祝音乐疗法+常规治疗,干预10 d后,通过分析疼痛评估量表及睡眠质量评估量表指标变化来评价不同类型音乐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1组患者的疼痛得分和睡眠质量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患者的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睡眠质量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扎特音乐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而梁祝音乐能够缓解癌痛但不能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郭晓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对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预测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对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片(博路定片0.5mg/次,空腹口服,1次/d)治疗.常规生化指标血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采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进行检测;应用ABH300荧光定量PCR仪(美国ABI)检测HBV-DNA(检测低限值为500 copies/ml);酶联免疫法(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 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平均值由治疗前37.04g/L升高至45.26g/L;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DNA载量和AFP分别由治疗前104.25 μmol/L、290.65 U/L、7.35log拷贝/ml、116.54 g/L降低至11.74.μmol/L、29.13U/L、2.64log拷贝/ml、13.86g/L,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后,患者HCC预测评分平均值由治疗前20.46分降低至6.02分,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抗病毒干预治疗是否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尚不明确,但本研究证明恩替卡韦的规范合理治疗能够将HBV病毒载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改善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AFP)等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

    作者:辛庆锋;李超彦;王桂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慢阻肺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49例为急性加重期作为急性组,51例为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的FEV1%和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的FEV1%和FEV1/FVC%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α1-抗胰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有助于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耀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周家桥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周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共调查居住在上海市周家桥社区一年以上的老年人(≥60岁)1059人,使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筛查出MCI患者137人,患病率为12.9%.MCI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病史(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较高,应予重视,尤其需要注重社区老人慢性病的治疗.

    作者:方红;盛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魏酸钠注射液与氯沙坦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与氯沙坦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的UAER、Scr、BUN、FBG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的UAER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魏酸钠注射液与氯沙坦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人住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加强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0%,对照组为8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10±1.05)个月,术后出现1例血管神经损伤,1例感染,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7.55±2.10)个月,术后出现3例神经损伤,4例感染,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术后愈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崔艳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个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系统的、持续的、动态的教育管理,促使患者控制疾病的意识增强,依从性提高,在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医疗费用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个案管理的定义、在社区的实施方法以及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作一综述,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姚孟清;葛东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抑郁症患者联合心理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 观察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联合心理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入选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音乐疗法等联合心理护理方法.两组分别于第1天和第28天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评估.结果 基础资料方面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终点时,观察组WHOQOL-100生活质量总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音乐疗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心理护理,使患者悲观情绪得到缓解,联合心理护理方法有效.

    作者:赵慧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