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步伐,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1,2].作为军队教学医院是培养军事医学卫生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后勤人才放在首位.联系我们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1,2],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作者:邱长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某军队医院创新科研管理,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主要做法、成效和体会.主要做法:一是调整科技发展思路,突出科研工作重点;二是强化政策导向作用,营造创新发展氛围;三是加强科研过程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技术服务平台.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多项科研指标升至全国医疗机构前茅;二是学科人才建设卓有成效,大批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主要体会: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二是要始终坚持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效益;三是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医教研协调发展.
作者:李书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结合军区医院实际,指出军区医院优化整合是完成编制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资源利用效能的实际需要,也是增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优化整合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二是坚持区域规划,合理布局;三是坚持保留骨干,优势互补.优化整合的主要做法是:确保战区医疗中枢配置;建立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建立医学信息情报中心;建立医学实验研究中心;综合利用医院疗养院资源;同地区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同时优化整合应重点把握四个统一:军委决策与利益调整相统一、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相统一、医院发展能力与保障效能相统一及创新保障模式与管理机制相统一.
作者:周菊林;郭晓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国已加入WTO,中国政府对于开放医疗服务的主要承诺是:允许国外服务提供者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设立中外合营合作医院和诊所,但外资比例不能超过70%,即外方可以控股,但不能独资;根据中国的需要,数量要进行限制;在合营医院和诊所中,要求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大多数应为中国公民[1-3].
作者:刘淑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各医院在编现役科技干部数量将显著减少,这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医院发展的机遇.为了确保编制调整后医院各项业务工作的协调发展,我们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就本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对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同道商榷.
作者:张永生;袁军;李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医院发展的前提1.1营造学习氛围 医院是人才、知识密集的群体,建立学习型组织较一般企业来说相对容易,关键是要有一个目标的牵引.医院成长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的起点,就是要在医院现有的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强烈地去营造一种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在这种氛围中工作的人员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和动力,真正使大家从初始的被动和模式化的学习到主动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思考.
作者:袁波;王与荣;朱役;王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新世纪面临的挑战1.1新医保政策的实施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和生物医药产品在现代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医疗费用出现了迅猛增长,而国家新医保政策的相继出台,医疗总量控制、医保总额控制等政策限制了医院新的医疗技术、项目的应用和发展,导致医院医疗收入降低,而医疗补贴又严重不足,尤其是部队的中心医院、驻军医院等中小医院在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技术准入限制后生存危机尤为明显.
作者:周魁宏;宋忠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医院管理人才、制度、设备现状等问题 一是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现状问题.目前医院管理者大多是从临床和其他专业改行而产生的,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十分有限,办事效率低下,整天忙于主观随意性管理,不按医院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管理要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历也参差不齐,不会作市场调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管理思路和模式,这样严重地制约医院的科学性发展,并给决策者带来了一些苦恼和麻烦,甚至失误及决策质量的下降.二是建章立制现状问题.依法治院,从严治院得到了共识.目前医院的管理制度不少,但真正认识到用制度管人的意义还不够清楚,并在结合医院实际抓落实的工夫还不够,大多数医院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体系控制系统.三是设备及技术人员现况问题.目前一些医院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长期亏损经营[1-3].
作者:邓明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体制编制调整后,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卫勤保障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全新课题.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完成体制编制调整,努力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加以把握[1,2].
作者:李明利;鲍传志;张鸣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济南战区从2001年4月起,开始启动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组织实施试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点有序推进;二是广泛开展医改宣教,打牢试点思想根基;三是精心做好实施准备,完善试点运行条件;四是认真抓好运行督导,调控试点运行态势;五是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六是积极开展医改研究,深化试点工作进程.取得的基本成效有:一是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二是优惠医疗政策得到落实;三是职工医改进展良好;四是基层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医院自身消耗得到控制.
作者:王清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美国医院的战备评估体系简介1.1评估指标评估共包括衡量医院战备能力的12个一级指标,除了第1个和第9个一级指标外,其他的又各自分为2-4个二级指标不等.12个一级指标及其主要内容分别为:①领导管理能力.
作者:郭树森;杜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源)发生在不同地域时,医护人员的情绪变化.方法:采用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某综合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在直接接触应激源前,不管距离应激源远近,不同工作性质的三组医护人员的各类情绪变化是一致的.距离应激源越来越近时,医护人员负性情绪逐渐增高,平静情绪逐渐降低;直接接触应激源后,负性情绪均有缓解和降低趋势,平静情绪增加.结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务人员情绪变化经历了从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到有建设性或兴奋体验的应激过渡的过程.这种情绪变化的趋势对于医务人员减轻或降低应激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冯杰;杨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面对新形势下军事变革和军队体制编制改革的冲击,对军队医院,特别是对发展建设初期的军队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是1999年由一所中心医院转隶为总医院的,转隶初期,医疗设备总值二千余万元,年医疗收入不足二千万元,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生存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1,2].
作者:祝清华;李志韧;杨永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十余年来医院感染防控专业人员的队伍已经发展起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实绩比较显著,而且已经从单纯的环境检测和数据统计逐步过渡到科学研究.然而,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2003年的SARS的出现和流行,尤其是医务人员短期内的高感染率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引起了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高度警惕,也因此促进了医院感染防控的管理和研究.以下就目前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个人看法[1,2].
作者:缪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门诊服务创新是不断提高门诊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对综合医院门诊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加以探讨[1,2].
作者:于启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面对学科带头人新老交替,部分技术骨干外流,医院吸引力下降,人才队伍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如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军队医院面临的问题[1].
作者:黄始振;周民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高技术战争必须有高技术的后勤作保障.没有快速、高效、有力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取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军事航空卫生保障既是对航空兵部队的高技术勤务保障,也是飞行员战斗力的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后勤保障一体化进程,整合资源、加强军事航空卫生专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以确保军队后勤保障变革顺利进行[3].
作者:高雁旭;刘福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才将越来越重要,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医院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医院人才建设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1]:
作者:刘祥富;叶乔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我院于2004年5月24日并入解放军总医院,组建临床部,这是我院建设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按照总部首长指示,临床部在解放军总医院统一领导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建设,实现平稳过渡,逐步融合.现就归并后临床部的建设和发展思路作如下探讨.
作者:陆龙;黄少平;石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入以及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逐步实施,使医院正面临着外部市场、环境政策变革与内生性增长受限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如何适应新形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1-3].
作者:苏博;陈祥才;李维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