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观察

胥艳红

关键词:地西他滨, 恶性血液肿瘤, 去甲基化药物, 吉西他滨
摘要:目的 对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恶性血液肿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阿立哌唑治疗,并与传统药物利培酮对症研究,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药物不良反应为27.08%,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的6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药治疗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但阿立哌唑组用药更安全,锥体外系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该症的临床首选药物.

    作者:袁海;周梦煜;袁成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联合清宫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价值.方法 36例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18例)和动脉栓塞组(18例),比较各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峡部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结果 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治愈率分别为72.22%和94.44%.动脉栓塞组血β—HCG水平下降快于化疗组.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血3—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44.3 ±6.4)天和(21.2 ±3.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分别为(120.27±80.81)ml和(30.23±9.3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1.7±5.1)天和(10.3±2.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峡部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时间分别为(89.8±7.3)天和(43.7±12.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和动脉栓塞组3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者比较分别为6例和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血β—HCG水平恢复快、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月经恢复快,是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作者:张芹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用于抗早孕外的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是目前首选的抗孕激素药物,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抗早孕.文献报道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不良反应较多,但抗早孕外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抗早孕外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宫内缺血、缺氧,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经期改变,等.

    作者:张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四磨汤联合肠道益生菌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肠道益生菌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并给予肠道益生菌片宝乐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率、腹泻持续时间三项.结果 观察组腹泻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腹泻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四磨汤口服液联合肠道益生菌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仕军伟;张作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长春市0~6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区所属十个区现住人口中0~6岁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方法 抽查长春市所属的十个区现住人口中0~6岁儿童10000人,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筛查.筛查阳性者进一步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CCMD-3进行评定、确诊.结果 筛查阳性者223人,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者15人,男性12人,女性3人.患病率为15.44/万.结论 长春市区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接近国内报道的患病率,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至关重要.

    作者:李知;赵丽丽;钟沿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价值

    目的 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管辖社区中已确诊为糖尿病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中医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并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6个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后,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有效提高遵医行为,对糖尿病的治疗和血糖的控制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莫文钰;陈雯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服药监督、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辖区内9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做人院宣教和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两组分别随访至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陶冬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7月106例(106眼)实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侧切口放灌注,环形撕开后囊,静脉穿刺套管自角膜口伸人后囊下,手动取出硅油,IOL植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38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网膜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顺利,其中101例IOL植入于囊袋内,5例植入于睫状沟,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或硅油残留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眼前节稳定,92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且减少了患者手术次数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溶栓后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2小时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与30天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7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尿激酶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2小时分别记录心电图.同时对所有患者30天死亡率进行随访.结果 根据ST段抬高明显的导联溶栓治疗前后ST段改变的类型,将所有患者分别四组,ST段进一步抬高、ST段部分回落(ST段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ST段回落≥50%)、ST段压低.各组30天死亡率分别为12.0%、9.4%、5.6%、10.7%;ST段压低组死亡率明显高于ST段完全回落组(P<0.01).结论 与ST段完全回落相比,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患者有更高的30天死亡率,提示此类患者可能需更积极的介入治疗.

    作者:汪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孕期膳食结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结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指导孕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950例晚期妊娠妇女,对28 ~39周的膳食结构进行调查,将600例膳食不均的孕产妇为观察组,350例膳食均衡的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妊娠妇女健康问卷、膳食调查及营养评定,追踪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孕妇的膳食结构对母儿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妊娠妇女的膳食结构存在总能量摄入量、蛋白质量、脂肪量不平衡.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妊娠期合并症(贫血、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率、早产、流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巨大儿、低体重儿、死胎及畸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重视和改善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并根据孕期产妇的个体情况,指导其饮食多样化,合理调节各项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平衡膳食,保证胎儿生命早期的良好营养状况,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

    作者:于清玲;彭玉兰;姚坤;彭述文;刘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异丙酚辅用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麻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办法为异丙酚静注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宫颈局麻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漯河市临颍县人民医院行人流术的12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其中观察组60人,对比组60人,观察组麻醉方式为静脉注射异丙酚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宫颈局麻,对比组单给予静脉注射异丙酚,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实际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满意度、给药后宫颈松弛程度均高于对比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药物追加量、总药量及人流综合症发病情况上均低于对比组,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人流麻醉中异丙酚辅用利多卡因麻醉效果令人满意,安全可行,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永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肝功能指标检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58例作为肝病组,选取同期其他科室收治的非肝病患者39例为非肝病组.两组检测前1d保持正常体力活动和正常饮食,所有患者于清晨6:30进早餐和进餐后2h抽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五项指标,包括ALT、AST、ALB、TBIL、DBIL,比较两组患者餐前和餐后肝功能指标的异常.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餐前和餐后肝功能五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进食糖类类饮食,对肝功能检测结果无影响,肝功能检测可在患者进餐后进行.

    作者:刘淑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彩色脑电地形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彩色脑电地形图在大脑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上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神经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做彩色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阳性率.结果 脑肿瘤CT的阳性率(100%)均高于彩色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脑梗塞、脑萎缩、头痛患者BEAM诊断阳性率(92.31%、100%、87.50%)均高于EEG(76.92%、63.64%、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炎患者BEAM诊断阳性率与EEG诊断阳性率均为100%,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彩色脑电地形图可系统地、动态地监测大脑病变,画面鲜艳清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作者:何兵荣;谢江;易玉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经验.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60例体检者,按照数字法分为2组.按正常程序进行采血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于采血过程中,针对晕针可能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将具体工作贯穿于采血前、中、后期.比较晕针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发生晕针总发生率为3.21% (9/280),其中心理因素者0.36% (1/280),环境因素者0.71% (2/280),体质因素者1.79% (5/280),操作者水平因素0.36% (1/280),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5.72% (44/280),各因素中分别为4.29% (12/280)、5.00% (14/280)、3.93%(11/280)、2.50% (7/280),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预防采血晕针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尽量避免可能性因素,是体检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作者:唐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缬沙坦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某医院收治的128例lgA肾病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对照组单用活性维生素D,两组疗程均为两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4h蛋白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IgA肾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且临床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琼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012~2013年出入境体检人员孤立肾检出率统计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2012 ~2013年出入境体检人群中先天性孤立肾的发病率.方法 对2012 ~2013年2.5万例18 ~54岁出入境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将先天性孤立肾患者检出率与国内外相同报道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孤立肾19例,总检出率为0.076%;检出率略低于国内外相同报道.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性之间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早发现孤立肾能为早期保护肾脏,早期防止、避免和临床干预肾功能受损提供可能.

    作者:齐玉波;赵辉;宗春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护和处理脏器功能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80例,占8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50例,占50.0%,总有效率为60.0%.经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血小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肝素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合并MODS症状的维持时间,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曾明涛;赵旸;石来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对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恶性血液肿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胥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 研究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对内瘘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规范、有效地对血液通道进行日常自我护理;通过研究人员宣教,发放宣传小册和定期访谈等各种方式,反复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并分别在健康教育干预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访谈调查和并发症监测,获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经过为期6个月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在“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规范、有效的内瘘日常自我护理”方面都有了显著性地提高(P值小于0.05).患者在血管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和干预6个月后均有所下降,但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在干预3个月后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P<0.05和P<0.10),而血栓形成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在干预6个月后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应加强对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患者的主要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

    作者:胡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铜川地区癌症人群ABO血型分布研究

    目的 观察铜川地区癌症人群ABO血型分布,评价ABO血型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理铜川地区四家医院2013年度所有体检人群和住院治疗人群.体检人群筛检含有血型检测项目者共计5466人份,住院人群筛检确诊为癌症者并有ABO血型资料者共760例.统计其ABO血型的发生频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计算.结果 铜川地区人群中,A型的平均发生率为28.2%,B型的平均发生率为30.6%,O型的平均发生率为31.1%,AB型的平均发生率为10.1%.在癌症人群中,A型的发生率为38.8%,B型的发生率为16.4%,O型的发生率为38.8%,AB型的发生率为6.0%.结论 在铜川地区癌症人群中,以A型和O型为主.A型和O型人群更容易发生各种癌症,B型人群相对癌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