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城区3183例儿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毛德祥;胡燕华

关键词:入学前儿童, 健康体检, 幼儿园, 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 了解辖区入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为幼托机构做好营养指导和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7所公立幼儿园3183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分析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3183例儿童中,74.80%身高在均数以上,大班高;69.80%体重均数以上,大班重.其中低体重占0.28%,发育迟缓占0.13%,肥胖占4.27%,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龋病率43.00%,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贫血有2.23%,小托班患病率高.视力不良有7.98%,小、中班检出率高.上呼吸道感染占2.45%,沙眼占1.29%,均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减少.隐睾患病率0.03%,包茎占0.22%,心脏杂音占3.55%,疝气占0.47%,鞘膜积液占0.09%,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我辖区幼托机构儿童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幼儿园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7月106例(106眼)实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侧切口放灌注,环形撕开后囊,静脉穿刺套管自角膜口伸人后囊下,手动取出硅油,IOL植人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38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网膜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顺利,其中101例IOL植入于囊袋内,5例植入于睫状沟,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或硅油残留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眼前节稳定,92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且减少了患者手术次数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 对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恶性血液肿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胥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的认知态度与评价研究

    目的 了解某医院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的认知态度,并作出适当合理的评价,从而改进我院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随机选择的多个方向及阶层共4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将调查资料汇总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职业、阶层的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认知水平及态度不同(P<0.05),对医疗废弃物管理法规制度认知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中,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认知程度欠缺,医院应该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认识的整体水平,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对废弃物的管理水平.

    作者:成秉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高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SCL-90并附加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大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青年常模,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入校时护理专业是否为第一志愿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无差异性,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学生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性,但在对心理教师是否认可学生、是否认为护生心理问题较其他专业更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马晗;马安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

    当前护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如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1].护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不断是困扰医院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医患双方的沟通存在问题[3],其中医疗技术的落后、护患沟通不够、不充分是重要因素.在医务人员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应当采取有效行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孙和燕;王艳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孕期膳食结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结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指导孕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950例晚期妊娠妇女,对28 ~39周的膳食结构进行调查,将600例膳食不均的孕产妇为观察组,350例膳食均衡的孕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妊娠妇女健康问卷、膳食调查及营养评定,追踪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两组孕妇的膳食结构对母儿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妊娠妇女的膳食结构存在总能量摄入量、蛋白质量、脂肪量不平衡.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妊娠期合并症(贫血、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率、早产、流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巨大儿、低体重儿、死胎及畸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重视和改善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并根据孕期产妇的个体情况,指导其饮食多样化,合理调节各项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平衡膳食,保证胎儿生命早期的良好营养状况,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

    作者:于清玲;彭玉兰;姚坤;彭述文;刘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护和处理脏器功能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80例,占8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50例,占50.0%,总有效率为60.0%.经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血小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肝素能降低新生儿窒息合并MODS症状的维持时间,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曾明涛;赵旸;石来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服药监督、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辖区内9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做人院宣教和住院期间的基础护理,两组分别随访至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陶冬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就诊顺序编号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其中对照组联用优必林N,观察组联用甘精胰岛素.经治疗12w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等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日用量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而且综合疗效突出,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也较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景会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铜川地区癌症人群ABO血型分布研究

    目的 观察铜川地区癌症人群ABO血型分布,评价ABO血型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理铜川地区四家医院2013年度所有体检人群和住院治疗人群.体检人群筛检含有血型检测项目者共计5466人份,住院人群筛检确诊为癌症者并有ABO血型资料者共760例.统计其ABO血型的发生频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计算.结果 铜川地区人群中,A型的平均发生率为28.2%,B型的平均发生率为30.6%,O型的平均发生率为31.1%,AB型的平均发生率为10.1%.在癌症人群中,A型的发生率为38.8%,B型的发生率为16.4%,O型的发生率为38.8%,AB型的发生率为6.0%.结论 在铜川地区癌症人群中,以A型和O型为主.A型和O型人群更容易发生各种癌症,B型人群相对癌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长春市0~6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区所属十个区现住人口中0~6岁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方法 抽查长春市所属的十个区现住人口中0~6岁儿童10000人,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筛查.筛查阳性者进一步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CCMD-3进行评定、确诊.结果 筛查阳性者223人,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者15人,男性12人,女性3人.患病率为15.44/万.结论 长春市区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接近国内报道的患病率,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至关重要.

    作者:李知;赵丽丽;钟沿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彩色脑电地形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彩色脑电地形图在大脑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上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神经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做彩色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阳性率.结果 脑肿瘤CT的阳性率(100%)均高于彩色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脑梗塞、脑萎缩、头痛患者BEAM诊断阳性率(92.31%、100%、87.50%)均高于EEG(76.92%、63.64%、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炎患者BEAM诊断阳性率与EEG诊断阳性率均为100%,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彩色脑电地形图可系统地、动态地监测大脑病变,画面鲜艳清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作者:何兵荣;谢江;易玉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 研究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对内瘘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规范、有效地对血液通道进行日常自我护理;通过研究人员宣教,发放宣传小册和定期访谈等各种方式,反复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并分别在健康教育干预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访谈调查和并发症监测,获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经过为期6个月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在“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规范、有效的内瘘日常自我护理”方面都有了显著性地提高(P值小于0.05).患者在血管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和干预6个月后均有所下降,但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在干预3个月后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P<0.05和P<0.10),而血栓形成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在干预6个月后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应加强对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患者的主要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

    作者:胡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溶栓后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2小时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与30天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7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尿激酶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2小时分别记录心电图.同时对所有患者30天死亡率进行随访.结果 根据ST段抬高明显的导联溶栓治疗前后ST段改变的类型,将所有患者分别四组,ST段进一步抬高、ST段部分回落(ST段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ST段回落≥50%)、ST段压低.各组30天死亡率分别为12.0%、9.4%、5.6%、10.7%;ST段压低组死亡率明显高于ST段完全回落组(P<0.01).结论 与ST段完全回落相比,梗死相关导联ST段压低患者有更高的30天死亡率,提示此类患者可能需更积极的介入治疗.

    作者:汪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ICU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ICU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运用主观认知功能问卷、老年抑郁量表对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ICU科220例术后老年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4d进行测评,医护人员评估患者意识障碍及病情,记录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访谈.结果 在术后第4d后共诊断POCD患者46例,占我院ICU科术后老年患者20.91%.非POCD老年患者与POCD老年患者相比在麻醉时间、手术类型、长期饮酒、服用阿片类药物、经济状况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U科术后老年患者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高,值得重视.关注该方面护理技术完善和提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有利于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作者:丁丹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属气血两虚证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周期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眩晕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归脾汤加减是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的有效方案.

    作者:姜远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经验.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60例体检者,按照数字法分为2组.按正常程序进行采血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于采血过程中,针对晕针可能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将具体工作贯穿于采血前、中、后期.比较晕针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体检者发生晕针总发生率为3.21% (9/280),其中心理因素者0.36% (1/280),环境因素者0.71% (2/280),体质因素者1.79% (5/280),操作者水平因素0.36% (1/280),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5.72% (44/280),各因素中分别为4.29% (12/280)、5.00% (14/280)、3.93%(11/280)、2.50% (7/280),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预防采血晕针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尽量避免可能性因素,是体检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作者:唐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X线和CT扫描对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X线和CT扫描对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13年12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X线检查的结果设为X线组,而CT检查结果设为CT组,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 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成骨细胞瘤阳性42例,阴性4例.X线检查阳性38例,阴性8例.其中2例误诊为阴性,6例误诊为阳性.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91.9% (34/37).X线检查特异性为11.1%(1/9);CT检查阳性45例,阴性1例.其中3例误诊为阴性.CT检查的敏感性为93.3% (42/45).CT检查特异性为100.0%(1/1);CT检查敏感性为93.3%稍高于X线检查91.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T检查特异性为100.0%显著高于X线检查11.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44,P<0.05).结论 X线及CT扫描对诊断成软骨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CT检查较X线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临床应结合两者的诊断优势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尹炳旺;麦游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用于抗早孕外的不良反应

    米非司酮是目前首选的抗孕激素药物,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抗早孕.文献报道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不良反应较多,但抗早孕外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抗早孕外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宫内缺血、缺氧,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经期改变,等.

    作者:张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浅议社区公共卫生全科团队建设

    全科团队模式对促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推进作用明显,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起到巨大作用.在现今形式下,如何组建一支高效能的全科团队值得我们探讨.

    作者:陈侃;张力;史航;朱黎;袁琳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