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艳鸣
目的 阐述大肠癌的疾病特点,明确消化内镜筛查、诊断、治疗早期大肠癌的必要性,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阐述1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因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消化内镜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 消化内镜筛查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刘晓芸;崔伯岩;商健;肖铃;高扬;侯松涛;张俊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四子甲芪汤联合精道排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精道排毒丸)和观察组(加用四子甲芪汤),每组55例.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NIH-CPSI总评分四项评分数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四子甲芪汤联合精道排毒丸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靳凤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桑白皮汤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被临床确诊为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取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采用桑白皮汤进行治疗)和对照组(用复方氯化钠滴眼液治疗),每组患者皆为30例.治疗1个月之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则为70.0%,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中医治疗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用桑白皮汤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能够提高患者泪液分泌量,改善患者眼部干燥症状.
作者:史孝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并总结分析补气活血止痛法治疗偏头痛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6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组56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止痛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积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偏头痛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VAS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气活血止痛法治疗偏头痛气血两虚证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国峰;单金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9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58例,应用常规西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55%)相比对照组(70.00%)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体质指数、腰臀比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脾虚湿困证患者实施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十分可行.
作者:吴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 对近20年有关抑郁症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通过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核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出现频率≥5%的常见中医证候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肝郁痰阻6个;证候要素有16个,其中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0个.结论 抑郁症常见的中医证候共有6个,通过证候要素对抑郁症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找到证与征之间存在的一定规律性的关系,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研究对抑郁症中医治疗标准化研究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德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符合我院中药临床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方法 通过在我院进行中药临床药学查房、中药合理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中药处方点评、对临床疑难、急危重症患者开展病例讨论与临床抗菌药物会诊等中药临床药学实践探索,总结中药临床药师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模式和成功经验.结果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是中药临床药师提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促进中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结论 建立符合我院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模式,有利于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中药合理用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作者:孙彦超;李峥嵘;熊萍;孟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多发.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药与放疗相结合治疗食管癌,可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放射敏感性及免疫功能,预防或者改善并发症,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全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结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文献进行综述,为食管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朱芮;完家进;杨联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结合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概况,论述肾精不足在该病病因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关系,认为肾精不足作为卒中后抑郁的病理基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治疗当以填精补肾为基本治则.肾精不足作为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理基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据此病理机制以填精补肾为基本治则治疗该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虹;张伦忠;李晓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颤症范畴;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马云枝老师从事临床40余年,承古拓新,对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为五脏俱虚,尤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属本虚标实证;善于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扶正祛邪缓解症状,笔者经过对马云枝老师近几年门诊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总结,发现独活寄生汤对延缓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有着明显的作用.
作者:荆雷;马云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综述近年来的以针灸为主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常见疗法.方法 查阅整理有关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从针刺、电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电针配合温针灸、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配合红外线、针灸配合中药、综合治疗等方面举例论证.结果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较好.结论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有良好的疗效,但相关实验研究及机理探寻较少,提出应遵循循证医学,加强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科学严谨性,进一步探寻其机理,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田琰;王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防窄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冠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均收治于2012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共60例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PCI术,将其按照入院编号尾数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尾数为单数作对照组(30例),给予对症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尾数为双数作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活血化瘀防窄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活血化瘀防窄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PCI术后冠脉狭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以及血液流血,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董睿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对于脑卒后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以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一疗程后,评估2组吞咽功能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指标洼田试验评分,认知功能指标、心理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MS、MOC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WMS、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MSE、HAMD、HAMA、COR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HAMD、HAMA、CO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综合康复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障碍患者的各项功能,全面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得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药药浴古已有之,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较之内服药,具有见效快,舒适,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点,也不会增加肝脏负担.本文从药浴的历史及其临床应用出发,探讨药浴与少儿养生保健及少儿亚健康调理的关系,指出药浴治疗疾病过程中,少儿没有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的紧张和恐惧,使少儿在身心放松、精神愉快中达到治疗疾病、调理亚健康状态、养生保健的目的.
作者:孙德仁;夏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多年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多年从医的医案,整理并总结本人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特色及验案,探析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血瘀、血虚、寒凝、气滞、肝郁、湿阻或素体本虚,阻碍冲任胞脉气血运行或胞宫失养,出现经期及行经前后小腹部疼痛,故治以畅通气血、荣养胞宫为主,兼顾散寒行气、疏肝解郁、化湿祛痰、补益气血,并介绍了其用药特点.在治疗上,主张辨证论治,用药精简,标本同治.结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明显,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柳艳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医非药物疗法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体现,通过对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对针刺疗法、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等多种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概述,五音疗法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治疗方法,在疼痛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有望在偏头痛的中医非药物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提高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蔚;江云东;江燕;杜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自拟海蛸愈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筛选胃镜确诊病例230例,分别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海蛸愈糜散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2组一个疗程均为7 d,治疗2个疗程复查.结果 治疗组治愈54例,好转5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5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4.3%.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疗方法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海蛸愈糜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杨维平;杨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益气解毒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气解毒胶囊中黄芪、白术、防风、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益气解毒胶囊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黄芪、白术、防风及黄芩TLC鉴别图谱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进样量在98.5~197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2%,RSD=1.2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有效的控制益气解毒胶囊的质量.
作者:周晓荣;孟霜;冯振宇;赵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应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8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度、双手握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莉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平喘止咳汤治疗COPD急性加重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2日—2017年3月22日期间我院COPD急性加重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平喘止咳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评分(0.29±0.42)分、咳痰评分(0.18±0.32)分、喘息评分(0.19±0.15)分、哮鸣评分(0.33±0.16)分、FEV1/FVC(82.96±3.42)%、FVC(30.54±7.82)L、FEV1(3.86±0.16)L、总有效率(98.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实施平喘止咳汤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耿继飞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