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琰;王晓红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和对照组(热熨)各50例,共100例,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观察1次,采用积分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中医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杜郁华;陈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针刀结合中药痛愈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刀结合中药痛愈方治疗,对照组采取牵引结合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VAS、JO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患者2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6例,总有效率4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28.3±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2.6±1.8)分,VAS评分(1.2±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0.6)分(均P<0.05).结论 针刀结合中药痛愈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对于脑血栓患者采用中医联合诊疗对其临床疗效和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前者给予传统的溶栓、降血脂及降血压等西医治疗,后者在相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辨证观点给予针灸和汤剂治疗,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随访的预后评价结果等.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u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亦显示患者经过中西医的结合疗法后运动功能显著得以改善;离院后通过对患者的后续随访结果显示整体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后期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5年时间内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对于脑血栓患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相对于单纯传统的西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远期预后评价结果亦显示疗效突出,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值得诊疗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祖盛;刘鑫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温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40例,各予以单纯针刺和温针灸方法治疗,分析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组间予以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治疗组,其复发率则显著高于治疗组,2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老年性膝骨关节病实施温针灸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复发,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建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不寐病配伍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某院不寐病临床用药实际,分析不寐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和特点,为中药的临床配伍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2220例临床诊断为不寐病或失眠、睡眠障碍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电子表格等多种工具对处方用药频次,各类药物用药频次及君臣配伍情况等方面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不寐病处方用药中,按药物,首乌藤用药频次高,其次是甘草、酸枣仁、合欢皮、茯苓等;按类别,安神类和补虚类中药用药频次高;按配伍,以安神类为君药的处方多,且安神药所配伍的药物种类多.结论 我院不寐病用药特点明显,合乎中医失眠辨证用药理论,但辨证用药思维略显单一,尚待改进.
作者:罗茂玉;章建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健脾肺痨汤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4月确诊的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运用西药抗结核药常规治疗,治疗组运用自拟益气健脾肺痨汤加减治疗.结果 对照组45例的总有效率为97.78%,治疗组45例的总有效率为95.54%,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6.66%,2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益气健脾肺痨汤治疗肺结核的近期疗效与西药常规治疗相当,而远期疗效则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方利彪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 对近20年有关抑郁症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通过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核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出现频率≥5%的常见中医证候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肝郁痰阻6个;证候要素有16个,其中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0个.结论 抑郁症常见的中医证候共有6个,通过证候要素对抑郁症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找到证与征之间存在的一定规律性的关系,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研究对抑郁症中医治疗标准化研究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德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奥拉美唑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观察2组的安全性以及疗效.结果 接受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治疗,2组的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参照组的降低程度低于研究组,P<0.05.在治疗期间,参照组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低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P<0.05.参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P<0.05.结论 将柴胡疏肝散加减与奥美拉唑联合用于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以明显改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较高,建议推广.
作者:李敬杰;张青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Barthel评分的影响.方法 抽取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行康复训练,研究组(50例)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Barthel评分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行康复训练+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Barthel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利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及对中医症候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COPD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西医加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4(CD4)/细胞分化抗原8(CD8)、白介素13(IL-13)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72.46%)(P<0.05);2组各项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2组IgA、IgG、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多于对照组(P<0.05);2组IL-13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治疗COP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及免疫功能.
作者:王亚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疲劳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评价]、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同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2组治疗后的S因子、SS因子、PC因子及RTR/S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76%与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疲劳综合征切中病机,利于消除病因、改善症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国新;蔡可可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培元固肾止遗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培元固肾止遗方中药口服,疗程20天,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复发率及治疗过程中有无不适.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0.0%,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 P=0.022<0.05);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观察组(8.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结论 培元固肾止遗方联合针刺能有效治疗小儿遗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8月—2018年2月入住本院的126例急性脑梗死伴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头痛积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对2组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程度积分、发作频率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予以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头痛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可有效缓解头痛,控制头痛发作次数,值得临床使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王苏琴;徐王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在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中,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效果予以评价.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的BADL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的BADL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且P<0.05;参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81.08%<97.30%),且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中,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优异,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武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防窄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PCI术后冠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均收治于2012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共60例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PCI术,将其按照入院编号尾数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尾数为单数作对照组(30例),给予对症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尾数为双数作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活血化瘀防窄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活血化瘀防窄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PCI术后冠脉狭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以及血液流血,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董睿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结合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概况,论述肾精不足在该病病因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关系,认为肾精不足作为卒中后抑郁的病理基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治疗当以填精补肾为基本治则.肾精不足作为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理基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据此病理机制以填精补肾为基本治则治疗该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虹;张伦忠;李晓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综述近年来的以针灸为主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常见疗法.方法 查阅整理有关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从针刺、电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电针配合温针灸、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配合红外线、针灸配合中药、综合治疗等方面举例论证.结果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较好.结论 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有良好的疗效,但相关实验研究及机理探寻较少,提出应遵循循证医学,加强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的科学严谨性,进一步探寻其机理,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田琰;王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按照指南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小柴胡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脘腹胀闷、倦怠乏力、胁肋疼痛、舌苔黄腻、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发生代谢紊乱,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的发病率已达20%左右.中医对该病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分析葛根的传统中药药性及现代药理研究,探讨葛根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优势及临床可行性.
作者:李杭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我院200例慢性HBV携带者,均行肝穿刺检查、五行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构成情况.结果 G0、G1级木型、火型所占比例高于G2+G3级,土型、水型所占比例低于G2+G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0、S1级木型、火型所占比例高于S2+S3级,土型低于S2+S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与G2+G3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S1与S2+S3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级加重五行体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可通过对患者五行体质观察间接评价患者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
作者:胡新菊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