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娟;胡菊兰;肖少芳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辨证施护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素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茂名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调整茂名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中医体质偏颇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鉴别影响医务人员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99份,有效回收率94.0%.其中,平和质仅83例(10.4%);偏颇体质中,单一体质587例(73.5%),兼夹体质129例(16.1%).体质类型与性别相关(F=6.995,P<0.05);与年龄、职业、值夜班次数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茂名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体质类型与性别相关(P<0.05),提示将来在进行体质调控时要注意性别因素、因人而异.
作者:梁克几;洪建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患者可将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敏;易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浮针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肩袖损伤患者142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浮针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封闭治疗.对2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浮针疗法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肖斌斌;沈雅婷;唐森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阐述中医经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体会.方法 首先阐述中西医应对高脂血症的不同观点及治疗思路,然后再通过近两年的几则临床案例来体现中医经方在治疗这一疾病的优势所在.结果 中医经方辨证精准,临床治愈率高.结论 经方是中医学的智慧结晶,临床疗效确切,方小药简,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因此,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孙宁宁;武鑫;张松江;吕明惠;苏少华;王晓辉;高剑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在产后腰背痛患者治疗中应用中药蜡疗联合药物护理方法 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南昌市第一医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产后腰背疼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分析,以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药浴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中药蜡疗联合药浴护理方法.比较2组的疼痛指数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指数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蜡疗联合药物护理方法在产后腰背疼患者中的应用,能够缓解其疼痛评分,降低功能障碍,并有效提升生活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秋花;范芳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活血生骨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硬币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3例)、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与TDP神灯照射联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生骨汤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予以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患者(81.40%),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活血生骨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肾虚血瘀型IgA肾病应用益肾通络汤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8年4月诊治的72例肾虚血瘀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益肾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RBC(16.43±2.12)个/μl、24 h尿蛋白(0.53±0.16)g、Scr(57.24±6.62)μmol/L,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4.31±1.02)mPa·s、血浆黏度(1.52±0.13)mPa·s、全血低切(7.12±1.43)mPa·s、血小板聚集率(57.62±7.54)%,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通络汤用于肾虚血瘀型IgA肾病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性反应.
作者:张晓艳;张雪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7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76.59%,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更佳,且不良作用小、复发率低.
作者:王晓华;崔耀辉;王静华;侯云霞;韩琼;曹建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眼外肌麻痹是由于眼外肌本身或者其支配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发生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以往临床关注和研究比较少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其预后.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外肌麻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针对眼外肌麻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报道,笔者针对眼外肌麻痹的病因、病机治疗,分别从中医和西医2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作者:来丹丹;何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预防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术后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予以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对2组术后尿潴留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对预防腹股沟疝术后尿潴留具有重要预防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剑英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和复方组,每组64例.中药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复方组给予丹参滴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心绞痛疗效.结果 中药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及自汗的评分均优于复方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优于复方组87.3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有效治疗胸痹,缓解心绞痛和心电图,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秋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腹痛病脾胃气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70例腹痛病脾胃气虚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治疗,评价中医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4.29%(33/35),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17.14%;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2.8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腹痛病脾胃气虚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腹痛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作者:董志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糜烂性胃炎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以求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治疗糜烂性胃炎合并躯体形式障碍1例取得的良好疗效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性胃炎合并躯体形式障碍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对糜烂性胃炎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政委;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在湿热型痤疮治疗中应用清热除湿汤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对其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天镇县中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湿热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丹参酮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清热除湿汤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发现,治疗前2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对其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熊国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鹤山市人民医院在2016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收治的176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将这17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2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7.73%和76.14%,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家长满意度,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欢华;黄艳青;陈镇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根据抽签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护理方案,对比2组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VS 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凌毕益;甘艳军;白佾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产后乳房穴位按摩的护理干预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干预组(65例),产后2~4 d 2组产妇均接受乳房护理,对照组选择常规乳房护理方法,干预组选择中医穴位按摩乳房护理方法,对2组产后乳房护理干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组乳腺炎、乳房胀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组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乳腺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蔡惠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温阳益肾汤辅助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市雁塔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阳益肾汤治疗,一个疗程为4周,2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非平衡法测定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Ia(6-K-PGFIa)、内皮素(ET-1)、降钙索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均象竞争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TXB2、AngⅡ、6-K-PGFIa、CGRP水平均有下降,ET-1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的TXB2、AngⅡ、6-K-PGFIa、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益肾汤可通过调节患者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魏治伟;魏照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滋阴益肾丸配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门诊诊断为肝肾阴虚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治疗组给予滋阴益肾丸口服,一日3次,每次9 g,配合柳氮磺吡啶片,一日3次,每次2片;对照组单用柳氮磺吡啶片,一日3次,每次2片.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均复查血沉、CRP、血常规、肝功、肾功和尿常规,其中治疗3个月后复查1次肝功、肾功和尿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ESR和CRP的变化,以及患者疼痛VAS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BASDAI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BASDAI指数均有改善,实验室ESR和CRP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阴益肾丸配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不良作用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董树平;曹玉举;郭永昌;张鑫杰;宫顺国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