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恒;刘旭忠;梁东辉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疾病,也是多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术的经典术式是阑尾根部结扎加残端荷包埋人[1-3].但阑尾根部化脓穿孔炎症波及回盲部,甚者回盲部已穿孔溃烂者,荷包缝合困难,将回盲部置于腹腔内又极易形成粪漏,此时可将回盲局部置于腹腔外可避免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宝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和胎儿的病死率.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26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好转15例,死亡11例,病死率42.3%,胎儿成活8例,成活率占30.8%.结论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应重点做好意识、病情观察、产前监护,以及产后护理措施等.
作者:赵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病床在慢性传染性肝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慢性肝病患者88例作为治疗组,同时期同类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诊断在医院,治疗及管理在社区,对照组在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及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4%、90.7%,在交叉感染、患者精神状态、患者饮食改善、外部压力等方面治疗组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病床在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方面优势明显,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兆勇;陈如通;南倩倩;叶洪艳;双华;侯军;孙香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药对是在临床运用中得出的药物组合,合理运用可事半功倍.笔者从滋阴、清热、健脾、化瘀和温肾阳五个方面总结了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对,报道如下.
作者:杨莎;侯敏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0例胎儿进行四维超声检查,选用仪器为四维彩超GE Voluson 730 PRO,探头频率2~5 MHz,并与分娩或引产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共筛查出各类畸形胎儿22例,其中神经管畸形8例.结论 四维超声能诊断大部分胎儿形态结构方面的畸形,对降低出生缺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2010年5月-11月,我科对8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31~81岁,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2方法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体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自我保健等.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患者可发放糖尿病宣传资料,指导胰岛素的保存、注射方法、血糖的监测方法、每日饮食量、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及预防和处理低血糖的基本措施等.建立患者通讯录和个人资料表,定期电话联系,及时了解患者饮食、血糖、药物治疗等情况.
作者:李风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中药作为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真伪优劣直接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由于来源复杂、药材性状相近等原因出现了同名异物、名实不符的现象,现将几种易混淆中药的情况归纳报道如下.
作者:商和儒;王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进一步了解江西省抚州市城镇离退休人员健康状况,做好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的登记、更新工作,更好地为今后的预防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对策,我院于2010年10月对我市1 501例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在本次检查中,所有受检者都接受了B超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项目检查.现将本次受检人员B超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国贤;章寒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云南边境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职业、婚姻及家庭关系现状,为预防HIV播散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边境地区1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公职人员4例,务(农)工100例;有配偶82例,独居39例;夫妻双方和孩子都是HIV/AIDS感染者1户3例,夫妻双方均是感染者8户16例,单亲家庭孩子感染者2例.结论 已婚男性务(农)工人员是云南边境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主要人群,非婚和婚内性行为感染HIV正在增加,跨国婚姻嫁人国内感染HIV的情况不容忽视,有性行为能力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性对象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是HIV性途径传播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任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 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 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作者:辜鸣;庄嫚思;徐凯;孙文文;汪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学按摩配合游泳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 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脑细胞的活化剂治疗,进行效果评定;其中治疗组30例,在常规脑细胞活化剂治疗基础上,运用医学按摩配合游泳.结果 经90d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按摩配合游泳治疗痉挛性脑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马黄酊溶液是我院的自制剂,为临床常规外敷中药酊剂,具有清热燥湿、散结消肿等功效.现将该制剂制备及使用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凤;辛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徐州市城区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方式、断乳时间及辅食添加情况,为提高本地区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某社区医院535份2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统计其6个月内喂养方式、断乳时间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 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72.52%,混合喂养率为14.58%,人工喂养率为12.90%,平均断乳时间为14.66个月,91.96%的婴幼儿在4~6个月内添加辅食.结论 徐州市城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率相对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断乳较早,大多数家长能及时添加辅食.
作者:孙会;洪银慧;夏红玲;许金丽;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笔者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自拟三黄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42例,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8.5岁.7例出血量小于400ml,22例出血量介于400~700 ml之间,13例出血量大于700ml.其中16例消化性溃疡,11例消化系统肿瘤,10例肝硬化,3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有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呕血、腹部疼痛、浑身乏力、心慌头晕或休克等临床症状.
作者:张丽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人工流产作为意外怀孕的补救措施,是计划生育门诊的常规手术.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在人工流产术前1 h给予早孕妇女口服米索前列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秋妃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优质的临床服务依赖于医院各方面的良好配合,其中高效能的后勤支持系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我院自2008年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支持系统建设,减少了护理人员从事非临床性、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时间,使护理人员不离开病房即可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杜淑清;王世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修文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形成情况,为下一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用基线调查和干预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基线调查200人,知晓率为52.9%,干预后调查200人,知晓率91.5%.艾滋病6条核心信息、不同规模的娱乐场所、不同从业年限的从业人员等调查项目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其知晓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结论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行为干预,修文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爱和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邹书珍;张传武;杨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调查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以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基于健康管理理念下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选择受到体现供方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11个因素以及影响社区老年居民就诊的6个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保证其顺利运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的健康价值观,提高服务利用率.
作者:王晨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现代医学中应激一般是指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高温、寒冷、感染、中毒、创伤、大手术、缺氧、恐怖及愤怒等)时,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stress)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1-2].根据对机体影响的性质及程度,应激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生理性应激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用时间较短的应激,是机体适应轻度的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防御适应反应,它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又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
作者:赵晓莲;王显钢;张明远;王柏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