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兆勇;陈如通;南倩倩;叶洪艳;双华;侯军;孙香普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颈椎病、内耳前庭疾病、心脑血管病等.笔者于2006年4月-2010年1月针灸治疗痰湿中阻兼气虚型眩晕2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仁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稽留流产清宫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因稽留流产在我院行宫腔镜清宫术80例(观察组),与同期稽留流产常规清宫术86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妊娠物残留发生少,术后流血时间短,子宫内膜创伤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宫腔镜下发现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畸形、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宫腔因素流产,而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大于500ml的阴道流血、子宫穿孔、水中毒、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稽留流产宫腔镜清宫术能有效减少妊娠物残留、降低多次清宫的创伤、缩短术后流血时间、减少子宫内膜创伤.并可发现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粘膜下肌瘤等流产原因.
作者:皮莲娇;左湘凌;龙文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现代医学中应激一般是指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高温、寒冷、感染、中毒、创伤、大手术、缺氧、恐怖及愤怒等)时,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stress)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1-2].根据对机体影响的性质及程度,应激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生理性应激指应激原不十分强烈,且作用时间较短的应激,是机体适应轻度的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防御适应反应,它有利于调动机体潜能又不致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
作者:赵晓莲;王显钢;张明远;王柏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运用三子养亲汤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选病例为本院慢性肺心病患者,所有病例经胸部X线、CT、心电图、超声检查证实为肺心病,并具有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体征.
作者:张雅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有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潜伏期时间和睡眠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 生理、心理、环境因素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护理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分别为(38.72±13.21)min、(219.47±41.23)min;治疗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分别为(27.68±8.27)min、(306.19±62.13)min.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顺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马黄酊溶液是我院的自制剂,为临床常规外敷中药酊剂,具有清热燥湿、散结消肿等功效.现将该制剂制备及使用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凤;辛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优质的临床服务依赖于医院各方面的良好配合,其中高效能的后勤支持系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我院自2008年以来,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支持系统建设,减少了护理人员从事非临床性、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时间,使护理人员不离开病房即可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杜淑清;王世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社区康复是指患者或残疾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为促进其身心康复,由社区继续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1].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乡慢性病患病率将达到65.7%[2].80%的慢性疾病患者可在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因此,加强对社区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管理,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祥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状况的影响,为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县进行调查和访谈,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乡镇卫生院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均高于新农合实施前,2008年业务收入为486.27万元,是2000年的近3倍,24个乡镇卫生院新农合实施前后总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均数分别为0.07、0.1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乡镇卫生院应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药品收入所占比重,优化业务收入结构,以提高其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作者:郭雅萍;蔡伟芹;陈芳芳;高倩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健康档案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并加以科学管理和利用,可以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一般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情况,为防病治病提供健康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廉价、优质、连续、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
作者:沈培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瘢痕子宫是指既往有子宫手术史,经过组织修复过程形成瘢痕的子宫,常见于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及子宫畸形矫治等手术后,以剖宫产术为常见[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率的逐年上升,有剖宫产术史的孕妇再次妊娠行人工流产的比例也随之增加.瘢痕子宫的孕妇宫颈紧,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因此行人工流产的镇痛方法、宫颈松弛度及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对3种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早期人工流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佝偻病是我国卫生部重点防治的四病(小儿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之一,目前仍然是我国基层医院儿科临床工作的难点和盲点.晚发性佝偻病是近年来发现并受到重视的疾病,据调查,山东省东营市和淄博市的8~15岁学龄期儿童中本病的发病率高达10%~15%[1].
作者:郭丙芝;鞠进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疤痕处早期妊娠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对11例子宫下段疤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子宫下段疤痕处早期妊娠的病例,全部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疤痕处肌层菲薄或缺损,局部探及包块,孕囊型6例,混合回声型5例.结论 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及CDFI能够清晰显示疤痕妊娠的位置、其内部异常结构及异常血运,疤痕妊娠的声像图表现主要有孕囊型和混合回声型两大类.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下段疤痕处早期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耿伏果;周秀琴;贾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病床在慢性传染性肝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慢性肝病患者88例作为治疗组,同时期同类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诊断在医院,治疗及管理在社区,对照组在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及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4%、90.7%,在交叉感染、患者精神状态、患者饮食改善、外部压力等方面治疗组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病床在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方面优势明显,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兆勇;陈如通;南倩倩;叶洪艳;双华;侯军;孙香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哺乳期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较常见,多发生在产后3~4周,主要由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引起.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发展,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笔者在临床对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疗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黎秀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进一步了解江西省抚州市城镇离退休人员健康状况,做好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的登记、更新工作,更好地为今后的预防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对策,我院于2010年10月对我市1 501例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在本次检查中,所有受检者都接受了B超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项目检查.现将本次受检人员B超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国贤;章寒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us)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儿,3岁以下占88%.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以应用疫苗有效预防.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为无脊髓灰质炎地区,这是世界上继美洲区以外的第二个无脊髓灰质炎地区.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黛力新加多虑平治疗地震灾区神经症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多虑平,治疗组加用黛力新,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46%,治疗组86%.结论 黛力新加多虑平治疗地震灾区神经症性头痛疗效满意.
作者:钟兴菊;陈卓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调查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以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基于健康管理理念下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选择受到体现供方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11个因素以及影响社区老年居民就诊的6个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保证其顺利运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的健康价值观,提高服务利用率.
作者:王晨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肱骨髁上骨折以儿童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多发年龄为5~12岁[1].笔者在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纪中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