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张艳红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中心静脉导管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100例结核性胸膜炎伴发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胸腔穿刺抽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3月后胸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胸水包裹、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气胸).结果 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缩短,治疗后第3月胸膜厚度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易操作、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x2分析对河南省门诊与住院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5-2006年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次均检查费用有所下降,住院次均住院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均呈上升趋势,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逐年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行医疗服务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作者:杜进林;罗皓;修良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以呕吐和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通过报道1例以呕吐、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对于年龄较大和有既往史的患者要考虑到常见病、多发病,但不能忽视少见病和特殊病例.

    作者:胡胜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社区卫生服务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4所幼儿园4岁儿童683名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希-内儿童学习能力量表对其中1所幼儿园138名4岁儿童做智力测验;采用该幼儿园1994年两组4岁儿童82份希-内儿童学习能力测验的原始资料作对照.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早期亲子教育率,干预组从出生开始教育的儿童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教育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出生开始亲子教育组儿童IQ高,与1岁、2岁及未教育组儿童IQ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应将亲子教育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普及每个家庭.

    作者:曲敬师;李玲;冯冰;赵冬梅;王恩芝;宋万珍;张翠荣;陈蔚茹;陈洪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治疗组服用坎地沙坦.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治疗组3例.结论 坎地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小,耐受性、依从性好,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可保护靶器官并防治相关的伴发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ET1及MMP-9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1( ET1)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影响.方法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血栓通静脉注射,辛伐他汀、阿斯匹林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4d及28 d后对其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ET1、MMP -9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 -9及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 d两组比较差异MMP -9及ET1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 d两组相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T1、MMP -9下降水平及ESS评分随时间推移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 -9、ET1水平并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陈雁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常见化学品毒性毒理作用及侵入人体途径

    介绍了常见的具有毒性作用化学品一般特性和毒性作用,包括: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金属及其化合物,如汞、铬;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磷、笨.并介绍了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还从对酶系统的破坏等方面论述了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

    作者:亓鲁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再出血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 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经验,通过方法改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 将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使用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观察组69例,使用改良步骤和改良工具,放置硅胶管,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外引流治疗,并对患者的进步率、显著进步率、治愈率、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骤和工具的改良能减少再出血几率是发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微创.

    作者:亓立国;丰育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探讨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制订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社区护理服务更加规范、科学、实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作者:伊丕平;周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IBS)的疗效.方法 选取8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与评价标准相同,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8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53.49%,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7.91%,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匹维溴铵治疗IBS总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勇;朱孔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术中超声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45例神经外科患者的研究,评价术中超声检查在病灶的定位,肿瘤边界的确定,监测术后有无肿瘤残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中超声对颅内病灶的发现率达到了100%,术中超声能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边缘,在术后对残余肿瘤的监测方面,超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 术中超声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建林;葛忠民;祁芬;吕庚;宁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方松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实施效果

    目的 了解方松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实施效果,及时归纳和总结经验,为社区规范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 依据肿瘤防治网提供的名单,医务人员上门征求家属意见(家属知情同意书),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以及卡诺夫斯基(KPS)评分.凡诊断明确、治愈无望、预计生命期不到6个月的晚期癌症患者,或卡诺夫斯基评分50分以下,80岁以上的癌症患者,(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入病例100例,其中死亡48例),列入课题研究的对象.结果 患者家属在社区医生护士征求意见签订知情同意书时,100例100%的同意.对死亡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8%.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全科团队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结论 社区癌症晚期患者需要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应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但是还存在着现有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钱松杰;马小英;赵金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温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212例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治疗前行彩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温经止痛方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服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0.3g,每日2次.结果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与西药治疗临床疗效相同,但中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冬梅;马玉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理支持对家庭病床患者家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治疗对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共和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例家庭病床的家属,从心理内在能量的培育和外部力量的支持这两方面展开心理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分别测定入床时、4周、8周得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入床时SCL -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其它(饮食和睡眠)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人床时、4周和8周),数值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观察组在强迫和其它(饮食和睡眠)的因子得分已低于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上已明显低于刚入组时.结论 家庭病床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差,对家庭病床家属实施心理支持治疗能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作者:陈平;马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对2008年9-12月在三二○一医院住院的胆囊切除术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及调查问卷105份,回收并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患者自评量表(SAS)[1]平均得分(47.38±8.74)分,高于中国常模(37.23±12.58)分;患者的住院天数、次数、家属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患者住院费用来源、支持系统、知识程度、对手术相关问题的理解是影响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作者:张燕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低分子肝素在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用于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住院妊高征孕妇,因疾病治疗效果不满意严重危及母婴安全终止妊娠或择期剖宫产11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加用LMWH 50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续5 d;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等辅助检查,判断LMWH的对妊高征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倾向及围产儿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MWH用于妊高征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治疗效果明显;LMWH对母儿安全.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CXCR4在食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XCR4蛋白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CXCR4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17%、1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XCR4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T1、T2、T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18%、62.50%、77.50%;在pTNM分期分别为Ⅰ、Ⅱ、Ⅲ+Ⅳ时,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63.04%、8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表达的阳性率为78.38%,无淋巴结转移表达的阳性率为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 CXCR4蛋白表达参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与其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左磊;刘喜梅;刘玲;李路;张本华;何美清;刘文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节育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

    目的 提高节育手术质量,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深圳市盐田区1 838例实施节育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节育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26例,其中节育手术患者发生23例.并发症以感染为多见占61.54%,其次是出血和水肿占11.54%.结论 加强对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与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张东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1247例妇女宫颈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iogy test,TCT)技术在妇科门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 247例年龄18~50岁妇女宫颈细胞进行TCT,对各年龄组的结果分析对比.结果 1247例TCT中,正常、炎症者1 154例,占92.5%;TCT阳性者93例,占7.5%,其中未明确意义的鳞状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与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细胞( ASC - H)者78例,占6.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 SIL)者11例,占0.9%;高度上皮内病变(HSIL)者4例,占0.3%;未发现鳞状细胞癌(SCC).各年龄组TCT阳性者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只有30岁~组ASCUS与ASC -H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细胞学检查在早期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佩容;黎小崇;叶玲;曾粼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住院尘肺患者健康教育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在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159例住院尘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对照组(77例),对观察组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观察2组尘肺患者在控制病情、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尘肺患者需要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李爱君;郇丽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大学生消化性溃疡44例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对44例大学生消化性溃疡的诱因、治疗及疗效等方面的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大学生消化性溃疡的有效途径.方法 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连服4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加阿莫西林1.0g,左氧氟沙星200 mg,均为每日2次,连服1周.结果 复查胃镜41例,治愈33例,占80.5% (33/41);有效6例,占14.6%(6/41);未复查胃镜3例,全部有效,总有效率达95.5%.结论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是治疗大学生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庞辉;施拥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