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曲敬师;李玲;冯冰;赵冬梅;王恩芝;宋万珍;张翠荣;陈蔚茹;陈洪莲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亲子教育, 儿童智力
摘要: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4所幼儿园4岁儿童683名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希-内儿童学习能力量表对其中1所幼儿园138名4岁儿童做智力测验;采用该幼儿园1994年两组4岁儿童82份希-内儿童学习能力测验的原始资料作对照.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提高早期亲子教育率,干预组从出生开始教育的儿童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教育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从出生开始亲子教育组儿童IQ高,与1岁、2岁及未教育组儿童IQ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应将亲子教育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普及每个家庭.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会

    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是63型钩鍉针中的一种,由4Cr13和3Cr13MO材料制成,头部硬度为509~579HV0.3,刃口5mm内和钩身3mm处的表面粗糙不大于0.8um,其余部位不大于0.4um,产品头和柄链接牢固、光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消毒,高温、高压不影响其硬度和韧度,由钩头、钩身、钩柄、定位锥组成,总长18cm.钩头为一小月牙弧形,钩头长0.5cm,双弧形,钩身长7.5cm.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是钩活术[1]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和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的主要针具.遵循钩活术创始人魏玉锁老师在中级提高班讲述的深软型钩鍉针的使用要点,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利用巨类深软型钩鍉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共计112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体会如下:

    作者:肖艳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常见化学品毒性毒理作用及侵入人体途径

    介绍了常见的具有毒性作用化学品一般特性和毒性作用,包括: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金属及其化合物,如汞、铬;有机化合物,如有机磷、笨.并介绍了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还从对酶系统的破坏等方面论述了毒性物质的毒理作用.

    作者:亓鲁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探讨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制订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社区护理服务更加规范、科学、实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

    作者:伊丕平;周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ET1及MMP-9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1( ET1)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影响.方法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血栓通静脉注射,辛伐他汀、阿斯匹林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2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4d及28 d后对其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ET1、MMP -9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 -9及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 d两组比较差异MMP -9及ET1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28 d两组相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T1、MMP -9下降水平及ESS评分随时间推移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 -9、ET1水平并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陈雁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以呕吐和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通过报道1例以呕吐、腹泻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中,对于年龄较大和有既往史的患者要考虑到常见病、多发病,但不能忽视少见病和特殊病例.

    作者:胡胜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对2008年9-12月在三二○一医院住院的胆囊切除术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及调查问卷105份,回收并将所得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患者自评量表(SAS)[1]平均得分(47.38±8.74)分,高于中国常模(37.23±12.58)分;患者的住院天数、次数、家属性别、家庭经济状况、患者住院费用来源、支持系统、知识程度、对手术相关问题的理解是影响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作者:张燕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住院尘肺患者健康教育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在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159例住院尘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对照组(77例),对观察组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观察2组尘肺患者在控制病情、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尘肺患者需要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李爱君;郇丽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河南省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x2分析对河南省门诊与住院费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5-2006年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用、次均检查费用有所下降,住院次均住院费用、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均呈上升趋势,住院次均药品费用逐年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行医疗服务政策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作者:杜进林;罗皓;修良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乳腺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乳腺GS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乳腺GS以乳腺肿块为首要表现,形态学上肿瘤浸润性生长,弥漫分布,细胞小,胞质少,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MPO、CD15、CD43和溶菌酶(+).结论 乳腺GS常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同时或在其后发生;罕见的情况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开始出现之前形成.仅凭形态学易误诊为淋巴瘤等.免疫组化MPO、溶菌酶、CD15、CD43和CD99有助于诊断.

    作者:侯震波;王新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一起因接触溴氰菊酯杀虫剂所致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的调查分析

    目的 报告一起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群体反应事件,总结事件的调查、处置经验,提高防范和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总结整个事件的调查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补液、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此为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事件.溴氰菊酯毒性虽小,仍需提防因通风不良、在环境中残留所致的中毒.一旦出现因皮肤接触引起的类似事件,需及时清洗皮肤、适当应用滴眼液,或静滴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针剂,以消除症状.对于群体反应事件,心理疏导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梁丽仪;陈文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行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将病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治疗组),分别评价其治疗后第14 d时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评分,第14 d与9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第90 d时Barthel指数评分,及再出血率.结果 72例病人中内科组25例,微创组47例,治疗后第14 d时两组S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微创组明显好于内科组.治疗后第90 d时两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再出血率.

    作者:熊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方松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实施效果

    目的 了解方松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实施效果,及时归纳和总结经验,为社区规范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 依据肿瘤防治网提供的名单,医务人员上门征求家属意见(家属知情同意书),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以及卡诺夫斯基(KPS)评分.凡诊断明确、治愈无望、预计生命期不到6个月的晚期癌症患者,或卡诺夫斯基评分50分以下,80岁以上的癌症患者,(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入病例100例,其中死亡48例),列入课题研究的对象.结果 患者家属在社区医生护士征求意见签订知情同意书时,100例100%的同意.对死亡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98%.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全科团队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结论 社区癌症晚期患者需要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应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但是还存在着现有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钱松杰;马小英;赵金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心理支持、心理调控和心理指导教育,控制负面因素,使患者保持佳的身心状态,顺利度过围术期.结果 95%以上的患者解除了心理负担,以轻松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治疗,99%的患者如期痊愈出院.结论 CHD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决患者的心理难题,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之处于佳身心状态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3岁患儿静脉穿刺部位自主选择的探讨

    目的 探讨适合2~3岁患儿静脉穿刺的部位,防止中途脱针、漏针的发生,大限度减轻患儿的损伤,降低护患纠纷.方法 总结2009年12月-2010年12月4 728例2~3岁患儿静脉穿刺经验,针对患儿及家长心理接受能力和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小儿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达100%,中途无脱针、漏针.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7%,失败62例,其中患儿固定不当,中途脱针、漏针48例,占77%,穿刺固定不当11例占18%,技术不到位3例占5%.结论 采用由患儿及患儿家长选择静脉穿刺部位后,其满意度达到100%,有力地配合了药物治疗,减轻了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杜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654-2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654 -2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传统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传统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 654 -2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PaO2、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结论 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 -2治疗肺心病可使PaO2、PaCO2得到显著改善,明显提高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倪玉华;程春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急诊急救.方法 对32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者26例,占81.3%;死亡者6例,占18.7%.结论 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急诊内科疾病病因复杂多样,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完善的辅助检查有助于及时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对症抢救,提高诊治率.

    作者:高明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射频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射频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 -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采用射频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尤靖安)治疗宫颈糜烂96例与单一射频治疗的9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 -2b凝胶治疗宫颈糜烂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谌业志;朱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节育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

    目的 提高节育手术质量,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深圳市盐田区1 838例实施节育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节育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生并发症26例,其中节育手术患者发生23例.并发症以感染为多见占61.54%,其次是出血和水肿占11.54%.结论 加强对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与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张东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联合应用奈福泮与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奈福与泮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照组每位接受人工流产者经静脉缓慢推注1%丙泊酚15 ~20 ml;观察组每位接受人工流产者以常规速率经静脉推注奈福泮20 mg,继之经静脉缓慢推注1%丙泊酚15 ~20 ml.在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常规行人工流产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比较,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镇静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丙泊酚联合柰福泮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建议在人工流产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再出血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 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经验,通过方法改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 将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使用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观察组69例,使用改良步骤和改良工具,放置硅胶管,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外引流治疗,并对患者的进步率、显著进步率、治愈率、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骤和工具的改良能减少再出血几率是发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微创.

    作者:亓立国;丰育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