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黄、杏仁配伍对苦杏仁毒性影响及佳比例研究

谭镇岳

关键词:麻黄, 杏仁, 配伍, 毒性
摘要:麻黄、杏仁配伍主要用于伤寒经症及其变症的治疗,具有广泛的药效学作用,在实际试验观察中发现,麻黄、杏仁配伍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其苦杏仁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亦加强止咳平喘的药效学作用.通过实验观察证实,适当的两药配伍应用,确可以加强其止咳平喘的药效学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受试药品(1)称取麻黄120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h,过滤,滤液加8倍量的水,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ml,即得(每毫升含1.2g麻黄).(2)称取麻黄94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的水,烧开后加入苦杏仁38.4 g,回流提取2h,过滤,滤液加8倍量的水,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 ml,即得(每毫升含0.94 g麻黄和每毫升含0.384 g苦杏仁).(3)称取麻黄75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十倍量的水,烧开后加入苦杏仁48 g,回流提取2h,过,滤,滤液加8倍量的水,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 ml,即得(每毫升含0.75 g麻黄和每毫升含0.48 g苦杏仁).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针刺伤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针刺伤高危因素及原因.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及访谈,调查针刺伤发生状况.结果 社区护士对针刺伤的防范意识较差,对高危因素认识不足.结论 需要加大社区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职业暴露处置程序.

    作者:胡艳坤;宋正武;房爱武;王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地屈孕酮、烯丙雌醇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观察地屈孕酮、烯丙雌醇两种药物分别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地屈孕酮+HCG组和烯丙雌醇+HCG组,观察用药后先兆流产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地屈孕酮+ HCG组止血时间(4.1±2.3)d、腰腹痛缓解时间(4.5±1.5)d,烯丙雌醇+HCG组止血时间(5.7±2.9)d、腰腹痛缓解时间(5.4±2.5)d.地屈孕酮+HCG组保胎成功率95.0%,不良反应发生率15.0%;烯丙雌醇+HCG组保胎成功率92.5%,不良反应发生率12.5%.结论 地屈孕酮和烯丙雌醇联合HCG均是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红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提高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的措施分析

    要提高计划免疫工作质量,首先必须提高认识,让社区居民了解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传染病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其次要做好宣传,普及计划免疫常识以及计划免疫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是督促检查,社区中心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及时发现逾期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并及时补种.计划免疫工作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居民的重视.

    作者:魏桂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用蓝光照射并口服茵栀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7%和68.33%.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张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淄博市不孕不育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淄博市不孕不育夫妇细胞遗传学检查研究,探讨淄博地区不孕不育遗传学特点,为不孕不育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6-2008年4 026例不孕不育患者,研究其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检查:取外周血染色体培养、细胞收获、制片及G显带,每位患者计数33个分裂相,分析3个以上核型并进行显微照相.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203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04%,其中女136例,男67例.异常核型分类为:常染色体异常核型130例,其中相互易位核型81例,臂间倒位核型49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59例,其中X染色体异常35例,Y染色体异常24例;其他结构异常14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核型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为临床病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也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研究找到切入点.

    作者:翟桂霞;王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5例分析

    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加替沙星0.4g静脉滴注,qd,10~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93.33%,细菌清除率95.56%.结论 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顾兰兵;卢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生儿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的效果.方法 将232例足月新生儿出院时随机分成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在出院后,由社区护士教母亲在家中继续给予抚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生第30、42天分别测量两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结果 抚触组婴儿第30、42天体重、身长、头围均比对照组高.结论 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继续进行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钟美英;林春梅;林伟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药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消炎止疼膏塌渍治疗急性胰腺炎35例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联合微波理疗、消炎止疼膏塌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腹部微波理疗、消炎膏塌渍.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1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腹部微波治疗仪理疗、消炎止疼膏塌渍治疗急性胰腺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保守治疗.

    作者:黄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银川市三所医院自2010年3月-2010年5月入院分娩的95例初产妇,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5例初产妇PPD 29例,发病率为30.5%.调查显示初产妇的文化程度、产后健康状况及新生儿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与PPD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了解PPD的相关影响因素,对降低PPD的发病率、提高母婴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朴海善;顾晓筱;罗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2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其中4例癌细胞转移和9例腹腔严重污染者行单纯的穿孔修补术,7例行胃姑息性切除术,5例行胃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根据组织学分型,胃癌早期3例,未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2例.手术切除率为48.0%,且均治愈出院.结论 胃癌急性穿孔通常在手术过程做出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鲁子成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双叶小产钳在剖宫产取头困难助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运用双叶小产钳在解决单胎头位剖宫产水中出头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单胎头位剖宫产术出头困难者术中应用双叶小产钳助产,评价胎头钳夹成功率与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90.6%胎儿一次性钳夹成功,Apgar评分7分以下者5例,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 剖宫产术中遇出头困难时合理使用小产钳能事半功倍,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作者:邹纬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加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分开、药品零加成”成为突破口.“零加成”对降低“药价虚高”和遏制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适得其反.本文通过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零加成”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韩英;张运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多发性硬化12例误诊分析

    目的 通过12例多发硬化误诊的病例资料分析探讨造成多发性硬化误诊的因素.方法 对12例多发性硬化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诱导电位检查、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及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结果 12例误诊病例中有5例误诊为脑梗死,3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误诊为脑血管缺血和重症肌无力各1例.结论 多发性硬化需要采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确诊以降低临床的误诊率.

    作者:牛亚飞;赵广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社区老年人痔疮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痔疮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某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2033例老年人中痔疮的发病率为54.9%,其中男47.2%,女60.8%.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丽升高,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痔疮患者各项危险因素的比例均高于非痔疮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是痔疮的高发人群,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排便因素、并发慢性疾病、饮食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邵晞;张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45例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救治的业务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5例中救治成功40例,死亡5例,救治成功率88.9%.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以及抗休克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作者:马立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基于洛伦茨曲线分析法的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目的 通过历年卫生资源状况调查数据,依托“十二五”规划对区域化发展的分布要求,从人口、地域面积两个维度分析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指标、连环比例法对卫生资源配置进行分析.结果 昆山市卫生资源在人口配置和地域面积配置方面都存在配置较不公平的现象,但是两者的不公平性趋势都在逐渐缓和,公平性在逐渐加强;人口配置有望多年后达到公平的状况,但地域面积配置的公平性趋势仍差距很大.结论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张和服务人口的增多,完全依靠实体的卫生资源建设和投入,其速度远跟不上需求.希望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作者:祝闻华;徐文学;陆莺;薛黎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7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 患儿X线胸片显示肺部体征轻微,胸部阴影与正常人明显不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本组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异常出现在发病早期,表现形式多样.诊断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大大提高了检出率,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序贯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春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伏天补肺扶正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三伏天补肺扶正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 对105例中医辨证为肺脾肾虚的COPD稳定期患者,于每年三伏天给予补肺扶正汤治疗,30 d左右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年.结果 105例患者中,临床控制8例,显效58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6%.结论 三伏天对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调补肺脾肾功能的中药治疗,能减少其急性发作,减缓COPD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严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影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因素分析

    药品是人类治疗、诊断、预防疾病的重要物质.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比较严格,检验周期长,就容易造成误差.笔者综合自己工作中的经验,现就容易引起检验误差的因素做一分析.1 检验环境的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单独的洁净实验室内进行,每个洁净实验室还应装备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洁净实验室内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 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作者:刘广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育龄妇女哺乳期避孕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哺乳期避孕状况.方法 调查658例育龄妇女哺乳期的避孕习惯,分析育龄妇女哺乳期避孕的状况.结果 658例行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其中哺乳期6个月内做流产手术20例,哺乳期人工流产为3.04%,怀孕天数40~90 d.哺乳期妇女的避孕率为70.4%,其中20例6个月内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结论 加强育龄妇女哺乳期避孕知识教育,能够降低人工流产率,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罗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