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

甘志远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社区干预, 老年人,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 常见慢性病, 研究进展, 严重危害, 生活质量, 身心健康, 社区人群, 干预措施, 死亡率, 脑卒中, 并发症, 综合, 控制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社区人群开展综合干预措施,能较为有效地控制人群高血压[1],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对近年来老年高血压丰十区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社区知信行健康教育

    早在1947年,Vague即注意到上体肥胖与2型糖尿病(T2MD)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联系.1988年,Reaven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行了描述[1],并认为MS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由于肥胖与缺乏运动的静息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正在全球流行,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余锂镭;张桂兰;李冬林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评价分析

    目的 对儿科门诊处方进行评价分析,以了解我院儿科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08年7月~2008年12月儿科门诊处方3948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评估.结果 使用处方的患儿平均年龄3.16岁,平均药费70.95元,平均用药3.67种,注射剂使用率53.72%,抗菌药物使用率68.31%,抗菌药物联合抗病毒药物使用率16.05%.结论 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药师应真正肩负起审查核对处方的职责,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殷娟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妈咪爱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小儿腹泻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一般秋季较为流行,起因一般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治疗方法很多,但普遍使用的还是抗生素类.我科近3年来应用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连活菌多维颗粒剂(妈咪爱)与双嘧达莫联合应用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和应对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检出率、知晓率逐年增高,人们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控制率也有所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治疗也较为积极,但对治疗过程中易发生的急性并发症低血糖,却极易忽视.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及时发现低血糖,早期明确诊断非常有必要.现将我院近2年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的36例低血糖报道如下.

    作者:潘虹;李轶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术后润滑导丝置胃管术护理体会

    胃肠道营养支持是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病人能否度过手术期和顺利康复至关重要[1].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早期置管鼻饲,不但可以预防并发症,还可以降低病死率.但急性脑血管病人病情重,多伴有意识障碍,不能自主吞咽,而且大多数病人需要气管切开.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红外光能治疗宫颈糜烂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红外光能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选择宫颈糜烂患者153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1例采用红外光能治疗,观察患者糜烂面恢复情况;对照组62例采用阴道放入治糜灵栓局部治疗.结果 术后3个月复诊,观察组有效率91.2%,对照组2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光能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经济、快捷、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马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泰安地区血液筛查HBV残余风险评价及检测模式探讨

    目的 调查泰安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残余风险及研究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HBsAg(+)、部分ALT(+)、HBsAg灰区(OD/Co>0.7)标本及部分临床HBV感染者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PreS1-Ag,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HBsAg(+)模式中,PreS1-Ag和HBV-DNA检出率较高(61.9%和63.69%).PreS1-Ag吸光度值和HBV-DNA的拷贝数有正相关性(r=0.680).结论 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潜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建议检测HBsAg和HBcAb同时增加HBV-DNA检测,以有效阻断HBV的输血传播.PreS1-Ag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能代替HBV-DNA检测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加诚;高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氯解磷定致嗜睡1例

    患者,女,48岁.因接触有机磷农药后感胸闷不适于2009年4月18日就诊.患者于1 d前在田间施用甲胺磷,回家后感胸闷不适,急来诊.查体:神志清.瞳孔直径2.5 mm.双肺无哕音.心率63次/min,心律整.腹平软,无压痛.血胆碱酯酶15 U(正常值>30 U).诊为有机磷中毒.

    作者:李树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苍山县农村居民血糖基线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掌握苍山县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为下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4~5月对两个乡镇5个村庄25周岁以上共1987人抽血检测并进行慢病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共查出糖尿病患者57例,患病率2.87%.糖耐量低下(IGT)146例,患病率7.35%.检测男性945人,检出糖尿病患者28例(2.96%)、IGT 72例(7.62%);检测女性1042人,检出糖尿病患者29例(2.78%)、IGT患者74例(7.1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年龄、肥胖、高血压均与糖尿病和IGT患病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苍山县糖尿病及IGT患病率较高,亟需开展综合防治.

    作者:焦红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中心动脉压及其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CABP)一致,但自200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和高血压指南出版后,认为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并不完全一致,大量证据支持中心动脉压在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性;有独立于外周动脉压的预测价值;支持中心动脉压的血流动力学是一个新的治疗靶点[1].

    作者:陈火梅;杨希立;许兆延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 52例经住院治疗后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社区康复组在内科预防性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患者在内科预防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只进行随访.分别在入组时及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4个时点对患者进行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与MBl评分伴随时间延续均表现出增高现象(P<0.05).社区康复组干预3个月、6个月的:FMA评分为51.9±8.6、62.5±11.6,而对照组分别为43.2±11.5、46.1±9.7;社区康复组干预3个月、6个月的MBI评分为69.2±8.8、78.8±10.0,而对照组分别为55.8±11.9、57.5±10.6,社区康复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的介入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其运动功能康复.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500名船员尿液潜血试验阳性率调查和分析

    在对英华公司船员体检过程中,我们发现船员的尿液潜血试验显阳性者较多.为此,我们对2009年10~11月在本院体检的500名船员尿潜血试验进行了检测,同时对500名陆岸体检人员的该项目进行检测,并将两组人群的总阳性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船员的阳性率远高于陆岸体检人员的阳性率,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邵昆;张青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就诊顺序2:1比例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 g,香附10 g,川芎10 g,陈皮10 g,枳壳10 g,芍药12 g,青皮10 g,郁金10 g,丹参15 g,甘草6 g)为协定处方.对照组3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胆囊超声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显效49例(72.06%)、对照组15例(4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urhpy征改善情况、胆囊壁毛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

    作者:刘秀林;刘丽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003例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目的 为了解威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07~2009年我院死因网络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3例死亡病例中男性652例(65.00%),女性351例(35.00%),男女性别比为1.86:1.死亡人数多的年龄组为70~79岁组(26.82%),其次为60~69岁组(17.05%),少的为10~19岁组(1.79%).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死因顺位的前3位.结论 男性死亡人数多于女性;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唐华菊;陈顺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围绝经期妇女社区健康管理及自我护理

    围绝经期是女性自生育旺盛的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转折期,是女性脆弱的生命阶段[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越来越多.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年龄一般在40~55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女性在社会上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面临着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加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易导致身心功能失调.

    作者:杨苏惠;李士静;刘怡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关系

    血管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但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显露出来.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发内皮层剥脱,导致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造成支架内再狭窄.本文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关系及支架涂层材料对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张辉;谭小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新型治疗护理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1],因此食管癌术后尽早发现该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2009年食管癌术后共出现5例吻合口瘘,均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患者全部痊愈,死亡率为0,报道如下.

    作者:姜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新形势下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尤其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评价事实的关键证据,是护士能否从纠纷中摆脱,证明自己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对护理记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张翠萍;丁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浅谈家庭病床的护理特点及其伦理要求

    家庭病床是为适合在家庭进行治疗和管理而就地建立的病床,它把医、护、患、家庭联系在一起,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位于一体,是社区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病床的开设,方便了患者,解决了患者住院、陪护、饮食、资金等困难,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在脱离不开日常家庭环境和亲人的关怀下,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了社会效益.近年来我社区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林林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导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症状[1].临床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轻,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致残致死率高.

    作者:刘桂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