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诊在中医养生保健及慢性病诊断中应用

包领香

关键词:手诊, 中医, 养生保健, 慢性病, 诊断
摘要:手诊属于中医望诊范畴,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疾病的常用方法.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广泛而众多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和已有文献,通过对手诊基本原理及分类、在养生保健中的指导作用和在慢性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的阐述,对于应用手诊辅助疾病的诊断,促进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就诊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治疗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每组平均分配45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平均住院疗程及花费费用、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远远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质量总体满意度(77.78%)明显低于试验组(95.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新模式,患者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住院负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杨倩;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小儿营养不良患儿80例.8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比较结果差异.结果:乙组相较于甲组小儿营养不良治疗效果更高,P<0.05;乙组相较于甲组家长满意评分、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患儿健康行为评分更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营养不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谢娣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应用氟伐他汀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氟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氟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及心肌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ST段下移值低于对照组,至ST段下移1 mm时间及运动总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缓解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作者:李巧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的效果

    目的:通过探究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效果,为该疾病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103例确诊为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包括采用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52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51例患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联合治疗组Hp转阴率较对照组高,且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较单独应用三联疗法的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郑立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与研究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对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同时给予激光治疗或药物治疗,观察3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情况,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术后有28只眼(84.85%)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术后视力提高在两行以上的有21只眼(63.64%),术后视力无改变的3只眼(9.1%).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眼压及炎症反应经治疗后均有缓解,能够在治疗后消失.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的治疗,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福海;任洪义;尹雅丽;白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止吐的研究

    目的:观察对比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术后止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60例,随机分为三组,诱导前10min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ml、昂丹司琼4mg(稀释至5m1)、托烷司琼5mg(稀释至5m1),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从拔除气管导管开始的24h之内恶心与呕吐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Ⅰ组)、昂丹司琼组(Ⅱ组)和托烷司琼组(Ⅲ组)术后24h内分别有9例、3例和4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Ⅰ组与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给予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均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陈梦洁;张旭晨;吉芳;张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孕妇行为及住院情况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本文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孕妇行为及分娩时住院情况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降低高剖宫产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杨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免疫学检验中的酶免疫技术分析

    目的:分析免疫学检验中酶免疫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2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应用酶免疫技术进行免疫学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在研究组的重复性检测结果中,+20%浓度临界值的阳性率≥95%,-20%浓度临界值的阳性率≤5%,检测结果呈阳性者41例,灵敏度为97.2%.对照组检测结果呈阴性者41例,灵敏度为97.2%.结论:在免疫学检验中,酶免疫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荐.

    作者:高波;高司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压低不能吃什么

    血压低不能吃什么?低血压的危害也不少,患者会出现头晕、眼黑、心悸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物会加重这些症状,饮食要注意忌口.那么,血压低不能吃什么呢?下面列出的7种食物不能吃!

    作者:花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骨髓抑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骨髓抑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CHB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根据临床不同的治疗方法实施随机分组,其中A组60例,选择PEG-IFN-α-2b或PEG-IFN-α-2a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60例,选择普通IFNα注射液进行治疗,分别检测治疗第12、24、48周时的HBV-DNA水平、白细胞计数(WBC)、PLT(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NEU)计数.结果:在HBV-DNA水平方面,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WBC、PLT及NEU方面:A组下降小于B组(P<0.05).结论:针对CHB患者,临床选择PEG-IFN-α制剂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HBV-DNA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患者骨髓抑制现象,终发挥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兆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跟腱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跟腱病的诊疗研究较深,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检索1995/2016年度PubMed与CNKI数据库有关跟腱病临床治疗的文献,对治疗跟腱病诊疗方案进行综述,系统总结近些年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跟腱病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作者:董文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和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30例)和肺感染组(30例),并给予感染组全面护理干预,分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和护理结果.结果:感染组侵入性操作、排痰不畅及误吸、营养不良、意识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因素主要包含侵入性操作、误吸、营养不良等,给予必要的护理后肺部感染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

    作者:马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主要通过一些临床实例来研究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抽样调查100例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病人的病例记录和资料,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按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从小到大将患者分为第一组(46例)、第二组(34例)、第三组(20例).结果:第一第二组的患者在局部水肿、颅内高压等方面表现不明显,第三组患者的表现显著.结论:在临床实验中,中低量的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蔡思伟;夏文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SWOT分析

    为提升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一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利用SWOT分析法综合判断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自身优势及劣势、外部环境及威胁,并用SWOT策略分析矩阵组合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当前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作者:张宇佳;左权;王妍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保健推拿对养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价保健推拿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压力等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医院门诊接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止2016年3月,单纯安慰剂治疗56例入选对照组,采用保健推拿治疗5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治疗后,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SS、生理压力指数、HDMA、FAI、PSQI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SSS、生理压力指数、HDMA、FAI、PSQ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推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生理、心理负担.

    作者:冯秋梅;董利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医中药有助于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医中药在辨证基础上,重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瘀除湿,使气血相合、筋脉得养、血脉流通,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凝聚、血黏度,增加四肢周围神经修复,对缓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帮助.糖尿病对人的伤害,不在于高血糖,而在于遍及全身的血管受损导致的并发症.血糖长期控制不良,会导致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而血管病变使血液循环变差,神经得不到营养,自然会出问题.如糖友中常见的手指、脚趾发凉,这是典型的由于血液循环不佳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有时患者还会觉得手脚发麻,有类似戴了手套、袜套的感觉,说明神经反应迟钝,这表示神经损伤更为严重.

    作者:余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照顾相关生活质量量表CarerQol简介及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繁重的照顾任务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工具有EQ-5D、SF-36及WHOQOL-100等.但这些量表均为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不能准确反映照顾活动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鉴于此,荷兰学者Brouwer[2]等于2006年研制了照顾相关生活质量量表(CarerQoL),是专门针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特异性量表.本研究对CarerQoL的结构、计分及应用情况作以下概述,为该量表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月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痛分娩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74例拟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的总产程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合理分配产程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高利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多重PCR检测在多种常见肠道致病菌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重PCR检测在多种常见肠道致病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四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性孤菌、普通变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采用多重PCR法对四种肠道致病菌进行检测,并与临床模拟样品进行验证,分析多重PCR检测在多种常见肠道致病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单重PCR结果显示:对于变形杆菌扩增出大小为522bp的特异性片段;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扩增出大小为155bp的特异性片段;大肠杆菌O157扩增出大小为366bp的特异性片段;副溶血性孤菌扩增出大小为199bp的特异性片段.多重PCR结果测定显示: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性孤菌、普通变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特异性表明只有该四种菌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他均为阴性;灵敏度结果显示:多重PCR测定菌落计数数量级为103CFU/mL.结论:将多重PCR技术用于多重常见肠道致病菌中效果理想,能快速、准确的筛查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丁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投硬币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服务,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GAS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其总有效率(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并且术后1h(38.4±4.1)、术后24h(41.5±4.5)、术后48h(49.6±4.9)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1±3.9)、(35.3±4.2)、(38.7±4.6),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