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沈永杰;李宜川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血清高敏, 反应蛋白, 大血管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时相蛋白, 现报告如下, 大血管病变, 型糖尿病, 对正常人, 病理改变, T2DM, 危险性, 标志物, 指标, 预测, 炎症, 敏感, 检测, CRP
摘要: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中敏感的指标,被认为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1].本研究以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相关标志物,通过对正常人、早期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98例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我镇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多,其中大部分人缺乏保健意识,在家中分娩,发生产后出血乃至失血性休克后才送来医院.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9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作者:刘臣;黄金艳;唐文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药治疗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比较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就诊患儿中有50%~60%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绝大多数是病毒[1],临床以发热、流涕、喷嚏、咽部充血、咳嗽为主要表现.西医多采用抗菌药、抗病毒药和解热镇痛等对症处理.中医认为小儿感冒因为自身的生理病理与成人有所不同,故小儿感冒多为热证,多有夹痰、夹滞、夹惊等特点[2],笔者用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方法和效果比较总结如下.

    作者:刘素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艾滋病合并肺炎1例报告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导致的传染病.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我院于2008年12月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长贵;欧秀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降纤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我科近年来应用国产降纤酶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守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1例临床分析

    胃瘫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在国内较普遍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有称之为胃无力、胃麻痹或胃淤滞症[1],近年国内外文献趋向于统一称胃瘫,常见于胃手术后.我院自1994~2002年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陆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补铁剂及铁剂的临床应用

    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物质,吸收到骨髓的铁质,进入骨髓幼红细胞,聚集于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球蛋白结合而成为血红蛋白,进而发育成为成熟红细胞[1].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缺乏铁质,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症,其发病率达到世界人口的10%~20%,也是我国常见的贫血类型[2],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症,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IDA的治疗,一是去除缺铁病因,二是补充铁剂,临床上可依据病因病情选择口服铁剂或注射用铁剂.本文就铁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作者:徐秀丽;李元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石氏空心刃针在治疗颈腰椎病中的疗效观察

    颈腰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引起头晕及上肢麻木和腰腿疼的主要病因,我国年患此病者千万例,给病人及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其治疗及预防已成为临床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007~2008年用石氏空心刃针治疗颈腰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平安;焦淑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发改委、卫生部负责人就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发布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已相继公开发布.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氯氮平致癫痫发作25例临床分析

    氯氮平系二苯氧氮平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较满意疗效,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是引起癫痫发作.笔者回顾调查了本院近12年来单独接受氯氮平治疗所致癫痫发作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占23.2%,且呈逐年增多趋势.MP除可以引起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引起广泛的肺外损伤,临床表现多样,可并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已经越来越受到儿科临床现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07年3月~2008年3月诊断为MP感染38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惠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洛宁县回族镇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和退行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正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普及使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为掌握豫西农村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我院于2008年7~9月对洛宁回族镇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总结如下,并结合文献简要讨论.

    作者:刘铁城;张赞朋;马书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152例机关干部健康体检心电图调查

    为了解在职干部心电图异常的分布规律,笔者对上海市某区机关科级及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心电图普调查,现将这些人员的心电图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武洪;朱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美西律配合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和单纯西药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霄磷;常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疗效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我院采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科学营养与优生优育

    优生优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既涉及遗传、医疗保健,又涉及政策、环境保护等工作,而加强孕产妇、乳母及婴幼儿的科学营养是做好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左新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自2006年5月~2007年10月,对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自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潘进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加味五苓散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分析

    五苓散是<伤寒论>中治疗膀胱气化不行,饮停膀胱的有效方剂.在此基础上加减治疗产后尿潴留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先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协作效用的观察

    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是传统的中期引产的方法.效果可靠,成功率高,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1)引产者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缓慢,产程长,容易引起宫缩乏力.(2)腹痛剧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3)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有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及催产素敏感度,使宫缩协调,宫颈成熟好,宫颈扩张快,利于孕产物排出缩短产程的优点.我站对150例中期引产的妇女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姜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外阴阴道含珠菌病(VVC)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VVC的防治对控制性传播疾病(STD)和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观察口服氟康唑和外用咪康唑栓剂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贾连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中敏感的指标,被认为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1].本研究以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相关标志物,通过对正常人、早期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永杰;李宜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