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协作效用的观察

姜洁

关键词:米非司酮, 利凡诺, 中期引产, 协作, 宫颈扩张, 羊膜腔注射, 宫颈成熟, 并发症发生率, 羊膜腔穿刺, 胎膜残留, 缩短产程, 受体水平, 前列腺素, 临床应用, 口服, 宫缩乏力, 宫颈裂伤, 产后出血, 敏感度, 抗孕酮
摘要: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是传统的中期引产的方法.效果可靠,成功率高,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1)引产者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缓慢,产程长,容易引起宫缩乏力.(2)腹痛剧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3)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有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及催产素敏感度,使宫缩协调,宫颈成熟好,宫颈扩张快,利于孕产物排出缩短产程的优点.我站对150例中期引产的妇女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自2006年5月~2007年10月,对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自制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潘进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生殖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应用状况分析

    生殖道感染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因其感染种类繁杂、流行面广、危害严重,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1].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可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对一组生殖道感染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现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寻找出改善妇女生殖健康诊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宜春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8年3月,我们对宜春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了解的情况,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科学营养与优生优育

    优生优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既涉及遗传、医疗保健,又涉及政策、环境保护等工作,而加强孕产妇、乳母及婴幼儿的科学营养是做好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左新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降纤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我科近年来应用国产降纤酶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守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个别化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的效果观察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运用生物治疗结合心理社会干预手段治疗精神分裂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康复精神医学的潮流方向,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干预等心理社会干预,延缓或减少社会功能的损害与精神残疾程度,使其回归社会,是近年来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探讨个别化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对我院痊愈出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随访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满孝琴;王艳;李海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奥安达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的4%~5%,因诊断标准不同,有报导其发病率可达糖尿病患者的47%~91%,神经损害较广泛,而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1],现将我们近年来采用奥安达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玫;霍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笑气镇痛联合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

    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对本院120例初产妇实行笑气镇痛分娩和陪伴分娩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满意.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韩桂芹;杨海玲;滕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治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也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是影响女性生育健康的重要问题.据报道,子宫肌瘤发生率以40~50岁妇女为,高达51.2%~60.0%,20岁以下少见[1].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在临床也并不少见,其发病率为0.3%~2.6%[2],其中10%~30%的患者存在胎位异常、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胎盘低置、难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3].

    作者:金海英;邸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先安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50例分析

    笔者自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应用心先安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50例,疗效较传统治疗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培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膝关节成形术加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18例分析

    近年我院采用膝关节成形术加中药熏蒸配合专科护理治疗关节粘连性强直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杭丽;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

    临床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糖脂等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为了解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特点,对无糖尿病史的29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和17例中青年非高血压对照者进行了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GT)和胰岛素释放实验,并测定血脂、尿酸和纤维蛋白原,以探讨中青年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和糖脂等代谢异常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子宝;王乐新;何西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协作效用的观察

    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是传统的中期引产的方法.效果可靠,成功率高,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1)引产者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缓慢,产程长,容易引起宫缩乏力.(2)腹痛剧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3)产后出血、宫颈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具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有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及催产素敏感度,使宫缩协调,宫颈成熟好,宫颈扩张快,利于孕产物排出缩短产程的优点.我站对150例中期引产的妇女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姜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人员汞污染知识调查分析

    现在汞体温计广泛使用在各大医院,在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可出现体温计玻璃破碎,汞流出现象.为了解护士对汞的知识及体温计破损后的处理情况,笔者对96名护士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周芹;黄雨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中敏感的指标,被认为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1].本研究以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相关标志物,通过对正常人、早期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水平的检测,探讨其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永杰;李宜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26例急性腹痛患者病因分析

    急性腹痛(Acute abdominal pain)是指发生于1周内、由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外脏器病变而导致的腹部疼痛.急性腹痛的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病因复杂,定位往往不十分准确.医生对危重患者的判断、抢救、诊断和处理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为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水平,现对我院急诊、内科门诊2007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留观或住院)的以急性腹痛为就诊症状的326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屈文东;刘伦;刘坤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洛宁县回族镇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和退行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正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普及使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为掌握豫西农村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我院于2008年7~9月对洛宁回族镇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总结如下,并结合文献简要讨论.

    作者:刘铁城;张赞朋;马书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8例疗效观察

    老年血管性痴呆占全部痴呆的60%左右,严重地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应引起临床广泛重视,采用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丽;张先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补铁剂及铁剂的临床应用

    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物质,吸收到骨髓的铁质,进入骨髓幼红细胞,聚集于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球蛋白结合而成为血红蛋白,进而发育成为成熟红细胞[1].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缺乏铁质,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症,其发病率达到世界人口的10%~20%,也是我国常见的贫血类型[2],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和铁营养不良症,其中妇女、儿童为高发人群.IDA的治疗,一是去除缺铁病因,二是补充铁剂,临床上可依据病因病情选择口服铁剂或注射用铁剂.本文就铁剂的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作者:徐秀丽;李元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数约130万~150万[1],幸存者中约有70%~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的负担[2].先期研究[3]证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整体、系统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我院近两年对6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603例患者中124例肌力0~1级,426例肌力2~3级,53例肌力4级.

    作者:亓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