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分析

米培燕

关键词:高血压病患者, 控制情况, 高血压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病治疗, 脑血管疾病, 最终目标, 重要脏器, 脑血管病, 功能衰竭, 死亡率, 发生率, 并发症, 危险, 器官, 临床, 结构, 核心, 分析
摘要: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冈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终目标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防止出现心、脑、肾的并发症.其中,血压的控制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核心.笔者通过临床调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作以下分析.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抵抗素和IL-18的影响

    抵抗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与炎症反应有关,同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苏文华;陈燕;班开斌;黄友敏;林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原发性肺癌70%~80%为非小细胞肺癌,且多数非小细胞肺癌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主要依赖非手术治疗,单纯化疗效果并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大.笔者于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应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希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某高校2007~2008年新生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高校新生身体健康状况,制定预防政策,我们每年新生入校后,都要进行严格而细致的体检,并对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进一步了解青年学生所患疾病的规律,为学校做好预防保建共作提供依据.现将2007~2008年体检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丁克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比较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印度占全球结核病人总数22%,我国占18%),农村的结核患病率比城市高2倍以上.

    作者:税章林;汪春梅;向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新方法.方法 63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组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加2%利多卡因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7.0±2.0)d,治愈20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起效时间为(17.0±3.0)d,治愈3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安奈德混悬液加2%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阿维A胶囊.

    作者:刘丽娟;毛桂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冰片对奥硝唑透膜吸收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冰片对奥硝唑透膜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室透皮扩散装置,以离体青蛙皮肤为透皮屏障,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释放液分为四组:A组为0.01%奥硝唑、B组为0.01%奥硝唑+0.1%氮酮、C组为0.01%奥硝唑+0.1%冰片、D组为0.01%奥硝唑+0.1%氮酮+0.1%冰片的磷酸盐缓冲液.结果 氮酮、冰片及二者联用对奥硝唑的透膜吸收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冰片的贮库效应较显著(P<0.01).结论 冰片可作为粘膜吸收促进剂应用于药物制剂中.

    作者:魏红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中疼痛是癌症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根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病人约700万,其中30%~50%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严重性及普遍性引起了WHO的重视,将癌痛控制列为WHO癌症防治综合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

    作者:邢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腹部创伤早期抢救与剖腹探查的指征

    随着交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腹部创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致伤物及暴力大小的不同,致腹部创伤的伤情程度复杂多变.

    作者:董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长期生存率.方法 9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为两组.47例进入多西紫杉醇+3DCRT组(放化组),43例单纯3DCRT组(单放组).治疗采用多西紫杉醇40mg,第1、8、15、22、29天,静脉滴注5周.放化组中3DCRT从应用多西紫杉醇第1天开始,DT 60~64 Gy,分30~32次进行,6.0~6.5周完成.结果 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0%和41.9%,有效率分别为93.6%和76.7%.1、2、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89.0%、78.9%、74.8%,单放组分别为79.0%、60.8%、50.0%.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79.9%、68.8%、50.2%,单放组分别为69.0%、50.3%、38.0%.放化组不良反应尤其是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单放组(P<0.05),但在毒性Ⅲ、Ⅳ级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高,且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苏培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加巴喷丁的临床应用

    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化学名为1-(氨甲基)-环己烷乙酸,早由美国Warner-Lambert公司开发,1993年首次在英国上市,1994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后来陆续在全世界众多国家被用于癫痫的治疗,现在,也被用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贾红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发病的85%[1],大多数患儿症状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2].

    作者:杨英金;岑宇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内科一般治疗与特殊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血液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Orem's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发热、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出现的人次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实施Orem's自理模式可降低骨髓抑制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军;申玉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早期无典型皮疹的带状疱疹18例诊治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但其病程中,尤其是早期,若无典型皮疹,则特别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从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收治无典型皮疹的带状疱疹18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斌;杨京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肝素钙每次20~30 U/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5~7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7例(90.0%)、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29例(96.7%);对照组显效14例(46.7%)、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21例(70.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惠芬;苏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免疫三氧联合氧化苫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免疫三氧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 将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均给予维生素类,葡醛内酯片,硫普罗宁0.3静脉滴注或0.2,3次/d口服基础治疗.治疗组55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氧化苦参碱600 mg,静脉点滴,1次/d或口服0.2,3次/d及免疫三氧治疗,包括自体血液回输法(AHT)加直肠注气法(RI).冲击疗程8周,每周3次AHT+RI,治疗剂量:AHT 25 μg/ml,100 ml血液,气血比例1:1;RI 10μg/ml,共300 ml气体.巩固疗程16周,每周2次AHT+RI,治疗剂量同冲击疗程.氧化苦参碱组50例,亦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氧化苦参碱600 mg,静脉点滴,1次/d或口服0.2,3次/d.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基础治疗.三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Ⅳ胶原(PC-Ⅳ)的水平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A、PC-Ⅲ、PC-Ⅳ有显著降低,与氧化苦参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A/G则表现显著升高,与氧化苦参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免疫三氧可提高氧化苦参碱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能促进肝细胞恢复,保护肝脏.

    作者:封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189例分析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有用的无创性心电新技术,可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编辑,打印出一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更多的优越性.

    作者:刘紫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BiPAP无创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确诊为COPD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BiPAP无创通气;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和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通气治疗后2 h,二氧化碳分压从(54±10)mm Hg降至(44±11)mm Hg,氧分压从(55±20)mm Hg上升至(79±22)mm Hg,明显改善(P<0.05);血pH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比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 h,上述各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 h和12 h,实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对提高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

    作者:李国栋;史洪;刘道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齐拉西酮和氯丙嗪治疗8周,两组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PANSS阴性症状减分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优于氯丙嗪组(P<0.01).齐拉西酮组与氯丙嗪组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量表评估显示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和胆碱能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齐拉西酮高(P<0.05).结论 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相当,但安全性高.

    作者:杨秀成;何呈刚;亓卫国;陈庆学;张玉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自1963年,英国Charnley成功报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强直等疾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京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社区医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医生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认知状况.方法 根据国内外社区获得性肺炎防治指南设计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和治疗知识.调查对象为60名社区医生.问卷调查表由接受调查的社区医生当场独立完成.结果 妊娠期肺炎抗菌药物选择的正确率低(16.7%,10/60),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必备条件答题正确率高(65.0%,39/60).其余问卷调查题目答题正确率为23.3%~58.3%.大学学历和中高级职称社区医生的少数题目答题正确率分别高于大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社区医生.结论 社区医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认知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社区医生相关知识培训.

    作者:秦志强;黄桂香;韦彩周;黄国兰;龙胜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