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英
目的 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长期生存率.方法 9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为两组.47例进入多西紫杉醇+3DCRT组(放化组),43例单纯3DCRT组(单放组).治疗采用多西紫杉醇40mg,第1、8、15、22、29天,静脉滴注5周.放化组中3DCRT从应用多西紫杉醇第1天开始,DT 60~64 Gy,分30~32次进行,6.0~6.5周完成.结果 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0%和41.9%,有效率分别为93.6%和76.7%.1、2、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89.0%、78.9%、74.8%,单放组分别为79.0%、60.8%、50.0%.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79.9%、68.8%、50.2%,单放组分别为69.0%、50.3%、38.0%.放化组不良反应尤其是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高于单放组(P<0.05),但在毒性Ⅲ、Ⅳ级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高,且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作者:苏培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腹腔镜外科是当前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01年德国Kelling首次对狗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来,腹腔镜技术已有百多年的发展史.这一百多年来,腹腔镜是外科领域重要的一次技术变革.
作者:董晋;党宝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急性腹痛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病因颇多,大体可分为腹腔内脏器疾病和腹腔外脏器疾病两大类.由于腹腔内脏器结构关系复杂,每位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所以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这就给急诊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在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基础上尽早做出判断.
作者:睢德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临床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呈增多趋势,病情难愈.严重影响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运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CP,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桂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抵抗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与炎症反应有关,同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苏文华;陈燕;班开斌;黄友敏;林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有用的无创性心电新技术,可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编辑,打印出一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更多的优越性.
作者:刘紫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哲理的形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与学的方法、评价过程这5个连续的过程.
作者:李新辉;殷振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传统的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病死率高.大约10%~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1],主要死因为卧床后发生内科疾病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2],目的主要在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髋内翻的发生[3].
作者:刘尊武;顾国清;王福贵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但其病程中,尤其是早期,若无典型皮疹,则特别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从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收治无典型皮疹的带状疱疹18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斌;杨京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肝素钙每次20~30 U/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5~7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7例(90.0%)、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29例(96.7%);对照组显效14例(46.7%)、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21例(70.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惠芬;苏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内科一般治疗与特殊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血液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Orem's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发热、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出现的人次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实施Orem's自理模式可降低骨髓抑制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军;申玉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济南市女性常见慢性疾病,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7 562名女性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内外科检查项目、实验室检查项目、影像检查项目、特殊检查项目等.结果 体检异常检出率为92.52%,其中疾病检出率为73.64%,以妇科疾病及生活方式相关疾病为主;阳性提示检出率77.50%,大多与生活方式相关.不同年龄组常见疾病及阳性提示检出情况不同.结论 本地区女性慢性疾病呈多样性并与自身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应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方式方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丰焕;林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离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茵(UPEC)临床流行株,并进行序列分析.了解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自临床尿路感染标本中分离溶血性大肠杆菌10株.按GenBank中的溶血素A(hly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获得的UPEC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其hlya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扩增的hlya目的 基因大小744bp.经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10个分离株DNA序列同源性高于99.7%,其与GenBank中的hly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以上.10个序列中共发生13处碱基的替代,但均属于同义突变,没有碱基的插入与缺失.结论 UPEC hlya基因高度保守.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地扩增了UP-EC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lya的结构、阐明UPEC的致病机制、探讨hlya作为特异性诊断靶点及保护性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亓春玲;刘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常见腹部手术之一,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一般3~5 d即可恢复胃肠道功能.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我院2003年6月~2008年10月诊治本病1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照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1].IBS在患病机制上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费用等均有很大影响.
作者:杨艳;林志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冈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终目标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防止出现心、脑、肾的并发症.其中,血压的控制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核心.笔者通过临床调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作以下分析.
作者:米培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多发性硬化症(MS)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其特点是病灶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感觉和运动障碍等躯体症状易被广泛的重视和认识,而对伴发或并发的精神障碍认识不足.我们总结了近15年确诊的170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具有精神障碍者48例,其中情感障碍者42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赵瑞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当患者较长时间处于某种特殊体位时容易造成有关部位的组织损伤,特别是当患者处于强迫性体位、昏迷或麻醉状态下,失去了自我调整体位的能力,更易造成组织损伤,其中以神经伤较为严重[1].近年来临床对此多有报道,现将体位性神经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及神经伤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蒋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中的常见病,好发于舌尖、舌腹、颊粘膜.患者有明显的灼痛,严重影响进食及言语.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现阶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分期治疗复发性口疮78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为了解2006~2008年临沂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合理控制当地腮腺炎的大规模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临沂市腮腺炎专报系统近3年来监测到的腮腺炎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3年来全市共监测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077例,平均年发病率13.32/10万,无死亡病例.高峰发病年龄区间为5~15岁,占发病总数的73.98%;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39.44%:报告病例分布于全市12县区.结论 临沂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没有根本上的改变.
作者:栗箫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