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性神经伤的解剖学基础与防治

蒋建平

关键词:体位性, 神经伤, 解剖学基础, 组织损伤, 自我调整, 特殊体位, 麻醉状态, 临床工作, 结构基础, 患者, 防治方法, 强迫性, 时间, 能力, 昏迷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当患者较长时间处于某种特殊体位时容易造成有关部位的组织损伤,特别是当患者处于强迫性体位、昏迷或麻醉状态下,失去了自我调整体位的能力,更易造成组织损伤,其中以神经伤较为严重[1].近年来临床对此多有报道,现将体位性神经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及神经伤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新方法.方法 63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组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加2%利多卡因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7.0±2.0)d,治愈20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起效时间为(17.0±3.0)d,治愈3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安奈德混悬液加2%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阿维A胶囊.

    作者:刘丽娟;毛桂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探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DM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与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其发病率随DM病程的发展而增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顾秋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体位性神经伤的解剖学基础与防治

    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当患者较长时间处于某种特殊体位时容易造成有关部位的组织损伤,特别是当患者处于强迫性体位、昏迷或麻醉状态下,失去了自我调整体位的能力,更易造成组织损伤,其中以神经伤较为严重[1].近年来临床对此多有报道,现将体位性神经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及神经伤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蒋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26例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我院于2004年11月~2009年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坏疽性胆囊炎患者26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回顾分析老年人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合理外科治疗方法如下.

    作者:邵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睡眠障碍研究进展及动态

    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项生理活动,它与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令人满意的睡眠,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过被各种睡眠问题困扰的经历.据报道,15%~30%的成年人和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睡眠障碍的高发病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直接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睡眠障碍的研究.

    作者:赵郝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课程特点和趋势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哲理的形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与学的方法、评价过程这5个连续的过程.

    作者:李新辉;殷振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四种促宫颈成熟方法效果评价及其在计划分娩中的作用

    目的 为低宫颈评分的足月妊娠引产提供更适宜的方法.方法 将187例具备引产指征的低宫颈评分(≤6分)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组,其中宫颈扩张棒组(Ⅰ组)71例,催产素组(Ⅱ组)33例,米索前列醇组(Ⅲ组)35例,普贝生组(Ⅳ组)48例,比较各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至分娩的时间、计划分娩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Ⅰ组促宫颈成熟有效70例(99%)、Ⅱ组有效5例(15%)、Ⅲ组32例(91%)、Ⅳ组有效45例(95%),Ⅰ、Ⅲ、Ⅳ三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引产至分娩时间短于Ⅰ、Ⅱ组;Ⅳ组所需时间短,Ⅱ组所需时间长.四组总产程时间相当.Ⅰ组计划分娩成功率高(84%),其他三组计划分娩成功率较低(Ⅱ、Ⅲ、Ⅳ组分别是15%、23%和27%).Ⅰ组经阴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宫缩过强、羊水粪染发生率低;Ⅱ组剖宫产率高;Ⅲ组宫缩过强、羊水粪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新生儿窒息仅Ⅲ组发生1例.结论 宫颈扩张棒、普贝生和米索前列醇均有明显的促宫颈成熟作用.在宫颈扩张棒首先促宫颈成熟的基础上,配伍催产素用于低宫颈评分的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薄其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伴情感障碍的多发性硬化症42例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MS)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疾病,其特点是病灶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感觉和运动障碍等躯体症状易被广泛的重视和认识,而对伴发或并发的精神障碍认识不足.我们总结了近15年确诊的170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具有精神障碍者48例,其中情感障碍者42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赵瑞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抵抗素和IL-18的影响

    抵抗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与炎症反应有关,同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苏文华;陈燕;班开斌;黄友敏;林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在子宫下段切口两端,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常发生晚期产后流血等临床症状.

    作者:张旭雯;李玉华;罗辉;李红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高年资临床护士的职业态度调查及管理对策

    自2007年11月以来,我们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高年资临床护士进行了职业态度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刘秀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治疗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肝素钙每次20~30 U/kg,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5~7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7例(90.0%)、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29例(96.7%);对照组显效14例(46.7%)、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21例(70.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惠芬;苏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齐拉西酮和氯丙嗪治疗8周,两组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PANSS阴性症状减分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优于氯丙嗪组(P<0.01).齐拉西酮组与氯丙嗪组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量表评估显示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和胆碱能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齐拉西酮高(P<0.05).结论 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相当,但安全性高.

    作者:杨秀成;何呈刚;亓卫国;陈庆学;张玉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Orem's自理模式在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内科一般治疗与特殊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血液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将Orem's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发热、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出现的人次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实施Orem's自理模式可降低骨髓抑制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军;申玉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1].IBS在患病机制上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疗费用等均有很大影响.

    作者:杨艳;林志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5例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临床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呈增多趋势,病情难愈.严重影响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运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CP,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桂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分期治疗复发性口疮78例临床观察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中的常见病,好发于舌尖、舌腹、颊粘膜.患者有明显的灼痛,严重影响进食及言语.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现阶段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分期治疗复发性口疮78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溶血素A基因的序列分析

    目的 分离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茵(UPEC)临床流行株,并进行序列分析.了解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自临床尿路感染标本中分离溶血性大肠杆菌10株.按GenBank中的溶血素A(hly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获得的UPEC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其hlya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扩增的hlya目的 基因大小744bp.经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10个分离株DNA序列同源性高于99.7%,其与GenBank中的hly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以上.10个序列中共发生13处碱基的替代,但均属于同义突变,没有碱基的插入与缺失.结论 UPEC hlya基因高度保守.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地扩增了UP-EC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lya的结构、阐明UPEC的致病机制、探讨hlya作为特异性诊断靶点及保护性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亓春玲;刘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189例分析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有用的无创性心电新技术,可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编辑,打印出一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更多的优越性.

    作者:刘紫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发病的85%[1],大多数患儿症状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2].

    作者:杨英金;岑宇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