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有效性和安全性角度分析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毛盛芳

关键词: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摘要: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问题,选取若干个具体方面,结合技术实例展开简要分析.中药的有效性是指药物治疗于人类的身体病症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中药的安全性是指药物本身对人体具有无毒无害的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为了提高中药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对药物质量的控制,达到一系列的安全管理目标,结合时下先进技术,将原本的药物质量问题以及对治疗病症的阻碍,逐渐转化为更加先进的具有高强度疗效的医学药物治疗方式,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格列齐特缓释胶囊和二甲双胍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中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及凌晨3:00血糖值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血糖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糖尿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各项血糖值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马帅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二陈汤合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3例

    目的 研究二陈汤合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收治的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将单号作为常规组(43例),双号作为中医组(43例),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而中医组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三拗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体症候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6.74%、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3.02%,中医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积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中医组治疗后平均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中医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二陈汤合三拗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同时气道功能也得到有效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实践.

    作者:程英锐;赵宪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用中药治愈危重病症2例

    目的 通过用中药治愈危重病症的事实,证明中医药治疗危重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方法 案一:患者神识昏迷,颈项强直,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高热,属热极动风,痰火上蒙,用凉肝息风,增液舒筋,化痰开窍的方药治疗.案二:舌喑不语,四肢瘫痪,喉中痰声漉漉,不能自转侧,小便失禁,属风痱证,系因气逆挟痰火上冲,经络壅塞不通,故用清热涤痰,理气通络的方药治疗.结果 以上病例均治愈.结论 中医治疗危重病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国峰;李楠;王翠卿;伊继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治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先描述,是一种由铜代谢障碍引起的少数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首发症状多样,临床治疗主要以排铜为主,常用西药有D-青霉胺、三乙基四胺、二巯基丙醇、硫酸锌等,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而中医中药相对来说不良作用小,可弥补西药的这一缺陷.从中医的角度讨论Wilson病的治疗,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于露;王艳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

    目的 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外科临床见习中的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中医外科临床见习生中,选择90名并分作甲乙两组,每组45名.甲组运用传统见习带教模式,乙组实施多媒体结合PBL教学,对比两组见习效果.结果 两组见习生通过不同方法带教学习后,乙组45名学生闭卷考试成绩均分高达(98.8±1.0)分,见习效果满意度评分高达(98.0±1.0)分,均显著高于甲组的(83.8±1.3)分和(84.3±2.0)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带教模式比较,采取多媒体与PBL教学模式展开中医外科临床见习效果更佳,运用价值更高.

    作者:陈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崔应珉教授应用金水六君煎治疗肺部感染验案举隅

    目的 总结崔应珉教授治疗肺部感染方面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具体病案,审度病机治则,揣摩用方思路,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崔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机体肺肾之气不足,外感风寒诸邪,或疫疠之邪侵袭,邪气入里化热,炼液为痰,治取金水相生之法,养阴化痰,方以金水六君煎加减.结论 崔师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秀婷;崔应珉;罗长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老年PNS患者94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48例予以雷公藤片多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量,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24 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老年PNS,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其24 h尿蛋白量.

    作者:徐俊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在肿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肿瘤护理教学中应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效果.方法 从某所医学院校中随机选取护理专业的2个班级,人数均为45人,再将其分别列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在肿瘤护理教学中采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 实验班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班.结论 在肿瘤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晓霞;许雁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刘文峰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

    目的 总结刘文峰教授治疗三叉神经痛这一疑难杂症的中医药论治经验,提炼出刘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撰文共享于同道.方法 归纳总结刘教授对本病病位特点、病因病机、论治经验、临床用药等的认识.结果 刘教授认为三叉神经的病位在三阳经筋,病因病机或为感受外邪;或为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火邪伤于阳明;或为内热外寒,脉络痹阻;或为正气内亏,营卫不和.刘教授结合病机,发皇古义,中西共参,拟定了荣面痛宁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效.结论 刘文峰教授运用荣面痛宁汤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效,值得借鉴.

    作者:雷立涛;王德惠;刘文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降气通腑贴配合穴位按摩改善老年气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降气通腑贴配合穴位按摩改善老年气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降气通腑贴配合穴位按摩.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6%;且在排便次数娄、大便性状、排便时间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气通腑贴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便秘症状.

    作者:林淑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熄风化痰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熄风化痰方对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9月-2016年6月的200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眩晕病风痰上扰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熄风化痰方,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5%,高于对照组的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熄风化痰方对风痰上扰型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春天;刘向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从有效性和安全性角度分析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方法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问题,选取若干个具体方面,结合技术实例展开简要分析.中药的有效性是指药物治疗于人类的身体病症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中药的安全性是指药物本身对人体具有无毒无害的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为了提高中药的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对药物质量的控制,达到一系列的安全管理目标,结合时下先进技术,将原本的药物质量问题以及对治疗病症的阻碍,逐渐转化为更加先进的具有高强度疗效的医学药物治疗方式,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毛盛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措施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产后尿潴留患者68例,将68例确诊为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该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采取中西医结合加临床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患者尿路感染情况,以及产后尿潴留解除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照组显效患者19例(55.88%),观察组显效患者21例(61.76%),对照组有无效患者3例(8.82%),观察组无效患者0例(0.00%);对照组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患者8例(23.53%),较观察组出现尿路感染患者1例(2.94%)多,尿潴留解除时间比较中,对照组(6.23±0.23)d较观察组(3.58±1.01)d长,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尿潴留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尿潴留情况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较为满意,对医院服务满意度提高,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刘清华;刘莲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清上蠲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体会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导师总结该病具有常见、多发、反复、顽固及致命的特点,临床上往往应用多种药物仍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故积极探讨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清上蠲痛汤是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专治头痛的经典方剂,其用药精确,配伍严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顽固性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毛小俊;李燕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的疗效.方法 选取小儿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14日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为9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风毒伤络型疗效良好,对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均有治疗效果.

    作者:宫文;钱美加;崔庆科;谢天龙;冯晓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和医派杨建宇教授临床诊疗糖尿病学验点滴

    中医中和理论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甚至也有人将中医定义为中和医学.中和医学的临床作用及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和医派应运而生,中和医派的思想可能会在糖尿病的诊疗方面提供难能可贵的经验,对于糖尿病的诊疗更具指导意义和学术启迪.

    作者:穆俊平;魏素丽;严雪梅;杨晓洁;杨建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14例慢性胃炎患者,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结果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虚气滞型,在不同体质中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了解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对患者体质进行干预可更好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金烨;陆洁;陈郁;陆程洁;梅兰娟;张士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浅谈顾护胃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性

    现今恶性肿瘤患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肿瘤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于治疗所导致的体质极度下滑、胃气衰败,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现通过对胃气的释义及现代医家对顾护胃气的重视,详细阐述顾护胃气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性,强调顾护胃气的思想应贯穿治疗始终,有效的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增强疗效,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安君君;姚嘉良;杨亚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陈瑞芳教授岭南养生膏方处方思路

    陈瑞芳教授为岭南治未病专家,其根据岭南人群体质特点,善于运用膏方调整体质,养生保健.现通过分析陈瑞芳教授协定养生膏方的药物组成特点,总结其岭南养生膏方的处方思路为:阴阳互求,脾肾为中;体质为本,兼顾旧疾;扶正祛邪,动静结合等.岭南地区过去少有用膏方者,现岭南膏方流行,希望以此文与同仁互勉交流.

    作者:常少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积极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神经、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SDS评分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58、3.1078,均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NIHSS、FMA及MBI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66、24.1542、25.5964,均P<0.01).结论 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积极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廷叶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