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3例临床观察

劳若平

关键词:大剂量, 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现报道如下, 主要方法, 基层医院, 住院, 临床, 病例, PCI, AMI
摘要:近二十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塞(AM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二甲以下基层医院,溶栓治疗仍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溶栓治疗1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依那普利、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32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6年8月~2009年2月应用依那普利、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亚雄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bF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FGF是子宫内膜癌组织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长林;项锋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发展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功能的策略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服务定位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与居民联系为密切,应解决和承担居民大部分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苏茂全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高位截瘫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高位截瘫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自1998年至今我科对收治的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或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中的69例采取了早期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及护理,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小儿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护理

    群体性食物中毒以发病急、病员多、涉及面广、影响大为特点,是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也是对医院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1].2005年6月上旬,南石头街某幼儿园34名幼儿在园内进食午餐2~5 h后,出现群体食物中毒,全部送我院急救.在救治工作中,医院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管理预案[1],由于组织得力,分工协调,措施合理,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与护理,所有患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克丹;李小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大肠癌的流行概况与发病因素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往对大肠癌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治疗方面.目前多数学者提出,只有根据大肠癌发病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筛选措施,才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万悦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56例临床分析

    自2004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桃红四物汤合生脉散化裁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5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颜培光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探讨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与急性脑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已有诸多报道证实高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一项独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2].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Hcy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前后的变化,以探讨Hcy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永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多发性创伤的早期急救与护理

    多发性创伤多数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伤等所致,在同一受伤原因打击下,伤者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到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伤者病情危急,伤情变化快,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快速的诊断、急救与护理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自2007年以来,抢救多发性创伤43例,现将有关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董影华;张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金融危机对返乡青年民工心理影响的分析

    目的 了解金融危机期间青年民工返乡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对166例返乡青年民工进行SCL-90、SAS和SDS量表评定,并与非外出农民青年比较.结果 返乡青年民工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SCL-90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返乡青年民工SAS评分(42.51±11.40)和SDS评分(45.53±12.56)均高于对照组(38.82±9.91,42.49±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返乡青年民工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

    作者:陈悦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理剧治疗对网络成瘾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剧治疗能改善网络成瘾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怀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外科麻醉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监护手段的进步,老年食管癌手术已取得一定的效果.2000年5月~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癌患者416例,其中6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96例,占23.1%,现将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冀承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根尖周病空管药物疗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根尖周病空管药物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根尖周病患者322例412个患牙,随机分成3组:拔髓扩锉组,拔髓不扩锉组和不拔髓不扩锉组,分别采用甲硝唑螺旋霉素糊剂对根尖周病的患者进行空管疗法,进行3年的临床观察,评价疗效.结果 拔髓扩锉组与拔髓不扩锉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拔髓不扩锉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拔髓扩锉组与拔髓不扩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螺旋霉素糊剂空管药物疗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靳松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

    笔者采用在活跃早期行人工破膜.发现可明显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防止羊水粪染,减少胎儿窒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云;李雪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指征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指征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以妊娠合并直径≥5cm子宫肌瘤为指征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分娩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除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指征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郭培祯;张伟;郭宗芳;董婷;李颖;杜珍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脊心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与手法矫治

    颈椎病继发胸闷、胸痛(常出现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突发也可缓慢发生,多在颈部运动或体位改变时诱发,有时伴呼吸困难、心慌、烦躁不安、眩晕或下枕部痛等,疼痛多持续30 min以上,称之为脊心综合征[1],又叫功能性或假性心脏病.为探讨颈胸椎解剖形态学改变与脊心综合征的关系,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随机选取50例脊心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颈胸椎形态学的研究及手法矫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勇;谷茉莉;于红;邓金田;张慧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以人为本加速社区医院全面建设的体会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改革不断深入、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区医院必需适应新形势,加速医院全面建设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就目前上海市社区医院状况,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作者:黄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龄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人性化护理体会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来临,高龄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日渐增多.老年患者由于体内各种重要器官已出现退行性变化,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并且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器质性病变,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退,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1].我院手术室自2007年起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处于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娟岩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广州市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报表分析与干预措施

    意外伤害是指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伤害,包括运输事故、跌落伤、无生命机械力伤害、有生命机械力伤害、淹溺、窒息等.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已列入社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市已将7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监测工作纳入每年妇幼卫生工作督导内容,笔者收集自开展监测工作以来的报表数据加以初步分析,为今后监测工作总结经验,并为上级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甘利欣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高发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不但延误病程甚至发展成终末期肝病。我们利用甘利欣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旨在探讨两者联用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菊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