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钩活术加神经妥乐平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魏玉锁

关键词:神经妥乐平, 阻滞治疗, 急性带状疱疹, 疱疹后遗神经痛, 维生素, 临床疗效观察, 周围神经, 疼痛治疗, 间断性, 分布区, 多发病, 愈后, 应用, 皮疹, 疾病
摘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HN)皮疹痊愈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的持续性或间断性剧烈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病,也是疼痛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我们从2005年1月份开始分别应用钩活术+神经妥乐平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与钩活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照,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肛周皮肤侧切术治疗顽固性肛周骚痒症20例体会

    顽固性肛周骚痒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常骚痒难忍且久治不愈.症状严重者可见肛周皮肤苔癣化.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肛周皮肤侧切术治疗顽固性肛周骚痒症患者20例,并对其中15例分别做了半年~3年随诊及复查,未见复发及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治愈率达85%以上.现介绍如下.

    作者:常峨;李玉;薛珂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浅谈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是在适当的时候,恰当的地方为组织选拔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产生理想的效益,让员工获得大的满足[1].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智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21例疗效观察

    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中药针剂,其主要成分为黄酮,具有改善心、脑微循环作用[1].为了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我院对42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钩活术加神经妥乐平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AHN)皮疹痊愈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的持续性或间断性剧烈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和多发病,也是疼痛治疗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我们从2005年1月份开始分别应用钩活术+神经妥乐平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与钩活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1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照,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作者:魏玉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感染性流行病[1].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不能仅局限于控制血糖水平,还要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并将DM健康教育列为DM五项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故应让DM患者接受DM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宫玉慧;刘均政;杨淑琴;刘新芝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的构建

    1 新农合背景与现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相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而言,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目标是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该制度的四大基本特征是:农民自愿参加,以县为单位分担风险,主要补大病和由政府(卫生部门)实行管理.

    作者:陈常兴;马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05年12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1例,根据以往可能出现的脑水肿、迟发性脑病、肺水肿、肺部感染、心肌损害、泌尿道感染、肾功能不全、皮肤肌肉损害等并发症实施了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国红霞;王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加替沙星不良反应134例报告分析

    为了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详实的参考,本文对泰安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的134例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学龄前患儿输液时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门诊输液室是患儿接受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护士穿刺水平的高低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输液量大,静脉输液日平均120次,冬夏季高峰期可达300人次.其中学龄前儿童约占75%,只有掌握好学龄前儿童输液时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才能提高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

    作者:赵玉娟;王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急性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显著延长,脑梗死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有文献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报道很少.我们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其各自的相关性以及发病情况,特别是下肢动脉与脑梗死的关系,以便于早期干预,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聂玉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居民对社区医疗需求状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开展和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启动,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好评,尤其是在当前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提下,面向个人及家庭,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基本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价廉、优质的基本卫生服务,就近就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现对外滩社区居民就社区医生技术满意度进行了一项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吴殷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17例慢性肝炎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慢性肝炎是传染科难治性疾病,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如果合并或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重病情,加快病程.我院2000-2006年诊治慢肝并甲亢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常华;赵秀华;林红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平江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与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临床症候群,以发热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表现多样性.2008年5月,被列为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截止至6月15日,苏州市共发生1799例,古城区262例,其中平江区72例,采取控制措施后,有效遏制该病传播,现以描述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袁寰一;徐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2007年1月~12月我院急诊科诊治的2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医护密切配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江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肾移植是晚期肾功能衰竭(ESOD)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移植受者中约有61.0%在术后恢复了全日工作.1983年随着高效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的引进,全国范围内接受肾移植治疗的受者迅速增加,但是成功的肾移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介导的超急排斥反应的影响[1].

    作者:赵晓华;殷文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浅谈如何提高社区妇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近年来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医院与社区严重脱节,重医院治疗,忽视社区的防治与管理,重治疗而又忽视后期的随访与康复现象严重.只有将妇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纳入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加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才能提高社区妇女疾病的防治水平.

    作者:王海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糖尿病流行概况及预防对策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病,且逐渐有增加趋势.了解糖尿病流行概况及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作者:张懋奎;陈晨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吉米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吉米沙星(Gemifloxacin)亦称SB-265805或LB20304,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曾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在韩国和加拿大上市,2004年9月,FDA批准Oscient公司甲磺酸吉米沙星上市.本文就其抗菌活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双;庄海涛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93例疗效观察

    喉源性咳嗽是感冒后期因阵发性喉头奇痒引起的干涩干咳为主的病症,常缠绵难愈,我处自2005年3月以来运用自拟止咳汤治疗19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丽萍;李荣振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常用调血脂药物的临床选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调节不当,血脂异常症的治疗成为越来越关注的临床课题.其药物治疗方法是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因此符合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要求的他汀类、贝特类、中药类、烟酸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类调血脂药物为临床常用.

    作者:聂秀华;徐立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