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赵呈云

关键词:癌症患者, 化疗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 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研究, 肿瘤患者, 治疗手段, 正常组织, 药物治疗, 严重毒性, 静脉输注, 刺激性, 综述, 同仁, 国内, 防治
摘要:化疗作为肿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广泛被肿瘤患者所接受.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治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严重毒性和刺激性.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和护理越来越受到护理界同仁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联合电麻镇痛用于人工流产30例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手术时间短,仅几分钟,一般无需镇痛或麻醉.但毕竟是手术操作,会给受术者带来一定的痛苦,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等一系列迷走神经虚脱症状[1].为了寻找简便、安全又经济有效的镇痛方法,笔者选择性地使用针刺加电麻镇痛施行人工流产手术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护生礼仪教育浅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向生物、心理、社会领域扩展.医护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可能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医护人员学习职业礼仪,提高整体素质,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作者:马丽丽;张潇潇;范丽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51例疗效观察

    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奥曲肽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报道较少,此类出血病因复杂,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一.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9月应用奥曲肽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5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政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癌症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化疗作为肿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广泛被肿瘤患者所接受.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治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严重毒性和刺激性.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和护理越来越受到护理界同仁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呈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60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治疗宫颈糜烂患者609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治愈率为44.01%,总有效率达到94.42%,宫颈糜烂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度、中度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重度.术后阴道流液和血性分泌物量少、时间短,治愈后宫颈恢复常态,无瘢痕形成.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宫颈糜烂的新方法.

    作者:王春佟;刘月合;赵芳玲;张淑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护理专业课程病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病理学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了使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短暂的学校学习期间能更多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准确判断等综合能力,毕业后能真正成为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文章根据病理学教学特点,阐述课堂教学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柏桦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注射液2 g,静脉滴注,bid,疗程均为7~10 d.结果治疗组和时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1.6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33%.两组间的上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王荣;付永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Sp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组织、19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1的表达.结果 Sp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7%,明显高于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1.1%)及正常胃粘膜组织(10.0%)中的表达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Sp1蛋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秀梅;冯一中;袁苏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剖宫产大出血61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近年来,随刮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术中发生大出血的例数也相应增多,能否当机立断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将关系着产妇的生命和健康.现对我院61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应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50例CT诊断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骶髂关节炎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脊柱关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僵硬,活动后可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出现严重的功能受限.本病以20~30岁青少年男性多发,有明显家族性发病倾向,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骶髂关节炎是AS早的病理特征之一[1],故骶髂关节是先发病的部位,且CT分辨率高,因而骶髂关节CT检查对于发现早期AS,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辉;魏锦慧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原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整体随机抽样,对800名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教师81.75±11.07高于女教师79.73±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在5年以下79.34±13.64、6~10年80.21±12.23、11~15年81.17±12.16、15年以上80.41±15.3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为专科81.04±11.17、本科81.74±12.13、硕士80.87±11.02、博士79.41±12.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为助教78.03±12.31、讲师81.72±11.81、副教授79.53±11.62、教授80.11±12.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对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末;陈江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济南市城镇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通过对健康体检资料的分析,了解济南市城镇居民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到山东省立医院健康查体中心查体的济南市城镇居民23 596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代谢综合征增龄趋势有性别差异;代谢综合征与脂肪肝、冠心痛均有密切联系,代谢综合征患者患脂肪肝、冠心痛、糖尿病的危险性均增加;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血糖等的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影响济南市城镇居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及早筛查并发现MS的高危人群,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作者:宋心红;高杰;林海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46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

    自2006年6月~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脑外伤、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持续植物生存状态患者46例,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经芳;魏代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子宫切除术后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即B组(0.2 mg/ml布托啡诺)和BK组(0.2mg/ml布托啡诺+2 mg/ml氯胺酮混合液).手术结束时接上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量1 ml,背景剂量1 ml/h,指令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 h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布托啡诺总用量以及忍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BK组术后4、8、12、24 h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BK组术后24 h布托啡诺总用量较B组减少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嗜睡发生率分别为BK组10%、B组18%.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能增强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无明显氯胺酮相关的副作用.

    作者:陈华军;薛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排尿性晕厥1例报道

    患者男,22岁,大学生.因夜间不明原因晕厥1次而就诊.追问病史,该患者于夜间起床小便时在卫生间晕倒,意识丧失,约2分钟后自行苏醒,醒后意识活动如常.晕倒前无心慌、出汗等现象.睡前饮食正常,既往健康,无糖尿病史及类似疾病史发作,未服用可能引起血糖降低的药物.查体:T 36.3C,P 76次/分,R 18次/分,BP 110/70 mm Hg.

    作者:路伟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613名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目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已成为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院从2008年4月~6月对上海市彭浦中学613名中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秀;蒋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变化关系分析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常出现高血糖症,但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的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治疗康复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鲜见报道.本研究选择了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血糖水平与上述因素的临床关系.

    作者:徐岩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其中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半小时,于第1天和第8天;卡培他滨2500mg/m<'2>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用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3~5个周期化疗.结果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入组本临床研究,疗效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5例,进展7例.总缓解率为52.0%(13/25),完全缓解率为12.%(3/25),部分缓解率为40.0%(10/25),稳定率为20.0%(5/25),进展率为28.0%(7/2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全组平均随访16个月,有效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个月,至随访结束,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高,毒性反应轻.

    作者:于焕欣;毋永娟;尹岩伟;王亚兰;张海琴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安博维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安博维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A、B两组,均给予安博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尿白蛋白(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血压无明显下降.结论安博维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保护性治疗.

    作者:王素霞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隐蔽部位鼻出血的定位与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鼻出血常见的出血位置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隐蔽部位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及内外侧壁59例(64.1%),鼻顶嗅区15例(16.3%),鼻中隔后端7例(7.6%),中下鼻甲、鼻底4例(4.3%),中鼻道后方2例(2.2%),未检出出血部位5例(5.4%).4例行局部填塞,其余皆行微波热凝,其中4例先行局部填塞,4例先行鼻中隔矫正术.87例(94.6%)一次治愈,5例(5.4%)二次内镜检查止血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隐蔽部位鼻出血常见部位为下鼻道穹隆、内外侧壁和鼻顶部嗅区,鼻内镜检查加微波热凝是治疗隐蔽部位鼻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洪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