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兴翠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与会专家呼吁,应摒弃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只能用于已婚妇女的传统观念,鼓励青年人使用LARC,减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疾病的康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疗效满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患者存活率大大提高,但后期仍可遗留严重功能障碍,这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2]。如何大限度提高中风病的康复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成为当前中风康复的研究热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本文仅列举一些中医康复疗法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帮助,以指导广大患者进行更合理的康复治疗。
作者:陈阿贞;兰岚;俞征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讨论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情况无差异。结论:在治疗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中,重组人B型利钠肽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意义。
作者:张立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神经质是人格特征的一些特点(如:敏感、求全、疑病、反思、情绪不稳定等)。以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李振涛教授创立的神经质所致病感心理疗法对2014年云南“8.3”鲁甸地震后出现紧张、焦虑和强迫等应激症状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训练,效果明显并有效。
作者:杨宛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将114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5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基础上加用西医进行治疗为一组(治疗组);51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为另一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作者:程云杰;孙红玮;罗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就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从牙周病和糖尿病的关系出发,探讨牙周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为糖尿病人的牙周病预防提供些许建议。
作者:凡亚强;陶贵渝;张海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输卵管结扎术和药物避孕的临床利弊。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节育举措的496名女性,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输卵管结扎组(A组,119名)和口服避孕药组(B组,377名),A组行输卵管结扎术予以避孕,B组采用口服药物避孕。比较分析两组腰部不适率、经期延长率、月经不调率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A组在妊娠率、月经不调率及腰部不适率相比于B组,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A组在经期延长率相比于对照组,高于后者且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针对育龄避孕女性,采用输卵管结扎术予以节育,除经期延长率外,在腰部不适率、经期延长率、月经不调率及妊娠率等指标方面均优于药物避孕,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豆豆茶”治疗寻常痤疮进行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值的变化,初步探讨“豆豆茶”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豆豆茶”组及中药治疗组。每组30例进行为期20天的药物治疗。治疗前采取静脉血查血清细胞因子(TNF-α),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值组内比较“豆豆茶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TNF-α值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豆豆茶”组与中医药组治疗后(TNF-α)组间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3患者一个疗程后“豆豆茶”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结论:①两组治疗方法对寻常痤疮均疗效且“豆豆茶”组优于中药组。②就减少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豆豆茶组”更能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从而达到抑制皮肤炎性反应治愈痤疮的目的。
作者:王贵春;刘航;王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踝扭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踝扭伤患者4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期间,并将踝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踝扭伤患者采用经穴治疗,观察组踝扭伤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结果:观察组踝扭伤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踝扭伤患者的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踝扭伤患者治疗后的局部疼痛缓解时间、治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踝扭伤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不仅能够增加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还能缩短患者局部疼痛缓解时间、治愈时间。
作者:蔡华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中医学的入门,也是学习中医的读者学习的基础学科。这一理论学科具有能让其他中医学分支学科认同和利用,因此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而且带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纵观当前中医理论学科的发展,其取得的成果和突破都比较有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发展极为缓慢呢,笔者认为,理论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临床的实践和证明,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要让中医基础理论能够更好的发展,必须将其全面融汇到临床中去,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作者:叶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止带方加味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B组患者采取止带方加味治疗,A组联合用药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64.7%。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止带方加味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器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9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真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CU病房病发V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意识昏迷、通气时间≥3d以及基础疾病因素。结论:结合VAP的发病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够显著降低VAP的临床发病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多兰;张雯雯;张丽君;陆靖;刘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2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采用自由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1例。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并在妊娠物排出后采用清宫术,对照组行常规流产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流产情况与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物排出时间和阴道出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终止妊娠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具有良好的流产效果,且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家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中医治未病在健康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60例医务人员,其均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选取,并对此次研究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理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医护人员的发病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效果显著。
作者:杨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肢冷症称之为“厥”,糖尿病肢冷症患者四肢指端至肘膝的不同程度的自觉或他觉的冷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认为阳气不足是肢冷症发生的主要病机,气滞、血瘀、络阻是糖尿病肢冷症病机的发展及归宿,并形成了阴寒、淤血、痰湿等致病因子影响疾病发生、发展,故探讨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大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理论基础,为增进此症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欧阳海平;钟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神经肌电图的临床检查结果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检查后患侧各部位潜伏期及波幅相较于健侧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通过检测特发性面瘫患者神经传导动作电位的潜伏期与波幅,从而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秋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应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情况。方法:选取达换血指征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6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应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术治疗,血源均为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随机分组,就2.5:1比例(观察组,n=30)与2:1比例(对照组,n=30)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显著下降,与换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换血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下降均不明显(P>0.05)。血清中重要电解质K+、Cl-换血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2.5:1配比的O型浓缩红细胞及AB型血浆成分血换血对HDN治疗,可促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降低,又可对贫血有预防作用,且换血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不明显,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胡德飞;罗孝华;邱洪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多普勒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析其多普勒彩超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中,诊出率为100%,其中左下肢为29例,右下肢为14例,双下肢为7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8例,混合型9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多普勒彩超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有效判断病灶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开展。
作者:关兴;王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类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塞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大幅度提升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恢复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