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郭选贤教授治杂病验案举隅

温洋洋;谢苗;郭选贤

关键词:头痛, 失眠, 腹泻, 经验
摘要:头痛、失眠、腹泻三者皆是内科杂病中颇具代表性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此类杂病临床辨治思路和疗效反应常作为中医医师医术高低的评价标准.郭教授结合二十余年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指出头痛肝疏不畅为其伏因,失眠则重视调理中焦脾胃,在腹泻治疗中主张寒温并用调理枢机.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治疗圭亚那人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圭亚那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电针方法对圭亚那乔治敦首都医院针灸科门诊3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VAS分别为(7.64±1.94)和(2.85±2.43),治疗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结论 电针作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圭亚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作者:黄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治未病思想谈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防治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卵巢早衰(POF)的先兆,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是经过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中医学术思想,它强调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和总结“治未病”思想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防治中的作用,即未病先防,扶正固本;既病防变,防微杜渐;病后防复,巩固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李慧芳;谈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刘友章教授活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举隅

    刘友章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身中医世家,曾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医疑难杂症的治疗尤有心得,现将刘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丁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影响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10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结果 在血脂影响上,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TC、TG、HDL-C及LDL-C上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仅TC、TG及LDL-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TC、TG及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血液流变学上,观察组患者在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四项指标上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在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及纤维蛋白原上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hs-CRP、IL-1及IL-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四项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有效调节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异常,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吕晓旭;邢铁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郭选贤教授治杂病验案举隅

    头痛、失眠、腹泻三者皆是内科杂病中颇具代表性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对此类杂病临床辨治思路和疗效反应常作为中医医师医术高低的评价标准.郭教授结合二十余年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指出头痛肝疏不畅为其伏因,失眠则重视调理中焦脾胃,在腹泻治疗中主张寒温并用调理枢机.

    作者:温洋洋;谢苗;郭选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的住院病人确诊为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患者55例.入院后予以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评估治疗1周后髋关节功能以评价近期治疗效果,跟踪随访三月评估髋关节积液吸收情况,评测一年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 治疗1周后的髋关节功能改善率(治愈+好转)为90.9%;跟踪随访三月评估髋关节积液吸收率87.2%;随访一年后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8例复发,复发率14.5%.结论 皮牵引配合五苓散加味膏剂口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无论是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疗效都非常显著,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才德;黄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学术思想探析

    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脾属已土,脾宜升则健,脾主运化;胃属戊土,胃宜降则和,胃主纳.脾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传输,但各有特点,临证当分而治之.通过反复研读《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篇,可归纳出其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治胃先治肝、治分气血、久病入络、温通胃阳、顾护胃阴、肝风内中等,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康宜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诊疗现状

    目的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严重阻碍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笔者希望通过对近年来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以寻求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几年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临床多采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治疗等治疗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结果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应尽早介入,而且应该通过治疗人员的正确方法进行.

    作者:曾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α-脑波音乐在中医院校生理学实验双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通过在生理学实验双语教学中运用α脑波音乐作为教学背景,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结果表明,此法可使教学中的实验动物呼吸平稳、心率正常,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在双语课堂上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思维记忆力,提高实验成功率,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献敏;杜彩霞;高剑峰;王权;朱艳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

    麻黄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常用中药,影响麻黄入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麻黄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从采收季节、贮存时间、炮制方法、煎煮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采收季节不当、贮存时间过长或过短、生用或者蜜炙、煎煮不足等都会对麻黄的质量造成影响.现论述这几方面对麻黄的疗效的影响.

    作者:孙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针刺对比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及单纯针刺组各45例.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改善,针药结合组有效率为95.56%,单纯针刺组有效率为84.44%,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肝胆湿热型)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能较快的减轻耳后疼痛,缩短疗程.

    作者:王乐荣;刘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整体观系统观辨证论治糖尿病

    目的 证明辨证论治之应用延伸——以整体性系统性观念来治疗糖尿病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 融汇古今消渴、糖尿病文献资料及自身临床体会,在病因病机演化发展、辨证分型及方药治疗上以整体观和系统观进行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始终体现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结果 整体观系统观在辨治糖尿病上是合理的和有效的.结论 整体观系统观是辨证论治糖尿病方面的应用延伸,这是一个哲学范畴,不单适用于糖尿病,对其他疾病辨证施治同样适用.

    作者:董凯;董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陈美华以滋肾平肝、化痰活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陈美华主任以滋肾平肝、化痰活血法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西药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以滋肾平肝、化痰活血.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P<0.01),但治疗组降压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更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改善眩晕、头重、胸闷、五心烦热、腰酸、肢体麻木方面更具有优势(P<0.05).血液流变学疗效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大聚集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大聚集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大聚集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陈美华主任应用其经验方滋肾平肝、化痰活血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同时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雪梅;辛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7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予阿洛西林钠针、喜炎平注射液、丹参酮Ⅱ-a针静滴,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配合针刺、拔罐和中药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0.26%、总有效率97.37%、复发率11.48%,对照组治愈率48.61%、总有效率62.5%、复发率31.4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减少复发,促进淋巴结消失的作用.

    作者:刘素云;王喜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泻白散加减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观察组5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口服泻白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1、3、5天后,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的评分及综合评分变化,腹泻、食欲不振、睡眠改善的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1、3、5天,咳嗽、气促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天痰壅及肺部听诊的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天、5天治疗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表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天后呼吸道症状、体征治愈的有效率及腹泻、食欲不振、睡眠改善的持续时间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泻白散加减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疗程短,值得推广.

    作者:郭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穴区TRPV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隔药灸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天枢穴区TRPV1、TRPV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穴位局部启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炎症性肠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隔药灸组、正常隔药灸组.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模型隔药灸组和正常隔药灸组均取天枢穴施以隔药灸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各组大鼠天枢穴区TRPV1、TRPV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隔药灸干预后,模型隔药灸组TRPV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正常隔药灸组(均P<0.01)以及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模型隔药灸组TRPV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调节穴区TRPV1、TRPV3可能是隔药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穴位局部启动机制之一.

    作者:洪珏;魏凯;张丹;张琳琳;刘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阴阳辨证”谈《伤寒论》少阴病证治

    以“阴阳辨证”为纲,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篇的相关原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少阴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阴阳俱虚,而从“水火不济”“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三个不同的病理层次进行研究,能更清晰的认识少阴病的病机及证治特点.

    作者:刘弘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治疗肾虚型腰痛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艾灸对肾虚型腰痛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型腰痛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及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治疗对肾虚型腰痛病患者可明显缓解腰痛,减少复发,疗效满意.

    作者:黄雪莉;方云添;郑亚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56例

    目的 研究胃脘痛采用半夏泻心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胃脘痛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胃镜检查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脘痛疾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应用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张雪梅;郭燕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