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治疗肾虚型腰痛病的疗效观察

黄雪莉;方云添;郑亚珠

关键词:艾灸疗法, 腰痛病, VAS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艾灸对肾虚型腰痛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型腰痛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及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治疗对肾虚型腰痛病患者可明显缓解腰痛,减少复发,疗效满意.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韩玲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感冒经验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韩玲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近30年,对小儿呼吸系统及肾病的临床及实验有较深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小儿热性病.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现在研课题2项.韩玲主任医师辨治小儿感冒,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前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将其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等四型,本文重点介绍韩玲主任医师治疗小儿感冒卫气分的辨证选方经验.

    作者:付剑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中医诊疗思路探索

    目的 探索高血压中医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阅读整理相关文献,梳理中医诊治高血压的临床经验.结果 总结目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辨证方法、用药特点、疗效评价方法及宣传教育方式.结论 高血压中医诊疗的临床路径尚未统一,仍需不断的探究与改进.

    作者:李花荣;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材鬼针草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目的 初步建立中药材鬼针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芦丁和金丝桃苷为对照品,对鬼针草药材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 建立了以薄层色谱法鉴别鬼针草药材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方法.芦丁的线性范围为3.11~99.55 μg· mL-,回归方程为:Y=16.783X-7.895(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5%,RSD为2.77%(n=6);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为3.14~100.6 μg·mL-1,回归方程为Y=22.425X-10.389(r=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89%,RSD为1.98%(n=6).结论 本实验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鬼针草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有效控制鬼针草药材的质量.

    作者:布紫云;曲婷丽;赵正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

    麻黄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的常用中药,影响麻黄入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麻黄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麻黄入汤剂质量的因素,从采收季节、贮存时间、炮制方法、煎煮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采收季节不当、贮存时间过长或过短、生用或者蜜炙、煎煮不足等都会对麻黄的质量造成影响.现论述这几方面对麻黄的疗效的影响.

    作者:孙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穴区TRPV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隔药灸对炎症性肠病大鼠天枢穴区TRPV1、TRPV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穴位局部启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炎症性肠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隔药灸组、正常隔药灸组.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模型隔药灸组和正常隔药灸组均取天枢穴施以隔药灸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各组大鼠天枢穴区TRPV1、TRPV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隔药灸干预后,模型隔药灸组TRPV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正常隔药灸组(均P<0.01)以及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模型隔药灸组TRPV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调节穴区TRPV1、TRPV3可能是隔药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穴位局部启动机制之一.

    作者:洪珏;魏凯;张丹;张琳琳;刘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探究近10年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慢性湿疹提供较好的针灸治疗方法和临床依据.方法 以“慢性湿疹,针灸”为检索词,查阅2004至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将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毫针剌、火针、自血疗法、梅花针、针药结合等不同的针灸方法,在治疗慢性湿疹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 针灸治疗慢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临床运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作者:张贵涛;何新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17例

    目的 探讨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 17例患者采用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进行治疗.结果 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效率为94.1%.结论 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作者:宋如意;庄语;姚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临床浅谈血供对骨不连治疗的影响

    目的 通过改善血供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笔者抽取我院自2009年-2014年2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析之前采用的植骨加内固定疗法对血运的影响,和终采用自体骨髓血介入加补肾活血类中药汤剂口服的疗效.结果 排除感染性骨不连等其他因素.此23例患者之前或进行钢板内固定破坏了骨膜,或骨损伤的位置没有血管供应造成骨不连.经过系统的对症治疗、随访,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把改善血运作为突破点,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如介入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在骨不连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葛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臧力学主任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临床上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臧力学主任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拟方治疗临床上常见的乳腺增生类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结果 臧主任拟方功效见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辅以软坚散结,使本病的疼痛和肿块逐渐减轻甚至消失.结论 以本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疾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作者:佟佳音;臧力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治疗肾虚型腰痛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艾灸对肾虚型腰痛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型腰痛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及疗效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治疗对肾虚型腰痛病患者可明显缓解腰痛,减少复发,疗效满意.

    作者:黄雪莉;方云添;郑亚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学术思想探析

    清代医家叶天士认为脾属已土,脾宜升则健,脾主运化;胃属戊土,胃宜降则和,胃主纳.脾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传输,但各有特点,临证当分而治之.通过反复研读《临证指南医案》中胃脘痛篇,可归纳出其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治胃先治肝、治分气血、久病入络、温通胃阳、顾护胃阴、肝风内中等,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作者:康宜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泻白散加减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观察组5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口服泻白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1、3、5天后,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的评分及综合评分变化,腹泻、食欲不振、睡眠改善的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1、3、5天,咳嗽、气促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天痰壅及肺部听诊的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天、5天治疗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表现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天后呼吸道症状、体征治愈的有效率及腹泻、食欲不振、睡眠改善的持续时间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泻白散加减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疗程短,值得推广.

    作者:郭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同时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雪梅;辛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风药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浅析

    风药是指具有春气、风木特性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根据肝脾致病的理论,运用风药收效明显.

    作者:侯宇辉;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治未病思想谈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防治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卵巢早衰(POF)的先兆,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是经过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中医学术思想,它强调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和总结“治未病”思想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防治中的作用,即未病先防,扶正固本;既病防变,防微杜渐;病后防复,巩固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李慧芳;谈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张玉芬教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山西中医院、中医药研究院张玉芬主任是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等方向的研究,在临床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既注重辨病,又注重辨证,既重视中医治疗手段,又重视西医的诊疗技术.临床工作50余年在多囊卵巢综合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张氏治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思路及用药特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张淑芬;张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伤寒杂病论》水类煎药溶媒浅述

    目的 总结整理不同之水的性用、材料及备置方法等,供临证时灵活选取,以提高方药疗效.方法 参照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的成果,归纳其中水类溶媒的性用,以五行理论为中心,阐述其功效和升降之性.并对其现状和发展提出见解.结果 诸水的五行及升降之性对应为:清水(水;沉),甘澜水(木;升而泄肾邪),清浆水(金、土;敛降火气而养中),潦水(土;降而化湿邪),泉水(金;降而安神),井花水(金;降而熄风),东流水(金;降而荡上焦水饮),麻沸汤(火;浮而上行且可通络).结论 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方药煎煮溶媒有特定的选择.不同煎药用水具有不同的性用,临证时根据病症的不同择取相应的煎药用水方可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作者:唐一丹;黄庆;田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仲景方剂的五味配伍方法初探

    目的 探究仲景方剂中几种常见的方剂配伍方法以及所治疗的病症,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对经典的仲景方剂加以归纳分析、加以总结.结果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常见的五种配伍方法(辛苦甘除痞法、咸辛苦泄下法、甘咸苦除燥法、酸甘苦除烦法、酸苦甘除挛法)及治疗病症.结论 从五种配伍方法中得到了启示,药物的五味配伍十分重要,需要医者探索更好的配伍方法.

    作者:吴美玉;尹立智;徐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下法为主治疗新产腹痛运用1例

    妇人产后腹痛多因气血骤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临床多以产后多伤气血,气血不足为常立法,治疗则以扶正以养荣血为主,然产后腹痛首当分清虚实,若以邪实为主,不可胶柱鼓瑟,扶正则壅滞气机,邪无出路,必腹痛加剧,又不可一味攻邪为主,临床上以下法中之和解法大柴胡汤为代表治之则可兼顾扶正与祛邪.

    作者:龚鹏;胡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辛开苦降法治疗实证呕吐

    呕吐病为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至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分虚实二证.实证呕吐根本病机为多种原因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辛开苦降法为调整脾胃气机,恢复中焦升降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实证呕吐之组方用药,以辛开苦降为法,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论述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实证呕吐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旭光;杨大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