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及诊疗进展

牛瑞仙;徐秀丽

关键词:药源性,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衰竭, 骨骼肌损伤, 细胞膜, 临床表现, 肌球蛋白, 内容物, 血液, 疼痛, 酶类, 肌酐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BML)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骼肌损伤、细胞膜破坏、细胞内容物(酶类、肌球蛋白、钾、磷、钙、肌酐等)释放入血液中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可致急性肾衰竭(ARF).临床表现为肌疼痛、肿、无力、棕色尿.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喉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喉部粘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吸气喉鸣、犬吠样咳嗽、声嘶为临床特征.一般白天症状轻,夜间入睡后加重,冬春季节多发,且多见于婴幼儿.

    作者:唐义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并发急腹症30例危险因素分析

    1998年以来,我院共收治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急腹症30例,本文就其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处理中的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张玉乾;李亚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氯胺酮+异丙酚的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 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患儿105例,ASA Ⅰ~Ⅱ级,年龄1~7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三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 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 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 μg.kg-1.min-1+异丙酚45 μg.kg-1.min-1.结果 三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 min 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作者:赵锁良;林红艳;李国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5例分析

    腹腔镜胆切囊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痛苦轻,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局部干拢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芳平;刘国文;张良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城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石嘴山市惠农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石嘴山市惠农区社区中随机抽取四个居委会,以WHOQOL-BREF量表对该居委会1345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男性577人占42.9%,女性768人占57.1%;年龄大的为93岁,年龄小的为60岁,平均年龄69.69岁,年龄中位数为6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54.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3.7%;48.1%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居于前三位的慢性病是: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结论 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有负性情绪,主要有孤独感、衰老感和自卑感,必须通过改善心理、生理、生活状况等,才能使老年人度过高质量的老年期.

    作者:丁国萍;马俊花;沈朝晖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合理安置手术体位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已不只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更应重视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护理,注重病人术中的舒适感和满意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些高难度、长时间的手术越来越多,由于手术中不能变换体位,若体位不能合理安置,将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损伤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或影响病人呼吸及血液循环,给病人造成损伤和痛苦.

    作者:李敬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危重及慢性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不仅适用于患者长期接受输血、输液、肠外营养及药物治疗,还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又能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测,从而正确判断病人血容量和/或右心功能,指导诊断治疗.

    作者:林景枝;杨凤兰;杨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丹香液与锡类散联合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香液与锡类散联合西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以中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每晚1次,14天为1疗程.结果 中西药联合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症状缓解起始时间和对IgG、C3的调节功能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药联合灌肠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是治疗UC较好的方法.

    作者:翟建国;路江海;刘金松;李粉格;王庆周;李爱然;王林现;常文青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两种桩核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桩冠修复牙齿缺损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一些牙体组织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龈切术等治疗后,常采用桩一核一冠完成修复.本文对近三年修复的125颗前牙缺损,利用铸造桩核和螺纹钉树脂核修复,随访两年,比较两种桩核修复方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乌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脑涨落图检查对单纯头晕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1、探讨脑涨落图对头晕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2、研究头晕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3、探索头晕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脑涨落图仪对单纯头晕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脑涨落图描记,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头晕组的全脑神经递质活动的总功率显著降低,熵值显著升高(P<0.05);GABA显著降低,DA显著升高(P<0.05);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则无显著变化,兴奋性递质的功率相对增强.结论 EFG检查提示头晕患者的整体脑功能降低,脑内抑制性递质的功率相对减弱,大脑的代偿能力正常.EFG能够在无创状态下检测头晕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功率和大脑功能,虽然不能直接诊断头晕,但能够为临床确定头晕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王校斌;杨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慢性排斥致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同种异体肾移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移植物功能渐进性下降,多发生在移植后数月或数年后,与急性排斥、原发病复发、外科并发症等因素无关,称为慢性排斥(CR).以往认为与宿主对移植物持续免疫攻击有关.近来提出系慢性移植性肾病.

    作者:张涛;刘子栋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胫骨高位球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 观察胫骨高位球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等检查评估,测量下肢站立位力线,确定截骨部位,采用球形胫骨高位截骨,用外固定器固定截骨断端,同时用骨圆针在股骨髁部钻孔减压,矫正维持下肢力线,随访结果参考窦宝信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优25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 采用胫骨高位球形截骨,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创伤小,矫正角度易掌握,矫正确切,截骨部位愈合好,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玉民;刘铁战;张苏斌;武东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TCD动态检测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出72例并且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大、中、小剂量治疗.入院后均立即按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以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脑血流收缩峰速度来测定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 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用药后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大、中剂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脑血流速度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小剂量组治疗前后的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静脉滴注大、中剂量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而小剂量尼莫地平则不能有效防治.

    作者:赵君;李兴强;苗素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5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改变,探讨冠心痛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冠心病组,选择无冠心病者5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了时域和频域指标,分析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参数,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冠心病组24 h HRV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作者:邹健红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23例观察

    目的 探讨Ⅳ期膀胱癌的有效而安全的化疗方案.方法 对23例Ⅳ膀胱癌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化疗,第三周重复,共治疗6个周期.结果 23例病人CR6例,PR7例,RR为56.5%,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他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没有因治疗引起死亡.结论 GC方案治疗晚期膀胱癌安全而有效.

    作者:孙国锋;王海全;刘梅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IL-4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 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月的41例HIE患儿和3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内、第3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及CK-BB.结果 (1)HIE组血清CK、CK-MB、CK-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 (1)HIE血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MB、CK-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患者增进知识,改变不良的观念和行为,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对30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及家属实施了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于2001年2月~2006年12月应用国产吻合器技术施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留肛门手术(简称保肛术)6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瑞军;孙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慢性肺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导致了病理生理的改变,致使支气管管腔痉挛狭窄,导致通气和弥撒功能障碍,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继发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力衰竭.

    作者:许振霞;付瑞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