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大复方是中药复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药味多、相应的化学成分复杂,致使药效物质基础难以确定;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含量过低给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所以研究药物之间的配伍,在保证药效的基础上简化药味组成,使之便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已成为中药复方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作者:王海燕;刁兴彬;孙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曲尼司特-N(3,4-二甲氧基肉桂酰)邻氨基苯甲酸是一种抗变态反应药物,它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和噬碱性粒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SRS-A等过敏介质发挥作用.近年来发现曲尼司特对于某些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对伴随细胞增殖、胶原沉积、纤维化及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改变的心血管疾病有效,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秦辉;刘厂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细胞内除溶酶体外重要的降解系统,也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主要的降解系统,UPS不仅是一种清除损伤或陈旧蛋白质的重要机制之一,而且还参与调节炎症、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细胞凋亡等各种细胞生物学功能[1-3].近年研究表明UPS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心脏衰竭等的发生和发展,且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冠心病可能有效,因而UPS可能成为冠心病诊断、监测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
作者:李振龙;曾高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8分以下)[1]的患者,由于意识障碍,伤后频发呕吐、耳鼻腔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常合并肺部、颈面等部位损伤,以及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致呼吸异常等,使患者易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是造成本病急性期或恢复阶段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ICU自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4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状况.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研究组(40例)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对照组(4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各指标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正常人普遍降低,搏动指数明显升高.
作者:何传才;吴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极高的突变性,且临床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所以应尽早发现感染者、并控制其流行.然而,血清免疫学实验作为实验室诊断HIV的主要依据,窗口期的存在给HIV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检测HIV血清学新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HIV P24抗原测定,以及病毒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在窗口期的运用.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书志;梁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肾盂肾炎患儿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方法 用速率法对36例肾盂肾炎患儿的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进行检测,并与352例健康儿童尿液进行比较.结果 肾盂肾炎患儿的三种尿酶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 尿酶的含量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因而尿酶可以作为评价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检测尿液中GGT、ALP、LDH对诊断儿童肾盂肾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君;付海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期间重点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或再栓塞等并发症.结果 基本治愈8例,有效26例.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多个穿刺部位出血,经冰敷、局部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结论 对溶栓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孙艳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例1 男,62岁,以左眼视物不清2年,于1993年5月21日入院.查体:血压130/82 mm Hg,心肺腹部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左手动,右0.5,光定位准确,左眼外眼无异常,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虹膜纹理清,瞳孔约3 mm,对光的反应灵敏,晶体白色浑浊,眼压双侧5/5.5=17.30 mm Hg.
作者:曹锐生;苟小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闭式引流在液胸引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Seldinger组、粗管组和细管组进行液胸引流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在一次置管引流治愈方面,Seldinger组与粗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细管组(P<0.01).在管周疼痛和并发反应性胸膜炎方面,Seldinger组和细管组优于粗管组(P<0.05).在管道不通畅和需要重复置管引流方面,Seldinger组和粗管组优于细管组(P<0.05).而三组的拔管后医源性气胸、导管性感染以及凝固性血胸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ldinger穿刺技术引导专用的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液胸,既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盛标;蔡业平;张圣岸;李云锋;陈亮;黎艳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关键在于消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我院在美国GE公司的高分辨率十六层螺旋CT引导下,应用瑞典LeKsell射频治疗仪的椎间盘治疗电极,在突出部分的病变髓核部位直接射频热凝,使突出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从而使突出的髓核马上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尚咏梅;吕桂菊;边进;滑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术前访视已成为手术全程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尽管患者的手术过程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占时间比较少,但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患者以稳定的心态安全渡过手术期,我们对在我院妇科病房住院的3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个性化术前访视.
作者:商素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之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存在功能冲突.两者功能冲突表现在由于双方利益冲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不健全、缺乏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缺乏外部监督和约束而导致的双向转诊制度的失败.在市场作用基础上,政府引导建立集团化模式的协调机制,运用利益协调、组织协调、程序协调和战略协调,能够较好地解决两者功能冲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作者:李洪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吸肌锻炼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呼吸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教会患者缩唇呼吸、深呼吸、呼吸操等呼吸肌功能锻炼技术,观察患者呼吸和心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患者呼吸疲劳状况有明显改善.结论 呼吸肌功能锻炼有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和心率的作用.
作者:袭开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危急患者的生命.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透析中采用降低透析液温度和调节透析液钠浓度的方法,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红;刘笑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20世纪70年代起,传染病已不再是危害儿童的第一杀手,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除意外伤害外常见的儿童死亡原因.恶性肿瘤中,白血病发病率占据第一位[1],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应用正规化疗,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70%~80%[2].
作者:范芹;沈晶晶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小儿短小手术过程中,常需在不行气管插管的条件下,既保持镇痛镇静,又无明显呼吸抑制,因此选择好麻醉方法及麻醉中用药,对患儿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进行了300例小儿下肢、下腹部手术的麻醉,取得些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丁娜;卢金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并用血液磁极化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高压氧和血液磁极化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疗效和肺炎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并用血液磁极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
作者:王勤;高广生;徐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在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如果忽略了病人的权利,很可能会发生侵犯病人权利的事件,甚至会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权利,有利于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所谓权利,一是法律上的权利,即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表现为享有权利的人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有权做出或不做某种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在必要时可请求国家机关协助实现其权益;二是指伦理道德方面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也有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并遵循的行为规范[1].病人权利是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的综合,是指病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应享受的权力和利益,病人权利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艾淑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2006年内科疗区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继发脑栓塞.例1 男,42岁,因心前区疼痛1小时而入院,患者2小时前因劳累而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大汗,休息、口服速效救心丸不缓解.既往高血脂.查:血压120/70 mm Hg,心音低钝,节律不整,闻期前收缩.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 mv.
作者:丁顺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