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的护理

宁兆惠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类天疱疮, 皮肤科, 松弛性大疱, 皮质类固醇, 中医治疗, 治疗体会, 治疗方法, 危及生命, 生理功能, 内脏损害, 控制病情, 中医学, 危重病, 死亡率, 火赤疮, 中药, 外观, 膜上, 基础
摘要:天疱疮及类天疱疮是皮肤科的危重病,其特点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松弛性大疱,使皮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并可伴有内脏损害,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死亡率一般可达22.5%.中医学又称为火赤疮,中医治疗是在辨证使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较小量皮质类固醇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体会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阑尾炎发病的8%左右.多半是因患急性阑尾炎治疗不及时延误所致.这一特点,在农村基层尤为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诊治过程中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疗效明显提高.手术率下降,并发症明显减小.住院天数较手术减少,病人满意.

    作者:林强;宁廷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小儿多动症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1.1药物治疗1.1.1哌醋甲酯又称利他林.口服吸收快,开始剂量每日0.3 mg/kg,无效可逐渐增加量至0.6mg/kg,,大剂量不超过0.8 mg/kg,分两次于晨起和中午口服.一般需服半年至一年,必要时可延长至2~3年.

    作者:王晓红;王晓青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大黄水煎液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腹胀18例疗效分析

    腹胀是指胃脘以下腹部胀满,腹皮绷紧的感觉,严重者胀大如鼓状,并常伴有食欲减退、腹部胀痛等症状.据临床观察肝病患者发生腹胀及其严重程度常与肝组织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肝病腹胀的原因很多,例如肝功能受损、胆汗淤积、胆汗分泌入肠道减少,引起消化功能尤其消化脂肪功能障碍,使肠道食物滞留过久,细菌产气增多:腹水、低血钾、肠道继发感染、肠功能紊乱、肝脾显著肿大等也是腹胀的主要原因.

    作者:施俊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45例小细胞肺癌的X线分析

    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鳞癌、腺癌为低,但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发展快,一般说预后较差.本文就本院病理证实的45例,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搞好医疗救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社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出现了弱势群体.在农村,对于失去主要劳动力和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家庭来说,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构建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既是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现就我县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状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值得推广的建议.

    作者:陈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健脾汤加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2例

    我们采用中药健脾汤为主添加助消化及胃动力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并与单纯西药组69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老年肺结核呈增多趋势[1].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功能下降,各脏器功能减退,易合并其它疾病.并且随着心理、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转归.因此探讨和加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护理特点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丽萍;刘书英;林景枝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糖尿病病人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8月共收治初次确认为糖尿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笔者分析了这52例糖尿病病人治疗失败的原因,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中药验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4例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临床当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彻底,极易转为慢性,根治较困难,特别是用西药治疗,出现细菌耐药性的机率较大,后果不佳.我们采用了醋制(醋蒸)大黄加马齿苋煎剂对8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了观察治疗,单用西药呋喃唑酮、吡哌酸5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敬利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酒依赖患者戒酒后复饮心理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生理和心理依赖,住院治疗戒酒后而复饮.本文对初戒或复戒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探讨预防复饮的措施.

    作者:陈桂玲;王明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加替沙星是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妇科感染中应用广泛.但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加以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洪建治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是满足病人临终前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全面照顾,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护理和安慰病人,维护生命的尊严,同时给亲属以心理支持,让患者在后的生命历程中死亡,保持安详.

    作者:李秀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自体组织瓣胆道成形术后护理体会

    利用自体组织修复胆管的手术方法,可以保留和利用胆管下端Oddish括约肌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符合生理情况的理想治疗方法.2004至2005年,我科利用胆囊组织瓣修复3例肝胆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下面谈几点护理体会.

    作者:王英;吕宝琦;王玉霞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化疗新药提高生存率

    一项大规模的国际临床研究表明,新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在日前闭幕的第八届世界胃肠癌大会上,专家报告,通过对1002位晚期胃癌病人应用四种不同的化疗方案,结果发现,与传统方案(表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相比,含乐沙定和卡培他滨的新药联合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一年生存率由31.7%增至46.8%,并减少骨髓抑制引起的血液系统毒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综合性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在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已愈加为社会所认识,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能力成为目前城市卫生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1].新时期下,发挥综合性医院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是摆在各级医院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通过我院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践,探讨新时期下综合性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吴学勇;蔺世平;毛彦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护士是为病人用药的后环节,也是先获知药物不良反应的第一知情者,她们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现、预防、治疗报告中起着重要作用,就实际工作中如何观察处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归结如下

    作者:李春霞;王霞;陈广家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动脉僵硬度——心血管危险的新标志物

    首届国际血管健康学术会议亚太地区会议暨第三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日前在北京结束.来自法国巴黎的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主席Asmar教授就动脉僵硬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动脉僵硬度是一种新的全身心血管危险标志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物理降温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发热的病人我们经常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冰敷、酒精擦浴、温水浴等,而在使用物理降温中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而影响了降温的效果,并出现某些不适或并发症.

    作者:展翠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防控哮喘的医疗新模式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主要为:1.明确了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变应性气道炎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2.确定了以吸入技术为主的给药方法,不仅起效快、用药方便,而且不良反应少,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变为可能.3.防治哮喘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规范治疗并实施阶梯疗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损伤综合症,以学龄前及学期儿童为常见,可延续至成年.主要表现为: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他们动作过多、坐不住小动作多、不能静心听课.

    作者:黄向军;王晓青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