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健康教育在精神病康复中的作用

严斌;袁纯强;杨在蓉

关键词:健康教育, 情感性精神病, 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 研究对象, 治疗康复, 精神症状, 学术会议, 其它疾病, 疾病康复, 自知力, 精神科, 中国, 年龄, 南京, 疗效, 患者, 方法
摘要: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从2002年初至2004年底,住我院治疗康复出院的1597例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为观察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患者具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2)疾病康复标准按南京精神科学术会议拟订的疗效平定标准,即: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3)年龄:14~60岁;(4)排除合并其它疾病的精神障碍.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为了了解孤独症患儿家长的个性及心理状况,从而更好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孤独症患儿家长的个性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与正常儿童家长进行比较.结果 孤独症患儿家长EPQ中,N、L、E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孤独症患儿家长SCL-90评定结果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家长具有内向、神经质个性倾向,在心理上都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敌对等方面的症状,给家长适当的心理支持治疗,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

    作者:郭海燕;李智永;刘淑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4例治疗体会

    产褥感染过去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性静脉炎和脓毒血症是产褥感染的严重阶段,占产褥感染死亡率的30%~50%.我院10年来共发生剖宫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4例.为了提高对血栓性静脉炎的认识,现将其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国海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银川市社区25岁以上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市社区25岁以上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要求,以便为社区人群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为卫生保健服务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各年龄段整群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结果 25岁以上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9%,女性高于男性,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对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卫生服务模式,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服务,开展需要且能接受的卫生服务项目.

    作者:吴维林;沈朝晖;马俊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3例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油漆是日常生活装修中常用的材料,油漆中含有苯、苯乙烯等有毒有机溶剂,由于油漆作业时急性中毒,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多见,所以护理人员了解苯中毒的途径、毒物的成份、理化特性及救治护理方案,对临床护理工作及患者的早日康复,有较大的实用意义.本院收治了3例苯急性中毒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全部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护理配合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中耳炎、鼻塞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3年7月~2006年7月在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城乡育龄妇女乳腺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乳腺病患病情况,以便科学地指导乳房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2005年3月~6月应用HH161-5B型红外乳腺诊断仪,对城乡6450例育龄妇女进行乳房透查.结果 乳腺增生发病率高占29.13%,40岁左右妇女乳腺增生发病明显增多.城区妇女乳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加强对育龄妇女乳房保健知识宣教与技术指导,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孙宏琴;韩晓静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菌.支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容易引起误诊.其主要表现为:起病较为缓慢,开始时病儿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有低度或中度发热,可持续1~2周,伴有头痛、咽痛和胸痛.支原体肺炎具有传染性,易复发的特点,应及早治疗.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78例,针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应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桂菊;李霞;孟庆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心绞痛药物治疗进展

    1 硝酸酯类1.1 作用机制 (1)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因此,能减少室壁张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具有直接扩张冠脉的效应以增加冠脉的血流量.(2)近年来,还发现硝酸酯类药物有减少血小板聚集作用,此外,硝酸酯类药物在体内经代谢后转化为一氧化氮(NO),即内源性衍生舒张因子(EDRF),当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后,血管内皮损伤,功能失调,血管内皮产生EDRF减少,而硝酸酯类药物能提供其不足,因而,能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

    作者:陈旭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强化教育探讨

    目的 探讨对住院糖尿病人糖尿病(DM)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糖尿病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由各班护士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DM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的作用、胰岛素注射技巧,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的重要性等的糖尿病强化教育,出院后电话回访3个月末回院复查.结果 观察组3个月末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尿病知识积分(DKN)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每周主动运动和监测血糖的频次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个案护理的形式对住院糖尿病人进行糖尿病强化教育能明显提高糖尿病人医疗依从性,巩固疗效.

    作者:梁瑜;韩光香;孟庆华;付楠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甲亢患者血脂和总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血中血脂和总蛋白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和总蛋白(TP)的含量.结果 甲亢患者血脂、总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FT3、FT4呈负相关.结论 甲亢患者血脂和总蛋白明显降低,其变化可作为判断甲亢病情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业新;吕冬梅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也可引起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感染等,其中糖尿病并发感染问题是导致糖尿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同时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糖尿病并发感染相关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对不典型呼吸困难患者测试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axi mal expiratoy flow-volumecurve,MEFV)测定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有效减低COPD发病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德国JAEGER公司Master Screen PFT肺功能仪对其进行MEFV测定.主要指标是在25%、50%、75%肺活量时大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通过对120例30~55岁不典型呼吸困难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被检测患者中各项检测结果都正常者为3例,占检测总人数2.5%,检测异常者117例,占97.5%.轻度小气道阻塞者80例,占检测总数66.6%,中度小气道阻塞者30例,占检测总人数25%,重度小气道阻塞者7例,占检测总人数5.8%.结论 MEFV测定可早期发现小气道病变和病变程度,早期给以预防COPD干预治疗措施,以减缓COPD发展进程,有效减低COPD发病率.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某市社区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为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态度和希望从何种渠道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探求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对育龄妇女进行艾滋病预防的行为干预.笔者于2004年5~6月对某市社区参加乳腺疾病普查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

    作者:黄学荣;刘沛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治新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不包括妊娠前已有糖尿病.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1].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较高[2].因GDM危害巨大,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出现一系列母婴合并症如自然流产、妊高征、感染、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肩难产、早产、窒息、酮症酸中毒等.故GDM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邓彩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目的 探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我院制定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标准预防原则,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反馈并督促改进.结果 2006年1月-9月份我院产妇科出院人数3240人,医院感染发生率1.19%,无漏报病例.结论 产房医院感染与医务人员有着密切关系,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工作,保证各项制度与措施落实到位,是降低产房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黄丰绿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必须终身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甚至药物治疗,还要进行疾病监测,这是非常痛苦的,久病者常伴有心脑血管、肾、眼、神经等病变.

    作者:张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患沟通途径及实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在这个服务体系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全科医生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使社区人群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和特点,使医患沟通在这一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邱梓怀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5~8岁儿童, 发病率占小儿肘部骨折的50%~70%[1],并发症颇多,处理不当易引起肘内翻及Volkmann挛缩等畸形,虽经不断地改良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但肘内翻发生率仍有24%~58%,Volkmann挛缩发生率为3%[2],因此,对它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值得重视和需要提高的课题.作者从2003年7月~2006年8月,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75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东兵;冯献礼;崔海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呕吐50例临床分析

    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反射动作,这种复杂而协调的反射动作是通过在延髓的呕吐中枢来完成的,可以分为中枢性呕吐及反射性呕吐[1].由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刺激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发生的呕吐称中枢性呕吐,由内脏末梢神经传来的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称反射性呕吐.现对主诉呕吐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收入消化科的50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呕吐病理生理过程及病因地认识.

    作者:刘海霞;马医安;李继昌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关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方法层出不穷,更逐渐趋向于保留器官,微创手术,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已有报道[1],本文作者对其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英;刘英光;孙继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