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干
痹症又称顽痹,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顽痹”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顽疾,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史正彬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其临床实践及研究,以“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为理论指导,提出从脾胃论治,施以温通之法,多有奇效。
作者:邱娟;王运华;史正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更好地为治病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309例鼻咽癌康复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132例,阴虚质123例,血瘀质111例,湿热质94例,气虚质77例,痰湿质73例,血虚质27例,特禀质22例,阳虚质15例,平和质7例。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占88.97%,随年龄增大而血瘀质比例增加;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占78.32%。血虚质男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和特禀质男、女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郁质比例高,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年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是鼻咽癌康复者常见的体质,年龄、生存期与性别对气郁质、瘀血质和血虚质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灵芝;高奇峰;赖红花;周小军;丘奕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耀连;罗桂青;李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面瘫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针刺治疗后,取阳白、地仓、颊车、颧髎、翳风、完骨,依次闪罐,至皮肤局部潮红为度,然后在翳风、完骨留罐约3~5分钟。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均只行电针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8.90±3.82)d、(22.78±3.85)d,两组在治疗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0例。试验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拔罐配合针刺治疗面瘫耳后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间、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赵正恩;汪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保守治疗无效的KOA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两组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KOA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霄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NB)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NB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穴位注射治疗DNB的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比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复发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就诊我院口腔科的1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联合组各50例。中医组给予中药方剂治疗,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联合组给予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与西医组相比,总有效率无差异(χ2=0.199,P>0.05)。总有效率中西医联合组(90%)显著高于中医组(70%)和西医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P<0.05;χ2=4.465,P<0.05)。中西医联合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低于中医组(6%)和西医组(4%)。结论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口腔复发性溃疡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喜月;叶慧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消癌止痛散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消癌止痛散制作成膏剂穴位贴敷,3~4小时后洗去药物,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癌痛及相关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0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4%(P<0.01)。结论消癌止痛散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的癌性疼痛。
作者:毕晶;王佛有;冯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综合组(80例)和针刺组(76例),综合组采用刺络配合养老穴针刺治疗;针刺组选用解溪、昆仑、申脉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5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1),综合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治愈31例,显效42例,无效7例;针刺组分别为22例、40例、14例,综合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明显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杨晶;马德元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天灸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天炙贴敷指定穴位,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疗程7天,使用咳嗽评分表统计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天灸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与西药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江莉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98例酒精性肝病AW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所用方案分组,研究组55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大于对照组65.12%,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疗效影响显著。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水煎口服;对照组予以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予以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效果更佳。
作者:孟长君;孟国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测定壮阳作用药酒中枸橼酸西地那非非法添加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结果薄层色谱法:GF254薄层板,以正己烷-乙醇-氨水(30∶70∶1)为展开剂,在碘蒸汽中熏5分钟后,置254nm紫外灯下检视。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三乙胺(取7ml三乙胺用水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至3.0)-甲醇-乙腈(58∶25∶17),检测波长290nm。结论此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测定壮阳作用药酒中枸橼酸西地那非可靠有效。
作者:何涛;胡佳;张韬;于世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求硝苯地平联合归脾汤在治疗先兆早产中对孕妇的宫缩、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归脾汤在消除服用硝苯地平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A组静滴加口服盐酸利托君,B组口服硝苯地平片,C组口服硝苯地平片加归脾汤。分别记录三组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宫缩抑制情况、延长孕期天数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硝苯地平与盐酸利托君在治疗先兆早产方面疗效相当,且硝苯地平在用药过程中无明显降血压作用,对孕妇及胎儿未见不良影响,口服方便,价格低廉,患者更易接受。结论归脾汤在改善服用硝苯地平后导致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对小腹疼痛,腰酸胀痛,以及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心悸气短,心烦少寐等气血两虚之证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秦奇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采用枳实消痞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110例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用方案分组,对照组50例行脂必妥片治疗,研究组60例行枳实消痞丸治疗,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TC、TG、ALT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44.00%,两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采用枳实消痞丸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张辉凯;孟祥林;李海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余载,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认为呼吸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注重补气调气。现就王有奎主任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色等进行论述,介绍其对本病的诊治经验,以丰富临床对间质性肺病因机证治的认识,为间质性肺病的诊治提供治疗思路。
作者:王济梅;赵文娟;段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治疗后感觉无疼痛者达7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对改善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何永生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以临床症状与辨证相结合,蛋白尿、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热”与“瘀”为本病的病理基础,且存在脾肾亏虚的病理变化。治疗以祛邪与扶正并举,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贯穿始终,且注重日常调护。
作者:张彩云;何永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以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报道甚多。在风湿病领域中,基于血虚寒厥的病机特点,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痹证、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雷诺氏综合征、大动脉炎效果显著。现汇总整理了近几年该方治疗风湿病报道文献,冀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汲宗惠;张婷婷;赵云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求头痛(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偏头痛患者28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6.4%,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89.3%、平均住院天数≤14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头痛(偏头痛)辨证施护中,使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适宜临床护理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李海鹰;何连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