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御寒暖胃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修复机制的影响

谢宇锋;陈赟;冯军;杨宗保;吴云天;王曙辉

关键词:御寒暖胃膏, 穴位贴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增殖细胞核抗原
摘要:目的:研究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TNF-α、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存在腺体萎缩和一定程度的细胞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明显修复,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促进CA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细胞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超;侯满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御寒暖胃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修复机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TNF-α、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存在腺体萎缩和一定程度的细胞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明显修复,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促进CA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细胞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谢宇锋;陈赟;冯军;杨宗保;吴云天;王曙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属寒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抹药罐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PEF、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素平;吴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耳周三穴深刺与浅刺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耳周三穴深刺与浅刺治疗主观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 A组采用耳周三穴深刺治疗,针刺深度为30~38mm,B组则采用浅刺法,深度为15~20mm,比较两组耳鸣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明显高于B组的40.63%,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两项评分分别降低至(12.26±11.77)分、(2.12±1.92)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耳周三穴深刺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耳鸣症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针刺辅助治疗IVF-ET临床体会

    不孕症是我国10%~15%育龄期夫妇面对的困扰,人们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而针灸作为中国的传统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中。研究对针灸治疗不孕症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中枢精神心理压力等方面探讨其机制,并通过病案举例表明其在临床上的疗效。针刺是治疗不孕症安全有效的方式,能够提高着床率及妊娠率,因此在辅助生育技术中大力推广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诗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培养建议

    中医院校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是中医院校师资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医药事业走向未来的重任,对他们科研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是各个中医院校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整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合理建议。

    作者:徐华明;刘延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穴位按摩对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手法按摩乳房循经穴位对产妇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产妇产后1天即进行乳房循经穴位按摩配合婴儿吸吮,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开奶时间和泌乳量。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早期进行穴位及乳房按摩不仅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而且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保证母乳喂养。

    作者:赵爱花;袁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艾灸配合失眠贴治疗失眠症40例

    目的:观察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采用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对照组20例只采用中药失眠贴治疗,疗程15天。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阿九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赵尚华教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赵尚华教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投身中医临床、教学事业40余年,博览医书,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治学严谨,对中医外科杂病,尤其是对皮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扁平苔癣、银屑病、脂膜炎、过敏性紫癜及尖锐湿疣6例临床工作中典型的皮肤病病例加以分析,来总结赵尚华教授的经验和探讨拟创的治疗皮肤病验方的临床疗效,不仅为后辈皮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也为皮肤病临床工作中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范玲玲;赵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52例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为(8.17±2.62)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宗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防治肾病综合征复发32例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防治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肾病综合征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3.13%,对照组2年复发率为13.33%,观察组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桂附地黄汤加味防治肾病综合征复发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体质调查分析鼻咽癌康复者309例

    目的:了解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更好地为治病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309例鼻咽癌康复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132例,阴虚质123例,血瘀质111例,湿热质94例,气虚质77例,痰湿质73例,血虚质27例,特禀质22例,阳虚质15例,平和质7例。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占88.97%,随年龄增大而血瘀质比例增加;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占78.32%。血虚质男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和特禀质男、女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郁质比例高,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年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是鼻咽癌康复者常见的体质,年龄、生存期与性别对气郁质、瘀血质和血虚质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灵芝;高奇峰;赖红花;周小军;丘奕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近十年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焦虑( PSAD)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由于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脑卒中后焦虑的研究也日益增多。通过阅读、综合分析、整理近十年有关文献,对脑卒中后焦虑的治疗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期望为今后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作者:王心光;樊瑞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70例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中医辨证方案对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0例,随机抽取,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32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23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32例

    目的:研究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治疗后感觉无疼痛者达7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我院自拟活血化瘀方对改善瘀血阻络型慢性胃炎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当于中医的“痹症”“痛症”“痿症”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病变相关,而痰瘀形成难化,多责之于脾肾二脏,脾肾两虚是本,而痰瘀之象是标,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本,故健脾补肾是本病的关键,豁痰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手段,标实重视“痰瘀”,其脾肾两虚、血瘀、痰浊贯穿本病的始末,临症“见痰休治痰,治病必求本”,提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思路。

    作者:冬梅巴提布尔;Ba Ti Bu Er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探究

    通过对黄连解毒汤的出处、命名、组方、功能主治进行详加论述,以方解及多方面的中医临床运用、中医的诊治加减,阐述黄连解毒汤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理论下的治疗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探讨其组方的现代药理理论及其毒理反应,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了其组方各成份对人体的多个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此论述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应用以及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延伸。

    作者:景玉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当归四逆汤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文献汇总

    《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以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报道甚多。在风湿病领域中,基于血虚寒厥的病机特点,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痹证、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雷诺氏综合征、大动脉炎效果显著。现汇总整理了近几年该方治疗风湿病报道文献,冀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汲宗惠;张婷婷;赵云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从元气论治间质性肺病

    王有奎主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临证50余载,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他认为呼吸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注重补气调气。现就王有奎主任对间质性肺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色等进行论述,介绍其对本病的诊治经验,以丰富临床对间质性肺病因机证治的认识,为间质性肺病的诊治提供治疗思路。

    作者:王济梅;赵文娟;段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耳穴压豆结合整体护理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中应用整体护理结合耳穴压豆方式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5年6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在耳穴压豆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围绝经期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和恢复,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罗玖莲;刘小静;罗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