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马德元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为(8.17±2.62)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宗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3%,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对合并焦虑症的心血管疾患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电针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男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男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电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片口服治疗,疗程8周。于入组时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HAMD-24)、简明性功能自评量表(BSDSR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进行疗效和性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第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6周末、8周末研究组BSDSRS评分、IIEF-5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抑郁症疗效与米氮平片相当,而且更有利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恢复。
作者:时增科;梁学军;高存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超;侯满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西医治疗目前无特效疗法。从传统医学入手,通过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及结合临床的用药经验,来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认为荨麻疹的发病机理与脾化生营卫、气机运化及生血统血的功能密切相关,得出脾胃气虚为慢性荨麻疹的病理基础,血瘀是病程演变中重要的病因,同时多有外风兼挟这一结论,因此提出补虚、活血祛瘀、祛风等治法。
作者:薛锦程;邓咏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综合组(80例)和针刺组(76例),综合组采用刺络配合养老穴针刺治疗;针刺组选用解溪、昆仑、申脉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5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1),综合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治愈31例,显效42例,无效7例;针刺组分别为22例、40例、14例,综合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明显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杨晶;马德元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索手法按摩乳房循经穴位对产妇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产妇产后1天即进行乳房循经穴位按摩配合婴儿吸吮,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开奶时间和泌乳量。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早期进行穴位及乳房按摩不仅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而且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保证母乳喂养。
作者:赵爱花;袁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医院校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是中医院校师资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医药事业走向未来的重任,对他们科研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是各个中医院校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整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合理建议。
作者:徐华明;刘延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率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2周连续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对照组66.2%,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通过对黄连解毒汤的出处、命名、组方、功能主治进行详加论述,以方解及多方面的中医临床运用、中医的诊治加减,阐述黄连解毒汤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理论下的治疗过程,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探讨其组方的现代药理理论及其毒理反应,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了其组方各成份对人体的多个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此论述中药方剂黄连解毒汤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应用以及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延伸。
作者:景玉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复杂,多为数邪共存,多脏合并,相互移行,虚实夹杂,临床治愈难度大,转阴率低,在运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发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的优势,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魏小雪;刘阳;孙欢娜;李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不孕症是我国10%~15%育龄期夫妇面对的困扰,人们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疗。而针灸作为中国的传统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被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中。研究对针灸治疗不孕症从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中枢精神心理压力等方面探讨其机制,并通过病案举例表明其在临床上的疗效。针刺是治疗不孕症安全有效的方式,能够提高着床率及妊娠率,因此在辅助生育技术中大力推广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诗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耳周三穴深刺与浅刺治疗主观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 A组采用耳周三穴深刺治疗,针刺深度为30~38mm,B组则采用浅刺法,深度为15~20mm,比较两组耳鸣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明显高于B组的40.63%,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两项评分分别降低至(12.26±11.77)分、(2.12±1.92)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耳周三穴深刺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耳鸣症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耀连;罗桂青;李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NB)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NB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穴位注射治疗DNB的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验证采用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手术切除息肉的方法来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方法针对100例腹泻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确诊患者,经电切息肉后口服加味神术散治疗,后复查大肠镜;对照组50例,单纯手术切除息肉,后复查大肠镜。对每一位患者自入院后病情进行定期观察,在此期间两组未再服用任何可影响息肉生长的药物。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有息肉复发现象,复发率仅为2%。对照组有10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要优于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结论加味神术散联合内镜治疗腹泻型大肠息肉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邢学义;王志;李群霞;樊明红;石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天灸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天炙贴敷指定穴位,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疗程7天,使用咳嗽评分表统计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天灸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与西药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江莉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滑胎作为妇科一个疾病名称,首见于叶天士的《叶氏女科证治》和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是指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滑胎的病因病机各代医家均有详述,总结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胎元不健,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对于滑胎患者,在胎殒之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在跟随恩师实习过程中见一例典型病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姚美玉;马静;付丽媛;王曼;赵维维;王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住院并行冠脉介入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按照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联合使用中药足浴护理,术前术后各三天,观察患者术中术后血管痉挛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中术后出现心率慢、血压低、出汗、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射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右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紧张情绪,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克勤;黄巧婵;丰俊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抽调92例,按1:1比例划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化痰通腑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