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荣汤治停服阿德福韦酯后乙肝“大三阳”转阴1例

魏小雪;刘阳;孙欢娜;李勇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荣汤, 脾虚湿热, 中西医结合
摘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复杂,多为数邪共存,多脏合并,相互移行,虚实夹杂,临床治愈难度大,转阴率低,在运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发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的优势,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肝荣汤治停服阿德福韦酯后乙肝“大三阳”转阴1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复杂,多为数邪共存,多脏合并,相互移行,虚实夹杂,临床治愈难度大,转阴率低,在运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发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的优势,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魏小雪;刘阳;孙欢娜;李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9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15例(58.67%),显效51例(26.02%),好转10例(5.10%),无效20例(10.21%)。196例总有效率为89.7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快速控制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截肢率。

    作者:任青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史正彬副主任医师温通补虚法治疗顽痹的临床经验

    痹症又称顽痹,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顽痹”相当于现代医学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顽疾,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史正彬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其临床实践及研究,以“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为理论指导,提出从脾胃论治,施以温通之法,多有奇效。

    作者:邱娟;王运华;史正彬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夜啼多为“寒”作祟

    夜啼为儿科特有病种,古医籍中又称儿啼、躽啼,是儿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脏腑柔弱”“全而未壮”的婴儿。在夜啼的治疗上,西医缺乏明显有效的方法,而中医认为,夜啼主因脾寒、心热、惊恐等原因所致,通过辨证,采用中医治疗小儿夜啼往往能取得较快较好疗效。通过跟随导师,观察发现,在临床上小儿夜啼多数由“寒”所引起。

    作者:石婵;胡淑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阳和汤治疗老年腰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对大于60岁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阳和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岁腰间盘突出症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西药治疗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阳和汤加味治疗的6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结论大于60岁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阳和汤加味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广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保守治疗无效的KOA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两组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KOA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霄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吕海江教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所致。不及时治疗,可致视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坏死,终导致视神经萎缩,给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本病在中医上属“目系暴盲”或“视瞻昏渺”范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吕海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确立了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治法,自拟了化浊祛瘀明目方治疗本病,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冯磊;吕海江;娄艳蕊;邢晓青;沈瑞翔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综合组(80例)和针刺组(76例),综合组采用刺络配合养老穴针刺治疗;针刺组选用解溪、昆仑、申脉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5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1),综合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治愈31例,显效42例,无效7例;针刺组分别为22例、40例、14例,综合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明显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杨晶;马德元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御寒暖胃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修复机制的影响

    目的:研究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TNF-α、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存在腺体萎缩和一定程度的细胞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明显修复,大鼠胃黏膜细胞中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促进CA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细胞TNF-α、PCNA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作者:谢宇锋;陈赟;冯军;杨宗保;吴云天;王曙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艾灸配合失眠贴治疗失眠症40例

    目的:观察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采用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对照组20例只采用中药失眠贴治疗,疗程15天。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灸法配合中药失眠贴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阿九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羚羊角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采用羚羊角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化脓性扁桃体炎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羚羊角汤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羚羊角汤能够有效提高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亚南;常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科慢性疾病的优势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慢性疾病采取中医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90例慢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治疗,即采取中药玉屏风散加减内服加针灸治疗。结果中医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4例(59.65%)、12例(21.05%)、9例(15.79%)、2例(3.51%),总有效率为55例(96.49%);慢性肥厚性鼻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例(51.52%)、8例(24.24例)、7例(21.21%)、1例(3.03%),总有效率为32例(96.67%)。两组病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0364,P<0.05)。结论慢性鼻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痰热清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痰热清、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主要临床表现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雄;李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耀连;罗桂青;李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头痛(偏头痛)辨证施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求头痛(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偏头痛患者28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6.4%,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89.3%、平均住院天数≤14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头痛(偏头痛)辨证施护中,使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适宜临床护理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李海鹰;何连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过程中中医四联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82例进行研究,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治疗组41例,分别采取常规输卵管通液技术和中医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输卵管通畅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治疗组的输卵管通畅度(82.93%)高于对照组(63.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过程中,中医四联疗法的应用效果突出,适合普及推广。

    作者:杨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伤寒论》脉诊初探

    从《伤寒论》中脉诊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仲景祖师脉证合参用于指导临床的学习体会。本人初入临床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患者,深感惶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之余,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巨著,顿感无处下手,幸有名师指导,师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针灸科耿连岐主任,老师教导:《伤寒论》是学习中医诊病的桥梁,而从脉学切入学习《伤寒论》是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作者:张静莎;耿连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3%,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对合并焦虑症的心血管疾患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俊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浅议

    通过对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的梳理,浅述王全年教授对瘿瘤的病机认识,即气滞、血瘀、痰凝为瘿瘤的主要病机,甲状腺肿大为重要病机。针对以上四种病机,组方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海藻玉壶汤,再佐以软坚散结之生龙骨、生牡蛎、橘核、荔枝核。此经验临床运用灵活,疗效显著,对瘿瘤诸症及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疾病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陈思馨;王全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冠心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护理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住院并行冠脉介入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按照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联合使用中药足浴护理,术前术后各三天,观察患者术中术后血管痉挛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中术后出现心率慢、血压低、出汗、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射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右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紧张情绪,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克勤;黄巧婵;丰俊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