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治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郭俊杰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 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率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过2周连续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对照组66.2%,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中随机抽调92例,按1:1比例划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化痰通腑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用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段士攀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何永生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何永生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以临床症状与辨证相结合,蛋白尿、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热”与“瘀”为本病的病理基础,且存在脾肾亏虚的病理变化。治疗以祛邪与扶正并举,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贯穿始终,且注重日常调护。

    作者:张彩云;何永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早期穴位按摩对泌乳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手法按摩乳房循经穴位对产妇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健康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产妇产后1天即进行乳房循经穴位按摩配合婴儿吸吮,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开奶时间和泌乳量。结果治疗组产妇的开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早期进行穴位及乳房按摩不仅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而且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保证母乳喂养。

    作者:赵爱花;袁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辨证治疗滑胎1例

    滑胎作为妇科一个疾病名称,首见于叶天士的《叶氏女科证治》和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是指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滑胎的病因病机各代医家均有详述,总结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胎元不健,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对于滑胎患者,在胎殒之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在跟随恩师实习过程中见一例典型病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姚美玉;马静;付丽媛;王曼;赵维维;王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预防乳汁淤积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手法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预防乳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足月单胎分娩,年龄20~35岁,语言交流正常且乳房发育正常,乳头无内陷和皲裂,均能实行母乳喂养,婴儿能正常吸吮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观察组采用手法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按摩,对照组1采用单纯产后综合治疗仪按摩,对照组2采用单纯手法按摩,观察三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5天内乳汁淤积发生率。结果对于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2有明显的差异性(P2<0.05);产后5天内乳汁淤积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观察组为3%,对照组1为17%,对照组2为10%。结论采用手法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按摩组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增加;产后乳汁淤积症发生率低;手法按摩联合产后综合治疗仪对预防乳汁淤积症有效果。

    作者:欧阳正平;洪秀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保守治疗无效的KOA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两组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KOA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霄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9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15例(58.67%),显效51例(26.02%),好转10例(5.10%),无效20例(10.21%)。196例总有效率为89.7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快速控制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截肢率。

    作者:任青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20例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水煎口服;对照组予以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予以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安神定志丸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效果更佳。

    作者:孟长君;孟国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羚羊角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采用羚羊角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化脓性扁桃体炎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羚羊角汤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羚羊角汤能够有效提高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亚南;常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属寒哮)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抹药罐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PEF、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肺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抹药罐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素平;吴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NB)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NB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穴位注射治疗DNB的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50例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支持治疗,实验组则加服自拟通腑汤与加施针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围恢复时间、水样便时间与胃液清亮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李宏杰;李一豪;魏光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肝荣汤治停服阿德福韦酯后乙肝“大三阳”转阴1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复杂,多为数邪共存,多脏合并,相互移行,虚实夹杂,临床治愈难度大,转阴率低,在运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发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的优势,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魏小雪;刘阳;孙欢娜;李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

    目的:总结11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通过皮肤、心理、饮食、安全等方面综合护理,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护,配合中药汤剂辨证用药,与患者和家属增进交流,使患者和家属掌握专业护理的知识和方法。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张遂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指导饮食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结合饮食调理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指导合理饮食结合推拿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散、金双歧,补液等对症治疗(按小儿年龄给予用药量),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1)。结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及合理的饮食情况下,结合推拿治疗对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无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翔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晓超;侯满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伴有语言、视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本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中医认为髓海不足、肾精亏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VD发生的病理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VD发生发展的主要机理。中医通过辨证、特色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芪蛤散配合西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研究芪蛤散治疗缓解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进行常规西医加中药(芪蛤散)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EV1%、CA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年住院天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芪蛤散配合西医能够有效减缓和治疗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道敏;周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浅议

    通过对王全年教授临床治疗瘿瘤经验的梳理,浅述王全年教授对瘿瘤的病机认识,即气滞、血瘀、痰凝为瘿瘤的主要病机,甲状腺肿大为重要病机。针对以上四种病机,组方运用柴胡疏肝散合海藻玉壶汤,再佐以软坚散结之生龙骨、生牡蛎、橘核、荔枝核。此经验临床运用灵活,疗效显著,对瘿瘤诸症及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疾病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陈思馨;王全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吕海江教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所致。不及时治疗,可致视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和坏死,终导致视神经萎缩,给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本病在中医上属“目系暴盲”或“视瞻昏渺”范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吕海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确立了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治法,自拟了化浊祛瘀明目方治疗本病,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冯磊;吕海江;娄艳蕊;邢晓青;沈瑞翔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