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黄耀连;罗桂青;李磊

关键词:针刺疗法, 指屈肌腱腱鞘炎, 综述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培养建议

    中医院校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是中医院校师资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医药事业走向未来的重任,对他们科研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是各个中医院校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整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合理建议。

    作者:徐华明;刘延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科慢性疾病的优势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慢性疾病采取中医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90例慢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治疗,即采取中药玉屏风散加减内服加针灸治疗。结果中医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4例(59.65%)、12例(21.05%)、9例(15.79%)、2例(3.51%),总有效率为55例(96.49%);慢性肥厚性鼻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例(51.52%)、8例(24.24例)、7例(21.21%)、1例(3.03%),总有效率为32例(96.67%)。两组病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0364,P<0.05)。结论慢性鼻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常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栗属植物总苞鞣质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栗属植物干燥总苞的鞣质含量。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栗属植物总苞如板栗壳、茅栗壳、锥栗壳、日本栗壳,根据《中国药典》附录ⅩA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760nm波长处测定总酚与不被吸附的多酚的吸光度。结果板栗壳和茅栗壳鞣质含量较高,日本栗壳及锥栗壳鞣质含量较低。结论建立的鞣质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为栗属资源总苞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小慧;刘霞;牛艳艳;席啸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冠心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护理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住院并行冠脉介入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按照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联合使用中药足浴护理,术前术后各三天,观察患者术中术后血管痉挛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中术后出现心率慢、血压低、出汗、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射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右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药足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紧张情绪,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克勤;黄巧婵;丰俊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和探讨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进展、方法现状和有效率。方法阅读和总结近10多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资料。结果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多种多样。结论从收集文献来看,中医综合治疗盆腔炎有效率较高,特别是补肾调周法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有效率较高,甚至达100%。

    作者:冯彦君;谢京蕊;陈继兰;高艳云;郭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耳穴压豆结合整体护理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中应用整体护理结合耳穴压豆方式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5年6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在耳穴压豆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围绝经期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和恢复,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罗玖莲;刘小静;罗建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中医体质调查分析鼻咽癌康复者309例

    目的:了解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更好地为治病和康复服务。方法采用中医问卷结合辨证方法对309例鼻咽癌康复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气郁质132例,阴虚质123例,血瘀质111例,湿热质94例,气虚质77例,痰湿质73例,血虚质27例,特禀质22例,阳虚质15例,平和质7例。其中偏实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占88.97%,随年龄增大而血瘀质比例增加;偏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占78.32%。血虚质男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和特禀质男、女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郁质比例高,随着生存期延长和年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鼻咽癌康复者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是鼻咽癌康复者常见的体质,年龄、生存期与性别对气郁质、瘀血质和血虚质体质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灵芝;高奇峰;赖红花;周小军;丘奕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综合组(80例)和针刺组(76例),综合组采用刺络配合养老穴针刺治疗;针刺组选用解溪、昆仑、申脉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5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1),综合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综合组治愈31例,显效42例,无效7例;针刺组分别为22例、40例、14例,综合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养老穴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明显缓解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杨晶;马德元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头痛(偏头痛)辨证施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求头痛(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偏头痛患者28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6.4%,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89.3%、平均住院天数≤14天。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头痛(偏头痛)辨证施护中,使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适宜临床护理应用的护理模式。

    作者:李海鹰;何连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羚羊角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采用羚羊角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化脓性扁桃体炎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羚羊角汤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羚羊角汤能够有效提高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亚南;常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芪蛤散配合西医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研究芪蛤散治疗缓解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进行常规西医加中药(芪蛤散)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EV1%、CA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年住院天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芪蛤散配合西医能够有效减缓和治疗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道敏;周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肝荣汤治停服阿德福韦酯后乙肝“大三阳”转阴1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机复杂,多为数邪共存,多脏合并,相互移行,虚实夹杂,临床治愈难度大,转阴率低,在运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发挥中医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的优势,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魏小雪;刘阳;孙欢娜;李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耳周三穴深刺与浅刺治疗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耳周三穴深刺与浅刺治疗主观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 A组采用耳周三穴深刺治疗,针刺深度为30~38mm,B组则采用浅刺法,深度为15~20mm,比较两组耳鸣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明显高于B组的40.63%,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两项评分分别降低至(12.26±11.77)分、(2.12±1.92)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耳周三穴深刺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耳鸣症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程旭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辨证治疗滑胎1例

    滑胎作为妇科一个疾病名称,首见于叶天士的《叶氏女科证治》和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是指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滑胎的病因病机各代医家均有详述,总结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胎元不健,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对于滑胎患者,在胎殒之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在跟随恩师实习过程中见一例典型病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姚美玉;马静;付丽媛;王曼;赵维维;王秀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

    目的:总结11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通过皮肤、心理、饮食、安全等方面综合护理,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护,配合中药汤剂辨证用药,与患者和家属增进交流,使患者和家属掌握专业护理的知识和方法。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张遂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赵尚华教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

    赵尚华教授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投身中医临床、教学事业40余年,博览医书,勤于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治学严谨,对中医外科杂病,尤其是对皮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扁平苔癣、银屑病、脂膜炎、过敏性紫癜及尖锐湿疣6例临床工作中典型的皮肤病病例加以分析,来总结赵尚华教授的经验和探讨拟创的治疗皮肤病验方的临床疗效,不仅为后辈皮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资料,也为皮肤病临床工作中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范玲玲;赵尚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耀连;罗桂青;李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伤寒论》脉诊初探

    从《伤寒论》中脉诊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仲景祖师脉证合参用于指导临床的学习体会。本人初入临床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患者,深感惶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工作之余,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巨著,顿感无处下手,幸有名师指导,师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针灸科耿连岐主任,老师教导:《伤寒论》是学习中医诊病的桥梁,而从脉学切入学习《伤寒论》是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

    作者:张静莎;耿连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52例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为(8.17±2.62)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宗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电针联合 rTMS 治疗抑郁症患者30例

    目的:观察电针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男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男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予以电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片口服治疗,疗程8周。于入组时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HAMD-24)、简明性功能自评量表(BSDSR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进行疗效和性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第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6周末、8周末研究组BSDSRS评分、IIEF-5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抑郁症疗效与米氮平片相当,而且更有利于患者性功能障碍的恢复。

    作者:时增科;梁学军;高存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