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渊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痰瘀阻络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室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丹参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38,P=0.012)。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培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比观察温针灸法与口服西药扶他林对骶髂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0例骶髂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9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进行下一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扶他林,一次75 mg,一日2次。结果6个月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缓解率温针灸组优于西药组(u=5.89);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问卷,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温针灸组疗效优于扶他林组(P<0.05);对骨质变化影响,通过CT片分级表现,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骶髂关节炎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功能障碍,以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情感影响、精神精力的影响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扶他林,但对损害骨质的修复,效果不明显。
作者:麦凤香;李国徽;王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患者92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改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振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论述五味子与南五味子的鉴别,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两种五味子的区别。结果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从基源、地理分布、外观性状、显微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功效等几个方面均有不同。结论根据性状、显微鉴别的特征和高效液相色谱,可以明显的鉴别出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作者:朱水永;苏玉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刘爱华教授师承于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对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谨守“临证查机,谨守气宜,使药要和”的治疗大法,运用固肾升清除湿法,拟四妙散和升降散加减治疗痛风,收益颇佳。
作者:杜芬芬;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研究。方法主要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4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分别为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则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突发性耳聋治疗来说,主要是在西药扩张血管的基础上给予相关的活血化瘀治疗,以此来提升听力的效果。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很大的效果。
作者:陈贵昌;张百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用于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观察。方法将206例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听流水声,局部热毛巾热敷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排尿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使中医护理操作有效的运用于临床。
作者:郭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肺炎喘嗽穴位贴敷的观察及护理,得出穴位贴敷治疗能提高肺炎喘嗽的治愈率及好转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穴位贴敷治疗肺炎喘嗽的有效率98%。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肺炎喘嗽治愈率高,加快了疾病的康复,减少患儿的痛苦,易被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时常伴发情感障碍,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常见。据报道,在所有卒中患者中,PSD的发病率为22%~60%[1]。近年来,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疗效也逐渐得到显现。因此,总结我们取得的重要成绩,对今后发现不足以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前辈做出的努力简单阐述如下。
作者:王庆庆;彭伟;齐向华;吴宏赟;杨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不寐证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不寐症患者,使用以神门、心、皮质下、垂前为主穴进行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0例不寐证患者中,经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后,2例治愈,25例睡眠改善,有效率为90%,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耳穴疗法治疗不寐效果明显,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经皮中药离子导入配合中药雾化液吸入治疗肺痨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76例肺痨确诊患者按病案号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采用西药化疗,对照组38例辨证后采用常规中药口服给药;治疗组患者通过辨证后采用中药新型方式,即中药离子导入和中药雾化液吸入,并在2个、4个以及6个疗程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型中药给药模式可以提高中药的利用程度,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孙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中药熏蒸治疗过程中伴发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58名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9例,观察组患儿在中药熏蒸的同时给予音乐干预。研究两组患儿中药熏蒸过程中哭闹情况,以噪音计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哭闹分贝和哭闹时间测定。结果观察组患儿15min、30min哭闹分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哭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中药熏蒸治疗过程中的哭闹程度,提高患儿中药熏蒸的依从性。
作者:白青云;张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医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人才相对不足,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中医被安排到门诊独立坐诊是常有的事。在年轻中医普遍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名老中医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年轻中医如何加快成长的步伐,让自己早日成为德高望重的名中医呢?掌握一定的接诊方法和技巧,对加快年轻中医的成长是有所裨益的。
作者:杨家合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痤疮好发于青春期,是一种以颜面、胸及背部见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为主要表现的损容性皮肤病。研究旨在观察仙方活命饮加减内服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49例,以仙方活命饮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煎液内服治疗痤疮。结果治愈20例,好转22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5.7%。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内服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作者:徐林;熊洪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隔蒜灸配合针合谷对皮肤单纯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收治16例皮肤单纯疱疹患者,在疱疹局部采用隔蒜灸,同时针双侧合谷穴用泻法,连续治疗至疱疹痊愈。结果疗效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采用4级评分法,根据疗效指数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16例患者中,痊愈者14例,显效1例,有效1例。16例患者中,治疗时间短者3日治愈者5例,4日治愈者6例,5日治愈者4例,长者6日治愈1例。14例痊愈患者中,随访半年无复发者。结论隔蒜灸配合针合谷对皮肤单纯疱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符小琴;徐世珍;杨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于肾虚肝郁证绝经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绝经综合征患者属肾虚肝郁证并伴抑郁或焦虑症状者6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每组30例。中医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利维爱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随访4周。在初诊、治疗第8周及随访第4周各时点分别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组内治疗第8周与初诊比较,KI评分、SDS标准分及SAS标准分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KI量表评分随访时较第8周时略有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DS及SAS标准分较第8周时略有下降,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随访时KI量表评分、SDS及SAS标准分均较第8周时升高,且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可显著改善肾虚肝郁证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且治疗效应持续,不易反弹。
作者:许英;刘玉;叶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颈椎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质退行性病变,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分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为颈性眩晕。眩晕的病因有多种,其中“瘀”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将从“无瘀不作眩”方面来论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治法。
作者:张敏;郑世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介绍PBL教学法在中药炮制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取PBL教学法讲授中药炮制学课程中“杀酶保苷”这一理论性内容。结果通过实践应用,体会到PBL教学法更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的能力。结论 PBL教学法应在中药炮制理论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娴;张振凌;李凯;李红伟;田连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塌渍配合CPM机(下肢康复治疗仪)锻炼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用中药塌渍配合CPM机锻炼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显著,优良率86.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塌渍配合CPM机锻炼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功能障碍,提高康复的速度及效果。
作者:林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干燥综合征( Sj?gren’ s Syndrome,S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辨证论治法是治疗SS的重要治法,但辨证论治法存在“无证可辨”、侧重辨“病”而对“人”不够关注等不足。鉴于辨证论治法不能全面地把握SS患者的病变本质,为更好地治疗SS患者,提出“证体合辨”论治法治疗SS这一思路,并分析了“证体合辨”论治法治疗SS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提出了实施“证体合辨”论治法的具体做法。
作者:胡建国;邹卫兵;姜贵秀;赵黾 刊期: 2016年第15期